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是一個很長的時間跨度,就從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到清朝溥儀遜位也有兩千多年。中間更是跨越了很多朝代,每一個朝代的官場生态都不一樣,比如在清朝,動不動就辭官的,縱橫估計他離掉腦袋就不遠了!因為清朝是到六十歲才允許退休,即使是到了六十歲,也要向朝廷上書,請辭,說一些當今皇上聖明,千古一帝,然而自己歲數大了,身體也不太好,想要回家享受天倫之樂。古代官員經常辭官回鄉,是靠什麼生活的呢?看完就知道了! 士農工商,可見官員在中國古代的地位,當官是所有人的夢想,是一個奮鬥目标。官員辭官歸鄉也肯定不是說走就能走,有的是為父母守孝,有的是厭倦官場懷才不遇。古代官員在辭官之後,是沒有終身俸的,除非皇帝專門下诏特别優待,才會有終身俸的發放,辭官之後生活來源就很是不同,生活差異也很大。一旦辭官就喪失一大半收入,誰和錢有仇,怎會輕易辭官? 在古代,大多數辭官的人都是在朝做官多年的官員。通過多年的當官,這些人積累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即使他們退休了,他們也是一個富有的地主,而不會生活拮據。其中一部分是官二代,不愁吃穿,陶淵明的家世很好,李白的父親和包拯的父親都做過官,都有财産,不用擔心生活。也有一些人辭官回鄉是年紀大了,到了該退的時候了,為了表示對他們的尊敬,皇帝會賞賜他們一些禮物,當地的商人也會孝敬他們。 還有的官員辭官還保留待遇,如朱熹就享有有待遇不管事的「 ”奉祠”之位。還有些官員本就是官宦或大地主家庭出生,家境豐足,比如「 ”劃粥斷齑”的範仲淹,其親生父親是節度掌書記,繼父是縣令,還有司馬光,退隐寫書,還有能力為邵雍建園子,可見資産豐厚。少部分官員比較清貧些,田産不多,讀書農耕,但仍可以恬淡悠哉度日,相對于鄉裡農夫之類,有地位有知識,還是好多了。 五柳先生陶淵明官還不怎麼大,回到鄉下歸隐田園多潇灑。你想知道人家是怎麼過的,有詩為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林,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巅。說到這裡,其實古代官員根本也不是靠當官的俸祿吃飯,朝廷發的俸祿隻是一小部分,很多時候犯點錯誤,還給罰俸半年,大多數的收入,都是來源于「 ”灰色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