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詩制水排(31年)

(西漢時期,人們在鑄造農具時,用人力或馬力鼓動風箱冶鑄。耗時費力卻事倍功半。東漢初年,南陽太守杜詩經過實際考察,發明了一種利用水力鼓動風箱的工具,即水排。)

除暴安民,世祖慧眼識才

杜詩是今河南省衛輝市人,起初他一直在官府中做下級官吏。公元25年光武帝建立東漢時,杜詩正巧被調到都城洛陽維持京城的治安。當時,朝廷的大将軍蕭廣恃功自傲,專橫跋扈,而且縱容手下士兵在洛陽城中為非作歹,殘害百姓,弄得人心惶惶。杜詩勸蕭廣要愛惜百姓,對下屬嚴加管教,安民自斂。但是蕭廣卻屢教不改,杜詩根據律令殺掉蕭廣,光武帝劉秀聽說後,便召見杜詩,稱贊他不畏權貴、除暴安良的精神和勇氣,還賞賜給他寶劍。以表示對他的器重。從此,杜詩的名聲大噪,在朝廷中威信大增。不久,杜詩被派到河東地區去讨伐楊異。

建功立業,謙遜堪稱楷模

杜詩被派往河東以後,聽說楊異想渡河北上,于是便将計就計,指令手下将士迅速燒掉他們的船隻,并親自率領精兵強将從後面突襲賊兵,殺掉賊首楊異,徹底消滅了這些匪兵。

杜詩雖然為朝廷籌策謀劃,南征北戰,勞苦功高,但是他并沒有将這些作為升官的資本,反而要求皇帝給他降職,他在給皇帝的上書中寫道,陛下現在最主要的是對付匈奴的侵擾,當務之急是要安定朝廷的邊患,獎賞作戰的将士,招降北方的部族,同時要免除徭役賦稅,隻有這樣,将士們才能英勇作戰,保衛邊疆。而我本來是一個無名之輩,隻是因為有幸得到皇上的擡舉賞識,才能官至太守。我雖然身居高位,卻不能為皇帝分憂,實在是很慚愧,希望朝廷能給我降職,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杜詩的言辭真誠,感人至深,但是由于皇帝愛惜人才,并沒有得到準許。

發明水排,造福千秋後代

杜詩能為國家設想,不顧及個人私利,正是這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和為國分術。冶鑄技術提高的關鍵,在于鼓風裝置的改進。先秦時期,人們為了提高爐溫,都用皮囊鼓風。以前,要想成為一個冶鑄匠師,就首先要學會縫制皮囊的技術,可見,人們對鼓風裝置的重視。杜詩到南陽做太守之前,當地的人們主要使用人力和馬力來增加爐溫,煉制鐵器,耗時費力,嚴重影響了鐵農具制造技憂、為民解難的精神,使杜詩獲得了百姓的愛戴。杜詩曾在南陽,(即今河南省南陽市)任職,漢水的支流白河貫穿其中。是以,這一地區水資源比較豐富。土地也大多是由河泥淤積而成的平原,比較肥沃。加之氣候溫和,降雨量比較豐富。是以,當時的南陽農業和水利都比較發達。農民使用的農具也在不斷得到改進。但是要制造先進的農具,就必須有較高的冶鑄技術的改良。為了提高效率,他經過反複研究,發明了一種用水力來拉動風箱的工具,就是後來的水排,這種工具又省力又見效,比此前用馬力鼓風的效率提高了三倍,可以說是東漢時期冶鐵技術的重大創新。這種先進技術的應用,大大節省了開支和民力,得到百姓的交日稱贊。因為在西漢時期,南陽太守召信臣為當地的農田水利建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人們非常愛戴他,稱之為“召父”。鑒于杜詩的成就,人們将他與召信臣相提并論,贊譽他們為“前有召父,後有杜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