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祖逖的簡介 祖逖是個怎樣的人曆史名人

  祖逖是個很有雄心和才幹的領袖,他是個實幹家,擁有強大的上司能力和驚人的毅力。當年祖逖帶着兩千多人挺進北方,孤立無援。面對實力是自己數十倍的敵人,祖逖毫不畏懼,以一當百,鬥智鬥勇,經過年的反複較量,收複了黃河以南大片失地。

  祖逖的生平簡介

  李白:劉琨與祖逖,起舞雞鳴晨。雖有匡濟心,終為樂禍人。大唐第一浪漫又風流的才子李白,在簡短的詩句裡道出了祖逖的一生。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範陽遒縣(今河北涞水)人,東晉軍事家。祖家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兩千石的高官。祖逖少年時生性豁蕩,不拘小節,輕财重義,慷慨有志節,常周濟貧困,深受鄉黨宗族敬重。他成年後發奮讀書,博覽書籍,涉獵古今,時人都稱其有贊世之才。祖逖的成長之路與曆朝曆代那些有鴻鹄之志的大人物幾乎是一樣的。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從小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績一向都很優秀的祖逖,在太康十年,被郡府舉為孝廉,但是卻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後來,祖逖遇到了他的知己,劉琨的出現無疑使他瀕臨絕望的職業生涯,有了一線希望。祖逖與劉琨一同出任司州主簿。兩人的關系十分融洽,同吃同住,常縱論世事,有時夜深還不能入睡,擁被起坐,互相勉勵道:“如果天下大亂,豪傑并起,你我二人應在中原幹出一番事業!”

  元康元年,發生了八王之亂,祖逖得到諸王的重視,先後效力于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豫章王司馬熾,曆任大司馬府掾屬、骠騎将軍府祭酒、主簿、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府從事中郎。祖逖的團隊就像是職業軍隊,專門為各個諸侯王打仗,在行軍的過程中不斷吸收軍力,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永興元年(304年),東海王司馬越擁晉惠帝讨伐成都王司馬穎。祖逖也随軍出征,不料在蕩陰戰敗,逃回洛陽。惠帝被挾持到長安後,範陽王司馬虓、高密王司馬略、平昌公司馬模競相征召祖逖,但他都不肯應命。後來,司馬越任命祖逖為典兵參軍、濟陰太守。但祖逖适遇母喪,遂守孝不出。

  祖逖是個很有品行的人,可以說是正人君子。他雖然是軍事家,但是口中并不隻有國事,心裡記挂着父母和天下百姓,是以母親死後,他守孝不出。洛陽陷落,祖逖率親族鄉黨數百家南下,避亂于淮泗。他躬自步行,把車馬讓給老弱病人,又把糧食、衣物和藥品分給别人。逃亡途中多遇盜賊險阻,祖逖應付自如,被同行諸人推為“行主”。

  祖逖收複中原的努力

  國家飄零,時局動蕩之時,祖逖曾進言:“晉室之亂,并不是皇帝無道,百姓造反,而是藩王争權,自相殘殺,給了夷狄可乘之機。如今北地百姓備受蹂躏,都有奮起反擊之志。大王如能命将出師,讓祖逖等人為統領,江北豪傑必定會望風響應,淪亡人士也會歡欣鼓舞。如此,也許可以申雪國恥。”司馬睿雖不願北伐,卻也不便公開反對,于是任命祖逖為奮威将軍、豫州刺史,但卻隻撥予千人糧饷、三千匹布帛,讓他自募戰士,自造兵器。

  司馬睿的消極回應并沒有讓祖逖感到失望,反而愈加堅定自己的信念,率領跟随自己南下的宗族部曲百餘家,毅然從京口渡江北上,當船至中流之時,他眼望面前滾滾東去的江水,感慨萬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塗炭的情景,想到困難的處境和壯志難伸的憤懑,豪氣幹雲,熱血湧動,敲着船楫朗聲發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複濟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複失地,自己就像這大江一樣有去無回。用力拍擊船楫,立誓要掃清中原, 後人便用“中流擊楫”比喻立志奮發圖強。他在渡江後,暫駐淮陰,起爐冶鐵,鑄造兵器,又招募到士兵二千多人。

  建武元年,祖逖進駐蘆洲,攻占谯城,終于在豫州站住腳跟,打通了北伐的通道。太興元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建立東晉,是為晉元帝。由于,祖逖對人謙遜,對豪傑多禮遇,是以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很多人願意跟着他做,李頭在征讨樊雅時,力戰有功,頗得祖逖禮遇,常歎道:“我若能得祖逖為主,雖死無恨。”陳川聞知大怒,遂殺死李頭,李頭的親信馮寵便率所部四百多人投奔祖逖。

  此時的中原尚且不穩定,祖逖想要平複這動蕩的局勢,阻擋他的人不隻陳川這樣的人,他還遇到了一個勁敵石勒,“趙漢”的大将石勒與祖逖勢均力敵。祖逖禮賢下士,善于體恤民情,即使是關系疏遠、地位低下之人,也能施布恩信,予以禮遇。将士稍有微功,便會加以賞賜。他生活儉樸,不畜資産,勸督農桑,帶頭發展生産,又收葬枯骨,深得民心。劉琨在給親戚寫信時,大力稱頌祖逖威德,晉元帝也下诏擢升他為鎮西将軍。石勒見祖逖勢力強盛,不敢南侵。

  眼看祖逖就要有一番成就,卻在大興四年,因為自己功高始終不得朝廷的信任,而感到抑郁,不久,祖逖又聽聞王敦跋扈,朝廷内部沖突日益尖銳的消息,擔心内亂爆發,北伐難成,以緻憂憤成疾,最後也因為身體抱恙,依舊擔憂國家大事,導緻病重不久于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