許多人愛看古裝劇,經常聽到一句話,叫做「皇帝不急,急死太監」或是「皇帝不急,太監急」等,到了現代,則被拿來比喻成旁觀者比當事人還著急的意思,但其實這句俗諺的典故,可是和皇上的「春宵」有關!
據《每日頭條》報導,古代皇帝的生活可非凡人想像的輕鬆,雖然他們貴為九五之尊,但仍有許多規矩、禮教必須遵守,就連和妃子過夜也都必須受到太監的監督和限制。
相傳古代皇帝要與妃嫔合房時,太監會退在門外守候,一邊旁聽,等到裡頭翻雲覆雨的聲音結束後約莫半小時,總管太監就必須領頭,帶著大家齊聲喊到「是時候啦」,提醒皇上時間到了,必須送妃子離房。
如若皇帝興緻高漲假裝沒聽見,太監就會繼續喊,等到第三次時,皇帝就不得再拖延了,隻能讓太監進房将妃嫔帶走,但若是太監連喊了好幾聲都不見有人出來,那麼太監就會自行闖入,把妃子用絲被包裹起來「擡走」,而據傳這就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得由來。
至于為何妃嫔不能和皇帝一起過夜,現代史學專家認為可能有3點原因,1是為了保護皇帝安全,避免兩人熟睡後壞人有機可趁,2是為了皇帝的健康著想,要保持良好作息,早點睡,3則是怕皇帝因縱慾過度,影響隔天工作狀态,是以太監才需要從旁監督,時刻提醒皇帝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