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人:優雅的紳士還是小島上的“病人”?

  如果你經曆了希斯羅機場那些漫不經心、磨磨唧唧的邊檢官員的無禮對待,就給英國人打上傲慢無禮和懶懶散散的印戳,就可能大錯特錯。落地後,你很快就能體驗到在《新概念英語》、《靈格風》對話練習裡展現的英式風格,你遇到的真正英國人确實與銀幕上的邦德和休·格蘭特很接近:謙遜有禮、舉止得體、幽默風趣、認真實幹、崇尚公平、注重法制——這些傳說中的紳士真實而具體地進入你的英倫之旅,并有可能加入你的朋友行列。不過,你也會意識到他們并不都是有禮而優雅的,有些不僅虛僞、粗魯甚至還“病”得不輕。

  紳士和“約翰牛”的複合體

  不少富二代選擇前往英國求學就是為了向英國貴族取經,學習他們的紳士風度。在紳士起源之地,英式禮儀僅是紳士最表面的文章, 其内涵被英國人诠釋得極其豐富而深刻。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英國這般遍地都是“謝謝”和“對不起”。當走路要超過前面的人時,要說“excuse me”(勞駕);看到别人給自己讓路,會說“thank you”(謝謝你);不小心碰了他人的衣角,會馬上表示“sorry”(對不起);在公共場合手捂鼻子打了噴嚏,也要低聲嘟哝“excuse me”(抱歉);甚至,你不小心踩了他的腳,他會倒過來向你說“sorry”。

  英國人骨子裡崇尚得體和分寸,他們從小懂得使用禮貌用語,不高聲喧嘩,不當衆打嗝或幹咳,不探聽别人隐私,不插隊,不在公共場合表示憤怒,等等。

  這是典型的英式Pub内一景。如果你覺得酒保服務好,不必給小費,請對方喝一杯就行。

  很多家庭教育孩子即便怒火中燒也要理性對待問題,注意斯文與克制。于是,如果有人在井然有序的隊伍中,突然加塞兒插隊,他們大多不會出面阻止,頂多不滿地瞪一眼,就咬牙忍了;遇到火車晚點或者航班取消,大家隻是面無表情地站着,幾乎沒有人刻意表現得很生氣,要知道,這樣的事情在有些地方可能導緻騷亂;餐廳裡遇到難吃的食物,他們也裝作什麼都沒發生,默默地吃完,買單走人——英國人這樣忍氣吞聲絕不是膽小怕事,“不像個男人”,而是“不能因為小事兒而丢了分寸或者做不得體的事情”——讓自己在大庭廣衆下失态,要比利益上的損失更大。

  幽默是紳士必備的特質。英國人常能自如地使用溫文爾雅、讓人付之一笑還能回味一番的智慧之語,讓生活充滿情趣。英式幽默通常非常微妙,有時相當犀利,接下來的例子就不動聲色地“刻薄”了一下喝茶不知禮數的人:“醫生,每次喝茶時,我都感到眼睛刺痛”,醫生慢悠悠地回複,“那就試試下次不要把茶匙放在杯子裡”(‘Doctor,Everytime I have a cup of tea, I get a stabbing pain in my eye’。‘Well, try taking the spoon out’)。有人認為這樣的幽默太“冷”,要知道,英式幽默完全不同于笑話,它就是如此微妙,隻有明白“喝茶時不能将小勺放入杯内,不然就是失禮”的人才會佩服小島居民的反諷才能。英國人也常将他們的幽默感用于自我解嘲,以達到自己搭個梯子下台的功效。不過,紳士們從來不會嘲諷殘障人士、瘋子,或者一件不幸的事,也不會嘲諷天氣。

  公平競争(fair play,曾被譯為“費爾潑賴”)意指光明正大地按約定,公平、公正地處事及待人。公平競争精神一直影響着英國人的道德觀念和處事行為,在這種價值主導的社會中,作弊和不誠實自然是對人最嚴重的批評。最好的例子莫過于他們對插隊的厭惡,插隊被認為是最嚴重的社交錯誤,無論插隊者是有意還是無心,插隊打破了公平原則,與作弊無異。甚至有人揚言,如果有朝一日排隊制度被颠覆了,整個國家都會被推翻。在英國,公平競争的法則還展現在承諾合作、承認錯誤、遵守規則,以及尊重對手等方面。

