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是史官寫的,雖然史官必須客觀,而且在當今皇帝駕崩前不得公布記載,但史官難免會怕,怕以後的新任皇帝對他不滿,而難逃滅族之禍,是以還是會避重就輕吧?所謂「避重就輕」,既不代表「無中生有」,又不代表「主觀意識」,何樂而不為呢?
野史是巷議街談、落第書生或遭貶士大夫寫的,
也許是真有其事,因為「無風不起浪」。
比如:
秦始皇的身世( 呂不韋所生? )
宋仁宗的身世( 李宸妃所生? )
嶽飛之死?
( 滿江紅:「待重頭收複舊山河,朝天阙。」勢必迎回徽、欽二帝,宋高宗帝位難保,因而密旨處死嶽飛,秦桧隻是奉旨行事? )
明惠帝的行蹤?
清順治皇帝的身世( 多爾衮所生? )
順治的生死之謎( 憂郁而死?出家?賣燒餅?)
清康熙皇帝的死因( 雍正弑君? )
清雍正皇帝的繼位( 矯召奪嫡? )
清乾隆皇帝的身世( 民間漢人? )
清同治皇帝的死因( 性病? )
樓上的大大說的非常好~~
需要真實性就參考正史~需要戲劇性就參考野史~~
其實中國古代朝代~都會有史官記下當時在位皇帝的一言一行~~稱為實錄~~
然後在每個朝代滅亡後~接替的新朝都會有在職的高官編篡前朝史~~
比方說宋史是元朝的大臣脫脫上司編篡~明史是由清代大臣張廷玉所上司編篡~
這些在編寫前朝史的根據便是前朝史官所記錄的實錄為根據~~
是以如果您想了解真正的曆史~便要參考二十四史這類的正史
而野史則是流傳在民間的一些逸聞~~
拿清雍正皇帝奪位一聞而言~
傳說什麼原本康熙皇帝是寫遺诏傳位給十四子~隆科多改成傳位于四子~把十改成于~~
這是當時不服雍正皇帝的一些政敵流傳出去的~~
不過這也是不正确的~~因為清代在皇帝兒子的用文上~都會加上個皇字~
如果本來是傳位給皇十四子~~改成傳位給皇于四子~~就非常得不合常理~~
也不會這樣用文
這就是野史和正史的差別~~
一個有實錄可循~一個則是流傳在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