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接近了人民,别林斯基這樣評論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
《獵人筆記》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之作,他對農奴主階級的殘暴予以無情的揭露,深情地贊頌了農民。《獵人筆記》創作于俄國解放運動由貴族革命轉向資産階級的時候,是以不免地帶有鮮豔的時代氣息。雖然構成獵人筆記全書的僅僅是數篇随筆,但這數篇随筆蘊含着強烈的諷刺意味,這也曾一度使屠格涅夫被捕下獄。看來貴族們對他的仇恨是極其深沉的,但廣大人民群衆對他的愛也是很深沉的。
曾經有一對青年農民在火車站遇見屠格涅夫,當他們很有禮貌地問明屠格涅夫的名字後,便恭敬地脫帽緻敬。其中一個還說要以“俄羅斯大衆的名義”向他表示“敬意和感謝”。可見他的作品在民間受到了熱烈歡迎。
屠格涅夫的作品之是以如此地受歡迎,不是因為反映了鮮明的時代氣息;不是因為譏諷了暴虐的貴族;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就是本文開頭别林斯基的話。那麼“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究竟指的是什麼呢?其實當時已有不少的作家涉及了和屠格涅夫《獵人筆記》同樣題材的作品,如格裡戈羅維奇的《鄉村》《苦命人安東》就是這種作品。但這兩篇作品中,前者描述的是一個孤兒的命運,而後者寫的是一個正直善良的農民的悲劇。這樣子的“悲劇角度”,屠格涅夫的作品裡有,如《契爾托普哈諾夫》,但這樣的作品不是多數;他的作品裡大多數通過細微的描寫來突出農民們的生活,贊揚農民身上的才幹和美好品質,像這樣子對農民詩意一般的描寫,是當時或以往的作家很少做到,甚至是沒有做到的。
其二,屠格涅夫對大自然的描寫功夫可謂是爐火純青。列夫·托爾斯泰說他的風景描寫“是他的拿手本領,以至在他之後沒有人敢下手碰大自然這樣的對象了。”屠格涅夫在《獵人筆記》所寫的随筆中,有絕大部分的随筆有很多的景物描寫,注意描寫色彩、音響和氣息,講究層次。有時着重突出一點;有時又兼而顧之。屠格涅夫不惜花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景物,自然不會是為了寫景而寫景。這樣子多的景物描寫渲染了某種氣氛,又使文章不會顯得枯燥,有些時候還能表現出農民們的某些品質,人物的心情等。是以,屠格涅夫被尊稱為文學界寫景的一代宗師。
巴金的早期作品很多是以講故事開頭,據作家回憶,這是因為受了屠格涅夫的作品的影響。屠格涅夫的作品中有很多的作品中是以講故事開頭,或者是以打獵為事件引出下文。或者是直接用第一人稱來講述故事。這樣子的文風容易懂;換個詞,這種文風很“平易近人”。
1854年4月,《獵人筆記》法文版正式出版,這标志着他的作品逐漸地走向了世界,也為他馳譽歐洲打響了第一炮。從此屠格涅夫名揚千古,《獵人筆記》真不朽之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