  美國人有“山姆大叔”的雅号,英國人則被稱作“約翰牛”(John Bull)。這一出自16世紀作家之手的文學人物經過幾百年的演變,如今仍被用于代表實幹、執着、無所畏懼、自尊、自立、自我奮鬥的英吉利典型性格。在實幹精神的光環下,他們不重抽象的理論,很少幻想空洞的成功。表現在政客的圈子裡就是發言明淺樸實,沒有空洞的豪言壯語,卻非常注重實際行動。普通人則在經營事業時腳踏實地,不誇大、不僥幸,注重效率并總是瞄準一個應有的結果。此外,在英國這個等級森嚴的社會,無論哪一階層都希望通過踏實努力來完成自我實作, 低階層人士強調依靠艱苦奮鬥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以達到出人頭地的目的,上層社會則希望通過吃苦耐勞來磨練意志,不讓優越的生活削弱自身的進化能力。伊頓公學等貴族私立學校就通過睡硬闆床、幹體力活、參加競技比賽等方式訓練貴族子弟,培育他們吃苦耐勞的堅韌性情。如伊頓公學畢業生、前首相丘吉爾所言,“如果一棵孤獨的大樹能活下來,肯定會健康成長”。

  英國人的紳士之道還表現在擁有步調一緻的社會合作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和行動上。很早就有這麼一說,“一個英國人,一個呆子;兩個英國人,一場足球;三個英國人,一個不列颠帝國”。大家都注重行動與實幹,并懂得自我限制,彼此就容易組織起來。英國的社會協作建立在一整套完善的法制之上,這套制度確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謂“人人平等”一方面指上至君王,下至庶民無人可以置身法律之外,另一方面指社會無論立法機關、執法機關,還是普通大衆都遵循“重法不重私情”的原則——這正是構成英國崛起的秘方,尤其是在初創階段,社會各界能一心一意,在統一而成體系的社會規範下共謀發展。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說到法制體系對社會進步的重要性時,曾毫不猶豫地指出,新加坡崛起的秘訣正是英國人留下的一整套法制體系,而非儒家文化。

  小島上的“英國病人”?

  英國是優雅紳士的樂土,這裡各類紳士荟萃。然而,這片土地上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與紳士文化格格不入,除了臭名昭著的足球流氓、反社會的騷亂者、惹是生非的醉漢,還有家庭施暴者、當街撒尿者以及髒話連篇的人,等等。此外,看起來彬彬有禮,滿嘴“sorry”(對不起)和“never mind”(沒關系)的人也不一定就是紳士,他們往往表面很“裝”,内心卻認定“沒有什麼對不住你”或者“你還是要謝謝我”。很多英國人不愛在公開場合對不良服務提意見,看起來很文明,實際上也被認為是英國服務業水準普遍不佳的重要原因。至于英國人引以為傲的英式幽默,也有人直言不諱地點中其要害,“這是他們在故弄玄虛,他們過于注重言外之意,冷漠而沒有表情”。

  英吉利海峽的驚濤駭浪為不列颠島築起了天塹,也塑造了居住者的島國情結及其特殊的民族性格。除了以上提及的“非主流”外,很多英國人的性格裡還有保守、封閉、高傲、排外以及莫名的優越感等遊離于優雅之外的屬性。

  歐盟委員會的一項調查顯示,盡管網絡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012年全英仍有12%的人從未使用過網際網路。此外,還有36%的英國人從未去球場看過球,19%的人聲稱自己從未吃過麥當勞,更有5%從未使用過公共廁所,這些都是因為他們過度宅在家中,足不出戶導緻的。

  想知道英國人“著名的”排外傾向,就得先問問他們是哪裡人——說到來自哪個國家,“聯合王國”所屬的四個地方的人都默契地不說自己是英國人,直接說: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北愛爾蘭人,好似自己分别來自四大國家一般。其中,蘇格蘭或威爾士人都看不慣英格蘭人經常充老大,以整個英國的主宰自居。英格蘭人則打心眼裡瞧不起自己的“弟弟”,至今英格蘭人仍把威爾士人描繪成一個花言巧語、表裡不一、誇誇其談的民族,蘇格蘭人則被嘲笑為氣量不大、心情憂郁的部落。

