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威名震天地,天朝第一個好腳色;為何稱「四眼狗」?英王被擒紀事

作者:史遇春

要說太平天國的陳玉成,需先簡單介紹一下其人的概況。

陳玉成(公元1837年~公元1862年),原名陳丕成,後由洪秀全賜名為玉成;廣西藤縣客家人;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將領,驍勇善戰,被封英王。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為太平天國叛徒奏王苗沛霖所誘騙,中計遭捕,解送清營,被殺,終年26歲。

在大清王朝治下,太平天國曆時十四年(公元1851年~公元1864年),力量先後發展到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山西、直隸、山東、福建、浙江、貴州、四川、雲南、陝西、甘肅諸省,攻克600餘座城市。

就太平天國的戰績而言,其人才之眾,可想而知。

在太平天國眾多人才之中,有一人被譽為是「第一個好角色」。

此人是誰?

他為何有此聲譽?

答曰,此人便是英王陳玉成。

為什麼會說陳玉成是「第一個好角色」呢?

這樣說,既非無稽虛妄之談、也非信口開河之語。

在清人趙雨村所作《被擄紀略》中,有《刀口餘生》一節,其中有雲:

「我問戴先生:『英王是何人?』遂大為驚訝:『這樣人,爾猶不知道?爾亦知湖北省會,安徽省會,浙江、江蘇省會,誰破乎?皆系此人。威名震天地,是天朝第一個好腳色。』」

此段文字中,戴先生口中所說的「英王」,就是陳玉成。

在戴先生的口中,對英王陳玉成評價是:

「威名震天地,是天朝第一個好腳色!」

此處的「腳色」,特指某種人物。

既然說到此處,那麼,這裡就順便說一說關於陳玉成的評價,通過相關評價內容,以證《被擄紀略》中的戴先生所言,並非過譽之詞。

1、晚清中興名臣、湘軍重要首領胡林翼曾說:

「賊中精銳,隻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慮耶!」

胡林翼所謂「四眼狗」,即英王陳玉成。

2、戴德堅在《蓬萊館尺牘》說:

「兇狡傑出,善摧大敵」;

又說:

「近世罕有其匹」。

3、曾為博爾濟吉特·僧格林沁幕僚的方玉潤在《星烈日記》說:

「此賊不滅,兩湖未能安定」。

方玉潤所謂「此賊」,即英王陳玉成。

4、上文已提及之清人趙雨村《被擄紀略》中,又有:

「曾文正奏摺有雲:『自漢唐以來,未有如此賊之悍者』。」

曾國藩所雲「此賊」,即英王陳玉成。

5、《清史稿·洪秀全傳》說:

「玉成兇狠亞楊秀清,而戰略尤過之。」

就以上評價看,約略可知陳玉成英勇之一二。

請注意:

胡林翼在對陳玉成進行評價時,曾用「四眼狗」一詞。

關於「四眼狗」一詞,這裡也需要講說清楚。

原本,太平天國稱清兵為「清妖」,順此思路推測,作為陳玉成對立面的胡林翼,稱呼其為「四眼狗」,特別是此詞中含有「狗」,再聯繫太平天國所謂的「妖」,二詞皆為貶義,那麼,是否是說,「四眼狗」一詞與太平天國的「清妖」一詞類似,也是滿清對太平天國痛恨情緒的表達呢?

經過分析,可以肯定地說:

第一,「四眼狗」一詞,滿清一方稱呼起來,肯定有痛恨、貶斥、鄙棄的情緒在裡面。當然,這種情緒的表達,主要在「狗」字。這就如同太平天國稱呼清兵時,其所用的「妖」字。

第二,「四眼狗」一詞,並非是滿清加給陳玉成的,而是陳玉成在軍中的綽號。然而,「清妖」一詞,卻是太平天國「官方」確定的對清兵的敵視性的稱呼,這個必須清楚。

為了支援本條論述,即關於「四眼狗」一詞的來由,可參看相關資料的記述如下:

1、清人王韜《弢園筆乘》中雲:

