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埃塞俄比亞發現的人類登山者的最早證據

研究人員對貝爾山脈薩内蒂高原中部冰川沉積的不穩定巨石進行了取樣。對這些巨石的分析被用來計算出冰川在多久以前就已經形成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遠古人類依靠埃塞俄比亞高山上的巨型鼹鼠生存,以度過最後一個冰河時期。先前的研究表明,西藏和安第斯山脈等高海拔地區是人類最後居住的地方。空氣含氧量低,資源匮乏,天氣惡劣。

然而,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在全球各地的高海拔地區最近開始顯示,人類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早殖民地。例如,在中國一個神聖的山洞裡出土的一塊下颌骨,揭示了一個被稱為傑尼索萬人的已滅絕的神秘人類血統早在16萬年前就進入了青藏高原。不過,盡管這些發現表明這些地區存在人類,但他們很少提及是否有人居住在那裡。

相關:傑尼索萬畫廊:追蹤人類祖先的遺傳學

埃塞俄比亞貝爾山Fincha Habera岩石庇護所的視圖,作為石器時代中期覓食者的居住地。(戈茨·奧森多夫)

現在,在埃塞俄比亞工作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他們所說的史前登山者迄今為止最早的證據,他們在3萬多年前的最後一個冰河時期曾在高處安家。

最令人興奮的發現是史前人類研究合著者、德國科隆大學考古學家戈茨·奧森多夫在接受《生活科學》雜志采訪時說,數千年來,研究人員多次在高海拔地區居住,并積極地、有意識地利用現有的非洲高山資源在埃塞俄比亞南部貝爾山脈的芬查哈貝拉(Fincha Habera)定居點附近,一匹馱馬爬上一塊露出地面的岩石,該定居點位于海拔約11380英尺(3469米)的地方。研究合著者、德國哈勒-維滕貝格馬丁路德大學的土壤科學家布魯諾-格拉澤告訴《生活科學》,先前的研究或多或少是偶然發現這個遺址的,

高達海平面以上近14400英尺(4400米),貝爾山相當不适宜居住——空氣稀薄,氣溫劇烈波動,經常下雨。是以,先前的推測是,人類在這一地區定居的時間很短,格拉澤說,

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迹象,如石器、燒焦的動物骨頭、粘土碎片和玻璃珠,表明岩石露頭曾經有人居住。為了進一步了解該遺址,他們分析了沉積在該遺址土壤中的沉積物,以确定其年代,并收集了當地居民生活的細節。

這一黑曜石點,發現于芬查哈貝拉岩石庇護所,是典型的中石器時代工具。(a.R.Groos)

令人驚訝的是,碳測年揭示了該遺址最早的文物可追溯到47000至31000年前。是以,這個岩石庇護所在最後一個冰河時期非常活躍,俗稱“最後一個冰河時期”,當時,覆寫了地球大部分地區長達數英裡厚的巨大冰原。

當時,貝爾山脈的大部分地區——約265平方公裡(100平方英裡)被冰覆寫,這項研究的合著者、瑞士伯爾尼大學的冰川學家亞曆山大格羅斯告訴《生活科學》冰川是從中央冰蓋流入山谷的。

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是史前人類居住在高海拔地區的最早證據。

“一個冰川時期的高山地區-通常,人們都能逃離這樣的條件,”格拉澤說體育課人們通常在寒冷時期向下移動。

雖然最後一個冰期似乎不是居住在已經變得相當寒冷的山區的最佳時間,但科學家們指出,冰川邊緣的融水可能使無冰高原比較低的山谷更具吸引力,研究人員說,這些老鼠溫度更高,但更幹燥。此外,重約4.4磅(2公斤)的大鼹鼠在該地區數量豐富,容易捕獵,提供肉類幫助人類在崎岖的地形中生存。此外,附近的火山黑曜岩礦床将為有價值的工具提供原材料。”格拉澤在一份聲明中說:“是以,這個定居點不僅相對适宜居住,而且也很實用。

不是永久性的定居點,這個岩石庇護所很可能一次充當數周至數月的大學營,“20至25人的大群體在這裡睡覺,準備食物,制造工具,進口。”“資源等等,”奧森多夫說當時的史前人類是流動的狩獵采集者,是以他們從不在一個地方久坐,而是有一個預定的“生存回路”,

大約從10000年前開始,這個地方第二次有人居住,并越來越多地用作壁爐。此外,格拉澤在聲明中說:“這一時期的土壤層還首次含有放牧動物的排洩物,這些發現揭示了人類必須适應周圍環境變化的潛力。”。例如,今天生活在埃塞俄比亞山區的一些人群可以在空氣中的低氧氣含量下輕松生活。

科學家在8月9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發現。

在照片中:傑尼索萬-尼安德特人混血兒的骨頭在照片中:新的人類親屬在照片中撼動了我們的家譜:尼安德特人的墓葬發現了最初發表在《生命科學》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