  對于隔着海峽的法國人,英國人更是氣不打一處來。除了雙方旗鼓相當互不買賬的原因外,還有英法戰争的百年宿怨。為了表示蔑視,英國人用法國的一個城市“Condom”來命名安全套,用“法國病”或“法國式的敬意”來指代梅毒,甚至在說粗話後表示歉意時,又會跟上一句“請原諒我的法語”;對于德國人,英國人也會毫不含糊地表示,“他們缺乏幽默感,舉止拘謹,就連烹饪都沒有可取之處”,英國人根本忘了現在自己的王室就是德國後裔,而且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擁有日耳曼血統;至于大西洋彼岸的表親——美國人和加拿大人,英國人都沒有給與好眼色,“他們俗不可耐,就是一群暴發戶”。

  英國人對于陌生人、外省人、外國人、島外人具有天生的不信任和蔑視,他們還有一種深層次的優越感。1500年,一個意大利人曾這樣寫:“英人是最喜愛他們自己的人,并最喜愛一切屬于他們的東西。當他們看見一個漂亮的外國人時,他們總愛說那個漂亮的外國人真像英國人,并且真正惋惜這樣一個漂亮的外國人竟然不是英國人。”一晃五百年過去了,英國人依然故我地享受着自我優越的快感,而且這群人無論到哪裡,總是住在通英語的旅館,很少有人願意學習他國的語言,并了解别國的習慣及制度。當然,他們永遠要吃自己的英式早餐和下午茶,一切生活方式還必須盡可能地維持與在國内時的一樣。是以有人說,正是和英國人談心不容易,和他們就隻能談天氣了。

  英國人看起來“高大上”,買東西時卻非常“精打細算”,包括一些高收入人士在内,有一個子省一個子。在這個當年被拿破侖稱為“小店主的國家”,當地人似乎都有個心照不宣的省錢認知,“每次計算省了多少錢,而不是花出多少錢”。一些消費行為調研顯示,英國人對于打折商品的激動程度超過遇見一見鐘情的異性,而當折扣低至一折時,很多被調查者的心率會達到每分鐘187跳,這相當于正常心跳的2.5倍。

  英國社會屬于典型的階級社會,從話題、語言、穿着,到住所、玩樂、飲食等,無不彰顯着階層概念。英國人對日常購物場所的選擇就很能說明問題。一般來說,勞工階層去“Kwiksave“(快速省錢)或“Poundstretcher”(精打細算者)之類的低價超市買東西,中産階級的中下層會去“Sainsbury’s”或“Tesco”那樣的超市,中産階級上層則去“Waitrose”(維特羅斯)或“Mark& Spencer’s”(瑪莎百貨)。中産階級的中層有時也會去維特羅斯和瑪莎百貨等上層階級的地方購買食物。實在因為價格貴而感覺“肉痛”,就會減少頻率,比如每周隻去一次或者兩周一次。中産階級中層一般不會在瑪莎百貨購買瑪莎自有品牌的外衣和正裝,他們甯願去“高街”的小店購買款式更新潮的服裝。中産階層下層和勞工階層則正相反,他們非常樂意去瑪莎購買服飾,感覺這裡貨正、價格便宜。于是,有人得出一個規律:要判斷他(她)的社會階層,隻要問對方“在瑪莎百貨買什麼東西,不買什麼東西”,而不必過于直白地問“你有房嗎,你有車嗎”。

  夠了!看起來,絮絮叨叨别人的負面内幕似有欲罷不能之勢——事實上,除卻人性弱點驅動的犄角旮旯之外,紳士風度是被英國社會普遍認同并被榜樣化的規範和狀态。不僅男士,女士們也借着淑女的名号向這些模範價值标準靠攏。在英國,無論性别,上至貴族、政客、公務員、教授、警察,下至看門人、酒吧保安、卡車司機、甚至乞丐,幾乎都多少帶着紳士風度。讓遊客印象深刻的例子恐怕就是,街頭乞丐們“工作”時挺直腰闆,擡頭看着路人,并在接到路人施以的零錢後,大聲表示感謝,頗有不卑不亢的紳士之風。英國人追求的就是這種“Smart”(潇灑和沉着),對于不入此流的表現, 他們(她們)則毫不留情卻不動聲色地施以一個反義詞——“Outsmart”。

  在英國生活的12問

  問:談天氣隻是為了互通天氣資訊嗎?

