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對中國中國教育、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從他開始形成了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和制度,力主教育改革,讓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甚至還幫助過許多著名學者,讓他們任教北大,發揮所長。
魯迅為什麼罵蔡元培
蔡元培對魯迅的賞識和幫助是“沒世不渝”的,郭沫若曾說過:“一直到魯迅的病殁,蔡元培是盡了沒世不渝的友誼。”
魯迅與景次長的關系沒有處好,差一點沒有被除名。多虧蔡元培看到裁員名單後及時制止,帶魯迅北上來到北京。不過,這回到了1927年,十幾年過後,已是時過境遷,魯迅與蔡元培這位前輩同鄉,在思想上已是“兩股道上跑的車”。
魯迅先是緻信江紹原:“季弗(許壽裳字季弗)有信來,先以奉聞。我想此事與兄相宜,因為與人鬥争之事較少,但不知薪水可真拿得到否耳。”“特約撰述員”這事“與兄相宜”,其實意思是說與“我”也相宜,而且這事就像天上掉餡餅,好得讓人不敢相信:“不知薪水可真拿得到否”。自己寫文章批評過蔡元培,蔡元培還會把這美差給自己嗎?魯迅有點惴惴不安。
又十天之後,确實的消息還沒有盼來,魯迅焦急難耐,幾乎有點失望,緻信江紹原說:“季弗所談事迄今無後文,但即有後文,我亦不想去吃,我對于該方面的感覺,隻覺得氣悶之至不可耐。”這段話恐怕是言不由衷,故作清高之态,“不想去吃”是假的,嫌聘書來得慢是真的。
又七天之後,緻信章廷謙雲:“季弗本雲南京将聘紹原,而迄今無續來消息,豈蔡公此說是以敷衍季弗者欤,但其實即來聘,亦無聊。”現在開始對蔡元培的人格表示懷疑了,而且一肚子怨氣,指斥蔡公“無聊”。
此事又拖了一個月,焦躁不安的魯迅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的怨氣,在緻章廷謙的又一封信中,盡情地發洩了對蔡元培的不滿:“太史之類,不過傀儡,其實是不在話下的,他們的話聽了與否,不成問題,我以為該太史在中國無可為。”蔡元培在清末曾做過翰林,是以稱“太史”,這裡對于蔡元培已經罵出口來了。
到了12月,再也等不下去的魯迅開始直接寫蔡公寫信了,不過不能直說,得委婉一點。于是他借為昔日的學生荊有麟寫推薦信的機會,向蔡公巧妙地表達了自己葵藿向陽之意。本來魯迅對這個學生并不太明白底細,推薦信可寫可不寫,他寫這封信與其說是推薦荊有麟,不如說是試探着推薦自己。信中說他這位學生“忠于國事,服務已久”,其實是自喻;至于“辄不揣微末,特為介紹,進谒台端,倘蒙假以顔色,俾畢其詞,更賜指揮,實為萬幸”,哈哈,如此謙虛,哪得見前面給朋友的信中的清高和怨氣!為了飯碗,他不敢罵蔡太史是言而無信的“傀儡”和小人了。
終于,12月8日,聘書來哉!魯迅心安理得地端起這個“無聊”的飯碗,一吃四年多。直到魯迅出席“左聯”,“黨國”忍無可忍,以其在此崗位上“絕無成績”被大學院裁撤。有人統計,大學院的薪水“定期支付四十九個月之久,未曾拖欠,共計一萬四千七百元大洋,折合黃金四百九十兩。”
“特約撰述員”被裁撤時,蔡元培曾設法阻攔,但沒有成功。
蔡元培幫胡适僞造學曆
1917年7月,胡适從美國學成回國,其時胡适并未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但蔡元培為了讓胡适進入北大不惜幫其僞造學曆。
蔡元培雖然有着十分十分深厚的舊學背景,但是他在教學上卻并不保守,還對胡适大為欣賞,并給予了他各大的幫助,稱蔡元培是胡适的伯樂,也并不為過。
胡适回國後,進入了北大任教,并領取了當時最高的年薪,這離不開蔡元培對胡适的支援。蔡元培甚至還親自為胡适所編纂的書籍做序。是以說胡适的功成名就,除了是因為胡适自身的出色外,還多虧了蔡元培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