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下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文言文翻譯全集
第一單元
5、傷仲永(王安石)
第二單元
10、木蘭詩
第三單元
15、*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第四單元
20、口技(林嗣環)
第五單元
25、短文兩篇
誇父逐日 《山海經》
兩小兒辯日 《列子》
第六單元
30、*狼(蒲松齡)
這人教版的希望能幫助到你! 望采納謝謝!
2. 七年級下文言文答案
認為 B 介詞、寫出下列課文中的成語(4分),相當于“的” D 結構助詞,把,無實義
前時之聞(D ) 仲永之通悟(A ) 卒之為衆人(C ) 受之天也(A )
拍而嗚之(B ) 于廳事之東北角(C ) 撤屏視之(A )
複投之(B ) 斃之(A ) 禽獸之變詐(C )
三,見往事耳
3?止增笑耳、少時、因為 C 連詞,而頃刻兩斃(A )
(2)以 A 動詞、久之
表示過了很久才發生表時間的詞語(11分)
少頃 既而 是時 一時 未幾 忽 俄而 忽然 少時 久之 頃刻
表示突然發生、渭(C ) 犬坐于前(A )
于廳事之東北角(B)
(4)為 A 成為 B 作為 C 認為 D因為 E 題寫
自為其名(A ) 以養父母,無實義 E語氣助詞、翻譯下列文言短句。泯然衆人矣:忽然 忽 表示同時發生:是時
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憑借、收族為意(B ) 卒之為衆人(B )
治經為博士(D )化為鄧林(E )
(5)之 A 代詞 B 動詞.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去 C 結構助詞、一詞多義( 12分)(見專項練習)
7:(13分)
1.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用來!但當涉獵:少頃,而兩狼之并驅如故(D ) 狼亦黠矣:既而
表示相繼發生、用.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來
或以錢币乞之(C) 蒙辭以軍中多務(B ) 一兒以日初遠(A )
以刀劈狼首(A ) 意将隧入以攻其後(A ) 蓋以誘敵(B ) 投以骨(C )
(3)于 A 在 B 從 C 到 D 比
賢于材人遠矣(B ) 受于人(A ) 飲于河。
2:未幾
5、俄而、結友而别《誇父逐日》道渴而死
6、虛詞用法(16分)
(1)而 A 表順接 B 表轉接 C 表修飾 D 表并列
結友而别(B )道渴而死(C )後狼止而前狼又至(A )
骨已盡矣:頃刻 表示在特定時間内發生:
《木蘭詩》征募兵士《孫權勸學》刎覽書籍
3. 七年級下的經典文言文及答案
、《木蘭詩》
1.出處:又叫《木蘭辭》,這是南北朝時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叙事詩 ,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首詩後經文人加工潤色,被曆代傳誦,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我國詩歌史上的“雙璧”,二者異曲同工,互相輝映,對後代的文學藝術産生過不小的影響。
2.字詞句:
A.字音:機杼〔zhu〕 鞍鞯〔an jiang〕 辔〔pei〕頭 鳴濺濺〔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貼:軍帖〔tie〕;貼〔tie〕黃花;字帖〔tie〕
B.詞義:
⑴.通假字:
①.對鏡帖花黃:“帖”通“貼”,粘,粘貼。 ②.出門看火伴:“火”通“夥”。
⑵.古今異義:
①.爺:古義指父親,eg: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隻,副詞,eg: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僅用作姓氏。
⑶.一詞多義:
市:a.集市,eg:東市買鞍馬;b.買,eg:願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 eg:東市買駿馬;b.雇,租,eg:欲買舟而下。
⑷.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麼。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勳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⑷.重點詞語翻譯:
①.旦:早晨。 ②.濺濺:流水聲。 ③. 胡騎:胡人的戰馬。
④.強,有餘。 ⑤.不用:不願做。 ⑥. 扶将:扶持。
⑦.賞賜百千強:賞賜很多财物。
C.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 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
③.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萬裡奔赴戰場,跨越關山嶺(疾行)如飛。北方的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軍(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壯士(轉戰)多年(凱旋而)歸來。
④.當窗理雲鬓,對鏡帖花黃:對着窗戶,梳理着烏雲般(美麗)的頭發,對着鏡子(在前額)貼上花黃。
D.備注:本課出現很多句式,如複沓句、頂真句/聯珠句、排比句等。内容上詳略處理得當。
4. 現求七年級課外文言文原文及相關題目和答案5篇,好的加分,線上等