  答:的确有這方面的考量,因為英國的天氣太過多變。但是如今英國人談天氣更多是為了互相寒暄或者為進一步交流做鋪墊,類似國内的“你吃了嗎?”用英語談天氣對于外來者來說也有初、中、高的等級之分。初級者一般會這樣說,“it’s a good day, isn’t it?”;中級者會說得更具體并帶上生活感,“Bit of a cold wind today, isn’t there? Looks like we’re in for some rain later”;進階階段則要複雜得多,要知道,英語中至少有231個單詞可用以描繪天氣,其繁複程度甚至需要跟上BBC的天氣預報員播報和調侃的狀态。哈哈。如果對方對着你說一大堆,你聽不明白或者反應不過來,這倒也問題不大,隻要笑着看着對方就行,因為對方一般不會以天氣來損你。

  問:你大聲說話時,坐在前排的人回頭看你一眼,他是在關注你和贊許你嗎?

  答:不是。對方試圖含蓄地向你表達,在公共場合你應該小點聲,最好立刻放低聲音或者閉嘴。我朝你笑是讓你有台階下,你應該識相點。如果你想揍我,也找不到什麼借口吧!

  問:面對面相遇或者電梯裡碰到,雙方并不認識,但對方主動向你微笑一下,或者開口向你問候,是對你有所企圖,甚至想吃你的豆腐嗎?

  答:不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對方沒有非份之想,隻是出于禮貌用問候表達善意。轉身離開後,對方可能都想不起曾經見過你。

  問:為什麼我簡單地向當地人問路,他們卻洋洋灑灑地回答成一篇文章,搞得我更糊塗?

  答:在英國問路,隻要你禮儀得當,别人一定會像朋友一樣耐心而細緻地解答,絕不會出現像在國内那樣,很多人連看也不看你一眼,就随手指個方向給你的情況。不過,有時當地人的解答會因為過于細緻,而讓語言不熟的遊客停也不是,走也不對。他們不僅給你一個大方向,還将可能遇到各種情況的細枝末節解釋得清清楚楚,比如:“向左轉2個彎,再向右轉3個彎,你會遇到一個長着綠草紅花的交通圓環,圓環的北面有個維多利亞時代的酒館,酒館的招牌上有海盜和錨,過了這家酒館就是你要找的酒店,不過酒店好像已經關門了。”一旦遇到洋洋灑灑的解答者,除非特别急着趕路,否則一定要微笑着聽人家講完,并複述要點,最後向他道謝後才離開。

  問:即使隊伍再長,等候再久,他們都若無其事,看起來都是一群閑得沒事可幹的人?

  答: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耐心等待的人并非無所事事,非常有可能老婆孩子正在家裡等着雙腳跳呢。英國人等候的耐心和耐力之強超乎想象,這其中包含了對規則的認可,“等待并毫無怨言應該是約定俗成的禮儀和秩序規範”,“要是着急,幹嘛不早點出門?”同時,“這就是我們的紳士風度和淑女氣質的具體展示”,他們通常認為,公共場合氣急敗壞的表現要比實際利益受損更為糟糕。

  問:别人排着隊伍,你準備果斷而巧妙地插入其間,别人阻止了你,你卻理直氣壯地表示,買不到票就可能錯過這班火車,難道你們就不了解嗎?

  答:有急事的确可以商量,不打招呼就插隊在哪裡都會受到譴責,别人還會覺得你是故意欺負他(她),是以就有敵意。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認為,大家出來都是趕着時間的,讓你插隊有違背他們價值觀中的公平競争原則。再說,你又不是唯一的外國人,知道時間緊就應該早點出來,“難道你們國家的人都不排隊?”。不過,這些話他們絕對不會當面說出來,讓你下不了台,如果你覺得他們沒有發作,就可以肆意妄為,那就等着日後被别人撮脊梁骨吧。

  問:除了“請、謝謝、對不起”,還有哪些詞以及表情、動作會讓人顯得有禮貌、有教養?

  答:英國人還經常用“Excuse me”(勞駕)、“你先請”(After you)以及“請允許我”(Allow me)等語彙來表示禮讓和婉轉。不僅使用禮貌用語,帶着微笑的表情和自然不做作的身體語言都能展現着禮貌和教養。英國人還認為,一些小習慣,比如:很自然地留給别人一個小禮物,或者接受小禮物時的展現笑納的喜悅,不認可這件事情也能笑着婉轉表達“這可能讓其他人感覺不好”,不問不太熟悉的人關于“你收入多少、結婚沒有、住哪裡”等隐私的問題等,都是能展現當事人高素養的良好舉止。

  問:冬天裡,街上經常出現的穿着單薄吊帶衫的女孩是舉止輕薄的女孩嗎?

