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知春風不負花
1964年夏天,蘇子龍從南京新聞學校畢業,被安排到南通日報做記者。
他十分高興。
他認為,這份工作可以圓他的記者、作家夢。
假如人生是本書的話,磨難就是最初的篇章。
1941年,蘇子龍出生在江蘇的北大門——新沂的一個名叫玄廟的小村,地處蘇魯兩省交界處。
生活沒有給他帶來先天的豐厚。
那是一個“褲腰帶上打更新檔——窮斷了腰”的地方。
為了能讓父母弟妹一家數口糊嘴度日,他在冰天雪地裡挖過野菜,也曾爬上樹頂摘過槐花。
買不起紙筆,常在沙地上寫字作畫。
他多麼想擁有一支自來水鋼筆啊,然而,直到國小畢業也隻能望筆興歎。
一個鄉下窮孩子,在三更燈火五更雞叫的苦讀中,以驕人的成績考上了大都市的名校——南京新聞學校,畢業又配置設定當記者,咋不令人欣喜若狂。
他立下誓言:“我是貧苦農民的兒子,祖祖輩輩沒有出過文人,如今我要用這支筆見證曆史,書寫曆史,當一個人民滿意的代言人!”
正當蘇子龍以烈火般的熱情投入記者生涯時,組織上決定派他去搞“四清”運動。
也許是一種緣分吧,蘇子龍來到郊區我任職的大隊。
他是工作隊秘書。
工作隊的生活,就是人生磨砺。
300多個日日夜夜,他始終和農民實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
睡的是稻草鋪墊的地鋪。
早、晚吃的是薄湯雜糧粥,中午吃的是幹生生的雜糧飯。
蘇子龍從不叫一聲苦。
他說:“裝龍像龍,裝虎像虎。
有了‘三同’還不夠,還要加上‘心同’。
”寒夜飛雪,他給五保老人蔣萬年送棉衣,營造的是暖融融的春意;子夜驚雷,暴雨中他拖着發熱的病體遮蓋菜苗,讓衆人更貼近他那顆滾燙的心;冰天雪地,他裸露着雙腳下河理水溝……這一切都是我親眼目睹,群衆和幹部無不跷起大拇指,交口稱贊。
從40年前的交往直到現在,使我認識到蘇子龍是位坦誠直率的人,直言不諱是他最大的特點,為人誠實是他做人的标準。
戰地又聞馬蹄香
蘇子龍是位難得的人才。
他當記者,以快、準、精博得上司和同行的盛贊,很快被作為“才子”調入市委機關當秘書。
不久,又成為省委辦公廳的秘書,四年後又調回南通。
他服從組織配置設定,從不讨價還價。
調動中帶來的各種甘苦,唯有心知。
正當蘇子龍“從政之道紅彤彤”時,他被任命為南通電視台的第一任台長。
他走出市委機關,很多人為之扼腕:子龍可是文武雙全的帥才之料呀,日後會有不同凡響的作為,說不定會當上市長、書記哩。
連厚道樸實的父親也有一些想不通。
但他卻感到,施展才華的春天來到了。
他認為,人民群衆需要的事業,就是最有前途的事業。
常人一般隻看到蘇子龍“桃李春風一台長”的得意,很難體味他“披星戴月十年燈”的含辛茹苦。
蘇子龍雄心勃勃地走馬上任。
誰也沒想到,電視台辦公室竟是一間連沙發都無法擺放的僅有10平方米的小房間,裝置全是老掉牙的低檔貨。
但蘇子龍沒有動搖,他在動員大會上底氣十足地說:“一無所有使人一無所懼。
天下隻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吃不了的苦。
”話音裡充滿着信心。
在人生輝煌的征途中,命運總是把幸運的缰繩悄悄交給那些锲而不舍的跋涉者。
蘇子龍和他的助手們東奔西忙,廢寝忘食地奮鬥着,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兩半兒用。
目标就是要辦出高水準的南通電視台。
蘇子龍和他的助手們,堅信“山再高總有過去的路”。
經過一段時間的拼搏,電視台這潭水,開始泛起陣陣春瀾。
他們所辦的節目越來越吸引人,新聞《南通萬人争看日食》榮獲1987年全國電視新聞特等獎,專題片《灘塗小景》、電視劇《人與人》等享譽國内電視界。
《江海春潮》《樂在今宵》等為南通電視台赢得了很好的聲譽。
由此,南通電視台被譽為城市中的明星台,蘇子龍獲得“明星台長”雅号。
1987年《新華日報》在頭版顯要位置刊登了《南通電視台獲全面豐收》的消息。
不久,蘇子龍被調往江蘇電視台任副台長,很快又被任命為台長。
南通創業的輝煌已成過去,省台的輝煌正待去創造。
此時,沉甸甸的責任感、事業心就像一顆沉甸甸的種子埋在了他的心田裡,他萌發了一個沉甸甸的願望:決不辜負黨的重托,一定把省台辦成全國一流的電視台。
為此,他殚精竭慮,内外運籌,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先後三次對節目進行了大調整和改革,一套變兩套,自辦節目播出量由9小時增加到22小時,自辦欄目由18個增加到43個,使省台的節目“精彩”了,赢得了挑戰和競争中的主動權。
蘇子龍是一個永不滿足的人,年年出新招。
終于在1997年底,第一套節目進入衛星頻道并覆寫全國,實作了省委提出的“一炮打響,一流水準”的要求,以其豐富的内容、新穎的形式、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較高的文化品位,使省台進入了一個新的裡程碑。
捷報如星,喜訊頻傳。
《人間正道》《豫東之戰》等五部電視劇和兩個專題片連年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數十部電視劇獲得“飛天獎”和“金鷹獎”,新聞節目連續9年在全國評比中獲一等獎……
省台上去了,年近花甲的蘇子龍退下來了。
人家退下來,忙着迎來送往,歌功頌德。
而他卻出人意外地避談輝煌,他像文學大師巴金那樣舉起“随想錄”式這把解剖刀,寫下了一首《自省》詩,“久做一把手,毛病逐漸多”,他毫不留情地進行自省、自責。
更打動人心的是,他把自己在“三講”時最後“通過”的那份“自我剖析材料”原原本本地發表在他即将面世的新書裡。
誰都知道,“三講”是嚴格按照黨組織要求,隻能講“缺點問題”而不許講優點成績的,是以許多人對自己所謂“三講材料”都諱莫如深。
而蘇子龍卻拿出來公開發表,說明他做人是何等的真誠,做官是何等的坦蕩。
“視聽情結緣未了,戰地又聞馬蹄香”。
蘇子龍在受聘出任澳門衛視亞洲台台長之後,已制作了一部大型音樂MTV《東方神韻》。
2003年,他又作為出品人,拍攝了一部反映當代公安幹警題材的20集電視劇《夜雨霏霏》。
接着,在由中央文獻辦公室、中央電視台和江蘇省委聯合錄制的大型文獻藝術片《獨領風騷——詩人毛澤東》中,他出任總編導。
去年,又拍攝了反映殘疾青少年自強自立的23集電視劇《花開有聲》,即将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時間播出。
目前,他正以“在人生的長河中永争上遊”的精神,以王國維所形容并且不斷為人激賞與引述的做學問幹事業三種境界中後兩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衆裡尋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去接受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