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科教興國”的口号下,教(老)師作為教育者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
教師的稱謂,最早見于西周金文中,稱為“師氏”,簡稱“師”,系教國子之官。
原是商、西周軍隊的組織機關。
西周統治者為培養善戰的貴族子弟,開辦了“國學”,由進階軍官“師氏”任教。
由于“師”是傳授知識的,而“教”又是傳授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進而使“教師”一詞成為“傳道授業解惑”者的美稱。
何謂師?《說文解字》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
”教師,一般指直接從事教育工作或其他傳授知識技術的人,還泛指在其他方面值得學習的人。
從史書中看,先秦時期就有師傅、師長、先生此類稱謂,一直沿用至今。
至于“老師”原是對年輩最高學者的稱呼,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到後來,人們習慣地把“老”與“師”并稱,逐漸地就不再管年齡的大小,一概稱教師為老師了。
明清兩代時曾稱主考官為老師;清末辦學堂,稱教師為教習;辛亥革命後,因教師同其他官員一樣依法令任免,是以又稱教師為教員。
擴充資料:
淵源流變
教學生知識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
我們平時雖然稱呼學校裡某教師為“某老師”,但這裡的“老師”其實是教師這種工作,教書是其基本功能。
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
直至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創始者何子淵等将西學(美式教育)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便開始在《學生操行規範》裡面明确将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
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将“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國民政府時代開始,并一直沿用至今。
老師,是傳授知識的人。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