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的少年故事
華羅庚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數學家,他在數學的許多領域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然而他小的時候,卻是一個不讨人喜歡的孩子。
華羅庚上學時,老師和同學發現他口齒不清,行動不靈,總是笨手笨腳的,又寡言少語,同學們給他起了個綽号“羅呆子”。
而且背地裡常常議論:“華老祥家的‘羅呆子’長大了不會有什麼出息的。”
其實,華羅庚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他非常喜歡動腦筋,隻是他平時少言寡語,又笨手笨腳,是以别人總是察覺不到。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着走着;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
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
于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隻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着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着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
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說:"我怎麼能知道呢?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呆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将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後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于後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金壇縣城東青龍山上有座廟,每年都要在那裡舉行廟會。
少年華羅庚是個喜愛湊熱鬧的人,凡是有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
有一年華羅庚也同大人們一起趕廟會,一個熱鬧場面吸引了他,隻見一匹高頭大馬從青龍山向城裡走來,馬上坐着頭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薩”。
每到之處,路上的老百姓納頭便拜,非常虔誠。
拜後,他們向“菩薩”身前的小罐裡投入錢,就可以問神問卦,求醫求子了。
華羅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卻不跪不拜“菩薩”。
站在旁邊的大人見後很生氣,訓斥道:
“孩子,你為什麼不拜,這菩薩可靈了。”
“菩薩真有那麼靈嗎?”華羅庚問道。
一個人說道:“那當然,看你小小年紀千萬不要冒犯了神靈,否則,你就會倒楣的。”
“菩薩真的萬能嗎?”這個問題在華羅庚心中盤旋着。
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薩真能救苦救難。
廟會散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都回家了。
而華羅庚卻遠遠地跟蹤着“菩薩”。
看到“菩薩”進了青龍山廟裡,小華羅庚急忙跑過去,趴在門縫向裡面看。
隻見“菩薩”能動了,他從馬上下來,脫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順手抹去臉上的妝束。
門外的華庚驚呆了,原來百姓們頂禮膜拜的“菩薩”竟是一村民裝扮的。
華羅庚終于解開了心中的疑團,他将“菩薩”騙人的事告訴了村子裡的每個人,人們終于恍然大悟了。
從此,人們都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再也無人喊他“羅呆子”了。
正是華羅庚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使他後來成為一名卓越的數學家。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青年時代因病導緻傷殘,曆盡坎坷,幾乎陷入絕境。
中學畢業後,他因交不起學費被迫失學。
回到家鄉,一面幫父親幹活,一面繼續頑強地讀書自學。
不久,又身染傷寒,病勢垂危。
在床上躺了半年之後,病雖然痊愈,卻留下了終身的殘疾———左腿的關節變形,瘸了。
當時,他隻有19歲,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絕望的日子裡,他想起了雙腿後著兵法的孫膑。
“古人尚能身殘志不殘,我才隻有19歲,更沒理由自暴自棄,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青年華羅庚就是這樣頑強地和命運抗争。
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關節劇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幹活,晚上,他油燈下自學到深夜。
1930年,他的論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這篇論文驚動了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
以後,清華大學聘請華羅庚當了助理員。
在名家雲集的清華園,華羅庚一邊做助理員的工作,一邊在數學系旁聽,還用四年時間自學了英文、德文、法文、發表了十篇論文。
他25歲時,已是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了。
有一次,有個婦女去買棉花,華羅庚正在算一個數學題,那個婦女說要包棉花多少錢?然而勤學的華羅庚卻沒有聽見,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個婦女尖叫起來:“怎麼這麼貴?”,這時的華羅庚才知道有人來買棉花,就說了價格,那婦女便買了一包棉花走了。
華羅庚正想坐下來繼續算時,才發現:剛才算題目的草紙被婦女帶走了。
這下可急壞了華羅庚,于是不顧一切地去追,一個黃包師傅便讓他坐車追,終于追上了,華羅庚不好意思地說:“阿姨,請……請把草紙還給我”,那婦女生氣地說:“這可是我花錢買的,可不是你送的”。
華羅庚急壞了,于是他說:“要不這樣吧!我花錢把它買下來”。
正在華羅庚伸手掏錢之時,那婦女好像是被這孩子感動了吧!不僅沒要錢還把草紙還給了華羅庚。
這時的華羅庚才微微舒了口氣,回家後,又計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