「陳賊兩目下有黑點,狀若目睛,賊中因呼之為四眼狗,勢方橫甚。」

這裡說得很明確,「四眼狗」的稱呼,是陳玉成自家人就這麼稱呼的。

2、清人羅惇曧所著《太平天國戰記》中雲:

「玉成眼下雙疤,軍中號四眼狗,饒勇富謀略,十九當大敵,二十四封王。」(實是二十三歲就封王。)

這裡也是說,陳玉成「四眼狗」的稱呼,是在其軍中的稱號。

3、清人趙雨村《被擄紀略》中雲:

「人身體不高,面黃白色,聲音出林,兩眼下各長一紫痣,故號『四眼狗』。」

此處,僅從其體貌特徵,說出「四眼狗」的來由。

4、清人歐陽昱《見聞瑣錄》中《地名不祥》一節雲:

「王樸山有班虎之稱,賊目陳玉成,人呼之為四眼狗。王與陳戰,敗之。陳退至平陽紮營,自喜曰:『虎落平陽被犬欺。』遂回軍敗王師。」

根據文義,這裡的「四眼狗」一詞,應該是人人都稱呼的。

5、清人徐珂所編《清稗類鈔》中《異秉類》有《張文達為箭雍後身》雲:

「後粵寇難作,其酋有綽號四眼狗者,為陳玉成,睫下有雙黑子,所向無敵,」

此處,也是從體貌特徵描述「四眼狗」這一稱呼的。

從以上資料可知,「四眼狗」是陳玉成的綽號,並非僅限於滿清對其痛恨情緒發洩時所稱。

當然,到了後來,滿清的官方檔案中,為了表達其痛恨情緒,他們對陳玉成的稱呼,也就多用陳四眼狗了。

第三, 陳玉成之「四眼狗」,並不是後世其他意義的貶斥稱呼。關於此,因涉嫌人身攻擊,此處不詳。

第四,在犬屬中,的確有四眼狗,是屬於中華田園犬中的一種,普遍存在於農村的田間地頭,因為其眼睛上面有棕白色兩點,看起來好像有四隻眼睛,是以民間稱其為四眼狗。

陳玉成的大體情況,有必要講述、澄清的,基本說明了。

下面,來講述陳玉成被擒的事情。

清穆宗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呼爾拉特·多隆阿圍攻廬州,陳玉成決定棄城北走,同遠征的西北軍會合。

多隆阿為誰?

多隆阿(公元1817年~公元1864年),字禮堂,呼爾拉特氏,達斡爾族,隸滿洲正白旗,著名軍事將領,擅長指揮馬隊,在同治中興時期,與湘軍第一名將鮑超齊名而過之,有多龍鮑虎之譽。

此時,盤踞在壽州已暗投清軍的太平天國奏王苗沛霖誘勸陳玉成前往壽州,並許諾幫助陳玉成攻取河南。陳玉成不聽部下的再三勸阻,決意出走壽州,結果中計遭擒,被送往清帥瓜爾佳·勝保營中。

勝保又是哪一個?

勝保,字克齋,蘇完瓜爾佳氏,滿洲鑲白旗人,舉人出身,清軍統帥。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與欽差大臣博爾濟吉特·琦善等在揚州立江北大營,會辦軍務。不久,赴安徽追擊太平天國北伐軍,後被授為欽差大臣,節制各路清軍,因久攻高唐不克,被遣京治罪,發戍新疆。太平天國北伐軍失敗後,始被召還,參與剿撚,並曾抗擊英法聯軍。終因行為驕縱引起清廷不滿。於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逮捕解京,次年(公元1863年),念其戰功足錄,從寬賜自盡。

陳玉成被押到勝保營中,入內之後,隻見勝保高高上坐。

看到陳玉成之後,勝保驚愕地盯著他說:

「見了本帥,成天豫為何不跪?」

所謂「成天豫」,是太平天國記功,最早給陳玉成的封號。

猜想,勝保對陳玉成的底細非常清楚,他知道陳玉成曾被封為成天豫,他更清楚陳玉成是太平天國的英王。但是,面對這個階下囚,他不願意用「王」來稱呼他。

陳玉成回答說:

