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文時間是怎麼表達的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中原標準時間23時至01時)。
【醜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中原標準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中原標準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中原標準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中原標準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中原標準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中原標準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中原標準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中原標準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中原標準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胧,故稱黃昏。(中原標準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中原標準時間21時至23時)。
2. 古文中“日中”指幾點
日中在古代指的是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這段時間。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
日中是十二時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這時候太陽最猛烈。
春分和秋分的合稱。我國古人很早就知道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四個節氣,并且用它們來确定四季的劃分。因為春分和秋分這兩天晝夜的長短相等,是以又叫做“日中”。
有的先秦古籍則把“日中”專指春分,如《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就是以二十八宿中的鳥、火、虛、昴四宿作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黃昏時的中星,把春分叫做日中、秋分叫做宵中、夏至叫做日永(晝長)、冬至叫做日短。還有的先秦古籍把一天的太陽正中時叫做日中。
擴充資料:
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醜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
【醜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昳。(13時至15時)。
【申時】晡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胧,故稱黃昏。(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21時至23時)。
二十四時辰制
宋以後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日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時辰
3. 文言文的時間副詞有哪些
1.過去向來時:表行為動作已經發生或曾經發生.表示"已經曾經"意思的有"既,已,曾.嘗"表"以前.當初過去“意思的有”向.初.曩(nang三聲).始.昔"表"常常.經常.向來"意思的有"常.素雅.恒".2.正在.變化時:表行為動作正在進行.表"正在.恰逢."意思的有"方.正.适.會"表"一會兒.片刻"等短暫時間副詞有"俄 旋 尋 須臾 未幾 無何 斯須 既兒"表"突然 急忙 立刻"等時間緊迫急劇的有"急 遽(ju 四聲)猝 立 即"表"将要 接近"意思的有"将 且 行将"表"終于 終了"等最終結果的有:"終 卒 竟"。
4. 時間00:30古文怎麼說
“古代時辰”
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刹那,一刹那為一念。
子=23:00-1:00
醜=1:00-3:00
寅=3:00-5:00
卯=5:00-7:00
辰=7:00-9:00
巳=9:00-11:00
午=11:00-13:00
未=13:00-15:00
申=15:00-17:00
酉=17:00-19:00
戌=19:00-21:00
亥=21:00-23:00
另外古代的一刻鐘是現在的半小時
比如午時三刻應該是現在的12:30
5. 求古文的時間詞
時間不大叫做“旋”,
“俄爾”表示忽然間。
“俄頃”、“傾之”是一會兒
“食頃”功夫吃頓飯。
“斯須”、“倏忽”和“須臾”
都表瞬間時短暫;
“少頃”、“未幾”和“逾時”
也是片刻短時間。
黎明時分稱“質明”,
早晨一般稱作“旦”。
“侵晨”是指天将亮,
“中夜”時分夜已半。
“旦日”明日第二天,
“兼旬”即為二十天。
“朔”為初一“望”十五
“晦”為月底那一天。
每月十六稱“既望”,
這段時間稱“居有間”
“方”即正當某時候,
“日”字用來表每天。
“期月”表示一整月,
“期年”表示一周年。
“來年”即為第二年,
表示年年用“累年”。
一年将盡稱“歲暮”,
也稱“歲晏”或“歲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