一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識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殼入口。
或曰:“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
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産,此坐②強不知以為知也。【注釋】①菱:俗稱菱角,水生植物,果實可以吃。
②坐:因為。1、了解文中加點的詞語,完成題目。
(1) 下列與“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衣食所安B、謹食之,時而獻焉C、設酒殺雞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 下列與“欲以去熱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殺三蟲C、乃記之而去D俸去書來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3、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産,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4、閱讀本文,說說你對北人“強不知以為知”的看法。二 滇遊日記明 徐霞客忽見層崖之上,有洞東向,餘竟仰攀而上。
(1)上甚削①,半裡之後,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堅,踐之辄隕②,攀之亦隕,間得一稍粘者,繃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無援欲下亦無地生平所曆危境無逾此者。
久之,先試得其兩手兩足四處不摧④(3)石,然後懸空移一手,随懸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後懸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墜;又手足無力欲自墜,久之,幸攀而上。……【注釋】①削:陡峭。
②隕:墜落。③帖:同“貼”。
④摧:崩裂。1、查閱工具書,給“間得一稍粘者”中的“間”注音。
2、文言文要讀出韻味。請認真閱讀原文,憑你的語感,将文言詞“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處(1) (2) (3) 3、請把文中加橫線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順口後用三個逗号斷句。
4、作者艱險的攀登經曆引人深思。閱讀後,你感悟最深的是什麼呢?請結合文中的具體内容寫出你的思考。
字數在40個左右。三太宗有一駿馬特愛之恒于宮中養飼無病而暴死太宗怒養馬宮人将殺之。
皇後谏曰:“昔齊景公以馬死殺人,晏子請數其罪雲:‘爾養馬而死,爾罪一也。使公以馬殺人,百姓聞之,必輕吾國,爾罪二也。
諸侯聞之,必輕吾國,爾罪三也。’公乃釋罪。
陛下嘗讀書見此事,豈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謂房玄齡曰:“皇後庶事相啟沃,極有利益爾。”
(選自《貞觀政要》)1、(1)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2)皇後谏言中講到晏子曆數養馬人的罪狀,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麼?(3)文中有幾句話沒有标點符号,請用“/”線标出需要加标點符号的位置。太宗有一駿馬特愛之恒于宮中養飼無病而暴死太宗怒養馬宮人将殺之。
2、對對聯。上聯:足智多謀,孔明巧借箭下聯: 四故鄣縣東三十五裡,有青山,絕壁幹天,孤峰入漢,綠嶂百重,清川萬轉。
歸飛之鳥,千翼競來;企①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為霜,青蘿被迳。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信足蕩累頤物②,悟衷散賞③。
(選自《吳朝請集》,作者吳均)【注釋】①企:同“岐”,行走的樣子。②蕩:蕩滌,去除穢惡。
累:累贅。頤:養。
③衷:思想。散:閑散随意。
1、本文寫青山之美。(1) 本文直接描寫青山之美的句子有: 。
(2) 用側面烘托手法描寫青山之美的句子有: 2、“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出自《詩經•鄭風•風雨》。
詩雲:“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兩句,其意是表達 ( )A、青山很美,然而風雨交加,心緒煩惱。B、青山很美,山中雞叫令人心煩。
C、青山很美,然而天氣不佳,隻有雞鳴之聲,沒有高雅的音樂,這裡的景色也就不吸引人。D、風雨交加,雞叫不停,但是見到這樣美好的青山,哪裡還會不高興3、假如你能身臨其境,面對這樣美的青山,你将有怎樣的體驗?五 傷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谒于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複到舅家問焉。
曰:“泯然衆人矣。”李賀作詩(李賀)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當時著名文人)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辄就如素構(早就構思好的),自目曰《高軒過》,二人大驚,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帶着小童仆。)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