「我是英王,不是成天豫,我為什麼要跪?你原本就是我的手下敗將,怎麼還在我面前作態?」

勝保雖然有些羞慚,但是,他還是說道:

「你那麼厲害,怎麼還是被我擒獲了?」

陳玉成說道:

「是我自投羅網,怎麼算得上是你的功勞?我今天死,苗賊(沛霖)明天就會被消滅。」

陳玉成接著說道:

「你還記得合肥官亭兵事嗎?你領著二萬騎兵,和我一場大戰之後,你可有一騎存活?」

勝保默不作聲。

然後,勝保吩咐,為陳玉成安排了酒食,勸說他投降。

「大丈夫死就死了,沒必要饒舌!」

勝保見陳玉成無心納降、死意已決,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於是,陳玉成被殺。

話說,陳玉成的兩隻眼睛下面都有疤,軍中稱其為「四眼狗」。他驍勇善戰,非常有謀略。

十九歲時,陳玉成就能力當大敵

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陳玉成就被晉封為英王,時年二十三歲。

最初,陳玉成為檢點,善戰多能,在湖北有三十檢點回馬槍之號。他所率領的軍隊,在諸鎮之中,是最強的。

陳玉成與曾國藩相持數年,曾國藩對他也十分畏懼。

當日,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聽到陳玉成的死訊之後,感嘆說:

「這下,我孤立無助了!」

這時,裕庚在勝保的帳下做幕僚。

簡單說說裕庚。

裕庚本姓徐,字朗西,祖先本漢人,姓徐,後入漢軍正白旗。優貢生,初參兩廣總督英翰幕事。官太僕寺少卿,出使日本、法國時官拜大清駐西洋特使。有二子二女,長子馨齡、次子勛齡、大女兒德齡、二女兒容齡。他們兄妹均隨其父母在歐洲生活多年,受過西方教育,精通英、法文。裕容齡在法國還專門學過芭蕾舞。德齡和妹妹容齡一同被慈禧招入宮中,成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寫有《清宮二年記》。

陳玉成被擒獲後,裕庚曾去看他。

裕庚對陳玉成的大體印象如下:

陳玉成一表人才,容貌秀美,個子不高,比中等身材人還要矮一些。

據裕庚說:

陳玉成的兩隻眼睛底下各有黑點(與「有疤」一說異),這也就是他被稱為「四眼狗」的由來吧。

陳玉成的談吐極為風雅,他熟讀歷代兵事戰史。一說起這些來,他都是侃侃而談,旁若無人。

裕庚曾一一列舉太平天國的悍將,問陳玉成他們的分量。

「你說得這些人,都不是將才。要說統率才能,馮雲山、石達開還勉強可以吧!我死之後,我天朝將無法振興了!」

陳玉成與裕庚的談話中,沒有一句涉及到自己的私計、私事。

陳玉成被殺之前,所上的供詞,全都出自裕庚的手筆,並非真是陳玉成親自手書。

陳玉成的妻子顏色絕美,在他被擒獲之後,其妻被勝保收納。

據說,勝保得了陳玉成的妻子,對其有專房之寵。勝保的軍隊走到哪裡,就把陳玉成的妻子帶到哪裡。

等到勝保被清廷逮押,剛到黃河邊,他的輜重、侍妾就被德楞額(滿洲正藍旗人,烏蘭哈特氏。)截奪而去了。

勝保向多隆阿投訴,德楞額才把截奪的輜重還給他。但是,德楞額將勝保的侍妾留了下來,他對人說道:

「這是逆賊陳玉成之婦,不能隨勝保前行!」

勝保也無可奈何。

另外,苗沛霖暗中降清,誘捕陳玉成,獻給勝保,陳玉成被殺。之後,苗沛霖很快又舉兵反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他在安徽蒙城被清軍僧格林沁部擊敗,為其部下所殺。

本文所述陳玉成事,依佚名氏《洪楊軼聞》中《陳玉成受擒記》一節而成。

(全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