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汽協釋出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2627.5萬輛,同比增長3.8%,結束了自2018年以來的“三連跌”。其中乘用車銷量2148萬輛,同比增長6.5%。而中國亦連續13年成為全球汽車銷量第一的市場。
全球最大、正增長率的中國市場欣欣向榮,但這一切與韓系品牌無關。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韓系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創下新低,為2.4%——2018年這一數字還是5%——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市占率腰斬,令人唏噓。
縱觀韓系品牌過去4年市占率的變化,可以看出“一路下跌”的趨勢。而這也就意味着,韓系品牌市占率的下降并非波動性的,而是持續性的。
北京現代與東風悅達起亞是現代起亞在中國市場的核心合資企業,也是韓系品牌在華銷量的支撐。但近幾年,兩家合資企業的表現每況愈下。
目前,北京現代并沒正面公布2021年銷量,但根據2011年前11月的銷量可以大緻推算出銷量水準應該在35萬輛左右;而東風悅達起亞2021年銷量為16萬輛。2021年,兩家韓系品牌合資企業總銷量在52萬輛左右。
52萬輛是一個怎樣的水準呢?2013年北京現代年銷量就突破103萬輛。而彼時廣汽本田年銷量僅為43萬輛。8年過去,北京現代從103萬輛銳減到35萬輛左右,而廣汽本田則從43萬輛增長至2021年的78萬輛。東風悅達起亞與北京現代一樣,同樣是從“王者”到“青銅”的沉淪。
韓系品牌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江河日下,那韓系品牌是不是真不行,或者說為什麼在中國市場持續下跌?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韓系品牌隻是在中國市場萎靡,而從全球市場來看,韓系品牌是相當厲害的。
資料顯示,現代汽車2021年度全球銷量依然389萬輛,同比增長3.9%。在南韓以外市場銷量達到316輛,同比增長7%。2021年度,起亞全球銷量為277輛,同比增長6.5%。在南韓以外市場銷量為224萬輛,同比增長9.1%。
與在中國市場動辄超過30%的“跌跌不休”,現代與起亞在全球市場表現出高歌猛進的态勢。現代與起亞在南韓本土銷量占比分别僅為19%、20%。換言之,現代與起亞在全球市場的表現非常出色,而并不主要依賴本土市場。
在俄羅斯,2021年起亞和現代是僅次于俄羅斯汽車拉達的兩個品牌,年銷量分别為20萬輛和16萬輛。而且在俄羅斯十大暢銷車型排行榜中,韓系車有三款。
另一組資料顯示,2021年現代起亞在美國市場銷量為148萬輛,同比大增21.6%,創下曆史新高。在歐洲,現代和起亞銷量101萬輛,同比增長21.1%;其中,現代汽車售出51萬輛,起亞售出50萬輛,分别同比增加21.6%和20.6%,占率達到8.7%。
種種迹象表明,現代與起亞在産品、技術等方面是很國際化的,也是比較成功的——俄羅斯、北美以及歐洲市場的不俗表現足以說明這一點。但韓系在中國市場“例外”。那韓系在中國市場越來越灰頭土臉的原因是什麼呢?一方面是韓系品牌在中國市場疏于品牌塑造埋下的禍根,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品牌的快速崛起極度壓縮了韓系品牌的生存空間。
舉個例子來說,2021年起亞銷量最好的車型是獅跑,銷量為36萬輛。在中國市場,獅跑被命名為“智跑”,售價區間在13-15萬元區間,完全與中國品牌緊湊級SUV售價基本保持一緻,但銷量卻差距甚大。
2021年,智跑銷量隻有3.1萬輛,與哈弗H6單月銷量持平,令人唏噓。不單單是哈弗H6,與智跑同級的長安CS75 Plus、吉利博越、傳祺GS4等車型,銷量也都是非常不錯的。
産品是品牌的基礎。韓系品牌進入中國之處,就是以不錯的産品口碑以及不錯的成本效益赢得了衆多使用者。但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品牌在技術上有了長足進步,無論是技術先進性、産品品質,抑或是成本效益都日益突出。與此同時,消費者消費理念的日趨理性,僅建立在成本效益與産品口碑上的韓系品牌的優勢被中國品牌輕松地取而代之了。
不過,從全球角度看,韓系品牌是非常成功的,也是非常了不起的。盡管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但是這恰恰為中國品牌的“出海”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範本——到國際市場,根據不同市場選擇不同的發展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無論韓系在中國市場多麼孱弱,但這并妨礙它2021年銷量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集團的榮光。
注:圖檔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