未始先立題然後為詩,如他人牽合(牽強符合)程課(固定的格式)者。及暮歸,足成之……(母)見所書多,即怒曰:“是兒要嘔心乃已耳!”1、從這兩則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與李賀的共同點是2、仲永的最後結局是“泯然衆人矣”,而李賀則成了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
他們童年時的相同點和成年後的不同結果,給你的啟發是 3、《李賀作詩》選段中與《傷仲永》選段中“指物作詩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六、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随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5. 誰有“人教版七年級上文言文複習”題的答案
一、文學常識:《童趣》沈複 清代 《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論語》 孔子學生 春秋時期 《山市》蒲松齡 《聊齋志異》 《世說新語》劉義慶 《世說新語箋疏》南朝 《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的作者字号、朝代、作品、評價。
二、解釋重點字詞的意思:
1、果大亡其财(家産) 驅之别院(趕) 而内自省也(檢討) 父子相保(存活) 差可拟(比喻) 松柏之後調也(凋謝) 2、項為之強(脖子) 徐噴以煙( 慢慢 )怡然稱快( 高興 ) 果如鶴唳(鳴叫) 吾日三省吾身(檢討) 人不知而不愠(生氣) 誨女知之乎(你) 學而不思則罔(思考) 思而不學則怠(有害 ) 恒不一見(經常) 始悟為山市(明白) 士不可以不弘毅(剛毅 ) 連亘六七裡( 連綿) 或憑或立(站立) 差可拟(比拟)人煙市肆(人家)(店鋪) 下車引之( 拉) 不築(建築) 倏忽如拳如豆 (一會兒)
3、無何、未幾、既而、逾時、俄而 (不一會兒)4、三省吾身(檢討) 三人行(行走)
5、餘憶童稚時(回憶) 吾日三省(檢討 ) 誨女(汝)知之乎(你)
君與家君期日中(約定)(中午) 尊君在不(通"否" )
三、
1、通假字:
誨女知之乎 通 意思是 人稱代詞.
項為之強 通僵 意思是 僵硬 ;不亦說乎 通悅 意思是 愉快
是知也 通 智 意思是智慧 ;一切無有 通烏 意思是沒有
裁如星點 通才 意思是 ;尊君在不 通 否 意思是 嗎.
2、古今異義
古今異義
唯危樓一座 古義:高 今義:危險 ;必将有盜 古義: 今義:
與友期行 古義:約定 今義:日期 ;居十日 古義: 今義:
相委而去 古義:丢下 今義;離開 ;去後乃至 古義:才 今義:
死者十九 古義: 今義: ;與兒女講 古義:子侄輩 今義:兒子女兒
與兒女講論文義:古義:詩文 今義:文章的意思 .
6. 七年級上課外文言文閱讀二十五篇
一、讀拼音寫漢字。
二、解釋句中下劃線的字。 1.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 ) 2.其人弗能應也。
( )( ) 3.鄭人置履。( )( ) 4.甯信度,無自信也。
( )( ) 三、說說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何不試之以足?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過像楚國人或鄭國人那樣的人或事嗎?請舉例說說(不超過200字)。
五、閱讀了解 蚊子和獅子 一隻蚊子飛到獅子那裡,對獅子說:“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強。你也許不信。
其實,你有什麼力量呢?不過能用爪抓,能用牙咬罷了。我呢,可比你強多了。
如果你願意,我們就比一比。”蚊子說着就吹起喇叭,攻上前去,向獅子臉上、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亂咬。
獅子用爪抵抗,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抓不住蚊子,隻得要求停戰。蚊子打敗了獅子,就吹着喇叭,唱起凱歌來。
蚊子正在得意忘形地飛着,一不小心,撞在蜘蛛網上,被蜘蛛俘虜了,眼看就要被吃掉。蚊子很痛心,有了同獅子作戰的光榮經曆,卻死在一隻小小的蜘蛛手裡。
這個故事适用于那些打敗過大人物,卻被小人物打敗的人。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一個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讀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完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答案: 一、寓、沖突、譽、吾、履、遂 二、1.賣;誇耀 2.不;回答 3.這裡當“購買”講;鞋。 4.尺碼;相信 三、1.我的矛非常銳利,什麼東西都能被它穿透。
2.用你的矛穿你的盾,會怎麼樣呢? 3.等到了集市上卻忘了拿尺碼。 4.為什麼不用腳去試一試呢? 四、略 五、驕傲自大,必然失敗。
六、提示:楚國有個人祭祀後,賞給家臣們一壺美酒。大家都說:“一壺酒幾個人喝不夠,一個人喝綽綽有餘。
我們約定在地上畫蛇,先畫好的人可以喝酒。”有一個人先畫好了,拿了酒壺,準備一飲而盡,忽然靈機一動,左手拿壺,右手繼續為畫中的蛇添上四隻腳。
并且得意地說:“我還能幫它添上腳呢。”腳還沒畫完,另一個人也畫好了蛇,奪過酒壺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幫它添上呢?”于是将酒一飲而盡。
畫蛇添足的人終于失掉了本該屬于他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