  答:英國很多年輕女孩去酒吧、夜總會和俱樂部時,都會換上類似吊帶衫的夜禮服,即使寒冬臘月,她們也“隻顧風度不要溫度”。這樣輕薄的服裝正是她們前往夜場狂歡的“Dress Code”,這樣的情形發生在周末夜晚11:00過後比較多。她們絕對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随意”。

  問:遇到食物難吃、飛機延誤以及惡劣的服務,即使非常不高興,他們在抱怨和投訴時還是壓低聲音,這是窩囊廢的表現嗎?

  答:肯定不是。與法國人經常氣急敗壞地發洩不同,英國人認為斯文地表達不滿是一種紳士風範。一般情況下,他們甚至隻會歎口氣,自嘲一番,疲倦地笑一下,或者仰天長望,随後還自我安慰地把單買掉。隻有實在忍無可忍時,才會鼓足勇氣前去投訴,不過說起來卻輕描淡寫好似自己是旁觀者一樣。請注意,當他們說“我不高興了”(I’m not happy)時,已經表明他們非常憤怒了。不過,有人認為,這種“犧牲自己”的文明方式,正是導緻英國服務水準低下的罪魁禍首。

  問:聽說,在英國一旦感冒發燒去看醫生,當地醫生是不會配退燒藥和讓你打點滴,而是告訴你回家去休息兩天,這簡直就是把人當死狗一樣扔在一邊。

  答:我們常有這樣的體驗,一旦感冒發燒、嗓子疼,覺得自己很虛弱,到醫院看醫生時,主動讓醫生多開點消炎藥,讓自己趕快好起來,甚至還有人威脅醫生一定要讓他打上點滴。英國醫生認為,這簡直就是讓自己送死,因為消炎藥對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完全無效,如果是着涼導緻的感冒就隻要多喝水多排洩就行了。況且感冒治也得一周,不治也是一周,濫用抗生素等消炎藥反而會摧毀自身的免疫系統,如果是莫名的發燒馬上就用抗生素還可能贻誤更大的病情。再加上,英國的醫療體系是分級的,感冒發燒這樣的小毛小病不能挂急診,得去找社群醫院或者家庭醫生,這些醫生需要提前5-7天預約。即使看上病了,對于着涼導緻的頭痛,醫生頂多給幾片阿司匹林感冒,隻有發燒到39度以上,持續發燒3天以上不退才能被急診收留。

  問:都說英國人傲慢和冷冰冰,怎麼經常聽他們(她們)稱普通朋友,甚至第一次見面的人為“親愛的”(Dear)、“我的愛”(Love)、“我愛的人”(Darling)?

  答:這種情況其實哪裡都會發生,好比我們的辦公環境裡常有同僚間随口就稱“親愛的”一樣。還有,在淘寶上買個東西,你會冷不丁地被素不相識的店主稱為“親”,這時你一定不會少見多怪地認為他(她)在性騷擾你。這種“親切”的叫法很巧妙地拉近了雙方的心理距離。一些愛玩文字遊戲的英國人甚至還喜歡将人的名字加以親昵地發揮,譬如:你的名字叫“Tommy”,他們就會稱呼你為:“Tom-tom”、“Tommikins”、“Tommy-Wommy”或者“ Tommy-Poohs”等——對于這樣的善意發揮,你最好的方法當然是無條件地笑納。

  問:幹嘛要給小費?反正他又不認識我,更何況下次我不知道是否還會再來。

  答:英國是小費國家,如滿意服務員的服務,就給些小費以示感謝和尊重。飯店和餐廳等地的賬單通常已包含服務費,如你發現賬單沒有包含,應該另給相當于餐費10%的費用作為小費。在有些餐館,如果你不給小費,服務生會厲聲向你追讨,讓你下不了台,即使這樣的行為不符合規範。一般也需要給行李生和客房服務員小費,因為他們是靠小費為生,給多少則由自己決定。小費不要給硬币,為了既體面又節省,建議每次支付1美金紙币。給出租司機的小費約為車費的10%.

  附加:英國人對于觸及他們利益的小事,一般不會立刻将不滿挂在臉上,不過心裡一定記下大大的一筆,哪天說不定會一股腦地翻舊賬,即使他們記不住你,也會将怨氣發洩到看起來和你相似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