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老師的專業素養心得
因為喜歡教學工作之餘喜歡看點閑書,有時心動手癢也會寫點小文章來自娛自樂。是以我有時認為自己是适合一名國文教師的。可是,自從前不久看了一篇題為“國文教師的專業修養問題——在陳日亮國文教育思想研讨會上的發言”的文章後,我便一點也不敢再有這樣自以為是的自信。我從書中摘抄了以下最喜歡的幾句話:“一個好的國文教師,必須具備對于語言表達的敏銳的規範感,對準确、妥帖、簡練的語言的瞬間感覺與判斷。”“所謂規範意識,就是無論寫字、遣詞、造句、使用标點,都要講規範;另一方面,就是對錯别字,對亂點标點,對不規範的用詞、病句,有一種特殊的敏感,即所謂“瞬間感覺和判斷”,不假思索就作出近乎本能的反應。”這是文中最讓我為之感動的一個小細節,作為北大著名教授錢理群在談到自己時,這樣寫道:“直到現在,還保持着這樣的習慣,無論走到哪裡,在什麼地方,隻要看見錯别字,錯誤的标點,病句,就看得不順眼,心裡别扭,恨不得馬上就像改作文那樣提筆把它改過來,這就是國文老師的職業習慣。說難聽點,這是職業病;說好聽點,這是職業責任感。”
作為國文老師的我,以上的文字讓我讀了不由為之心動。[優習]憑着多年來對文字一種本能的敏感,我認為,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幾句話,如果沒有切身體會并經過仔細推敲是無法寫出來的。我反複品讀這些簡潔而富有真知灼見的`文字,想到自己身為國文老師卻如此缺乏應有的專業素養,實在羞愧不已。在這樣的閱讀思考中,我告訴自己:從現在起,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忽略教育教學中的任何一個細節。
以上的閱讀使我不由回想起了不久前聽課時的一個小細節。一個年輕的男老師在執教《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一課時,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将“锲而不舍”的“锲”讀成了“qì”音時,教師立即給予糾正,不過,令我們奇怪的是,沒過多久,該老師在讀到這個詞時自己卻又把它讀成了“qì”。是以在評課研讨的時候,大家紛紛又提到了這一點。在評課,我向大家坦誠自己其實也鬧過幾次這樣的“笑話”,雖然平時上課借助課本,臨時糾正了自己和學生原來沒讀準的字音,但是,因為平常沒怎麼在意去改正它,是以過後很快又讀成自己原來一直習慣的錯誤的讀音。然而,評課歸評課,我并沒有把這樣一個不值一提的小細節放在心上,因為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日常言語表達中也并不怎樣在乎音準這一方面。
讀書會使人的目光變得更敏銳、更善于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這是一直以來讀書帶給我的一大收獲。關于這一點,我想以最近發生在我課堂上的一個小細節為例來談。上一周的一節複習課上,上課時,我讓全班同學一齊背誦上學期學過的一篇文言文《學弈》。學生将“使弈秋誨二人弈”一句中的“誨”讀成“huǐ”。可是我一時無法确定他們是否讀對,是以當即查了字典,然後馬上糾正他們的讀音,在給學生糾正讀音之後,我懷着真誠的态度向學生表示自己的自責和慚愧。因為這在當時的我看來真是一件應該感到臉紅的事,雖然是上學期剛教過的課文,而作為國文老師的我竟然沒能對學生這個錯誤的讀音作出“瞬間感應”。這課堂上的一個小小的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下課後我立即在筆記本上記下了自己的反思。上學期教過的課文,學生竟然全體讀錯,這難道不是作為國文老師的失職嗎(我不認為這是故意小題大作)?于是我在想,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我回想起在自己的印象中,一直将“誨人不倦”中的“誨”讀成“huǐ”音,此外還有最為關鍵的一個原因是:自己平時不怎麼在意糾正自己不會讀或讀錯的字音。是以不管當時在教這篇課文時自己是否有讀正确并糾正學生的音準都已不再重要。由這個小細節中我突然又想到了最近複習時發現的一個實際問題,在教學生整理複習各個國文知識點時,我發現大多數學生在拼音這一部分掌握得不太好,可我卻一直苦于找不到問題所在。此刻通過這一個小細節的反思,我竟意外地找到問題的答案——原來最大的問題在于自己。寫完這一句,緊接着我腦海裡迸出一句:什麼樣的老師便隻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老師怎樣的素質、習慣決定了學生的素質、習慣。以後如何才能使自己避免再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我想解決的辦法就是:首先不斷提高自己對語言的規範意識和感應能力,才能在教學中對學生出現的錯誤及時給予糾正。
最後我想,作為一名老師,如果我們真的願意靜下心來多點讀書、多嘗試、多思考,每天就會不斷有新的問題,新的發現在等着我們,使我們在瑣碎繁忙的教學實踐中體驗思考、創新帶來的充實與樂趣!
【國文老師的專業素養心得】相關文章:
1.國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2.體會國文素養
3.老師專業素養提升工作計劃
4.老師專業素養提升工作計劃
5.國文核心素養學習的心得體會
6.國文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7.國小國文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教育訓練心得體會
8.國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