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可行性研究報告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建築可行性研究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參考!
1項目背景
1.1.1項目名稱
象山縣林海學校擴建項目。
1.1.2承辦機關概況
本項目的承辦機關為象山縣林海學校。林海學校為2000年9月由原林海中學和林海國小合并而成的九年一貫制學校,現有國中6個班,國小12個班,共計18個教學班。教職工83人,其中在職專任中國小教師78人,中、國小專任教師學曆合格率分别是92%、94%。有縣骨幹教師1名,縣教壇新秀13名。學校的辦學目标是“校園文化育人型,上司班子學者型,教師隊伍科研型,學生素質綜合型”。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對學生實行“人文教育”,對教師實行“人文管理”,對上司實行“人文要求”。圍繞辦學目标、辦學理念、學校倡導“快樂一成功”教育,開展英語等級制、書法段位制、古詩成語過關制、快樂作文星級制,智能思維達标制,讓每一個孩子在快樂學習中獲得成功,從成功中感受快樂。
1.1.3報告編制依據
1、《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試用版);
2、《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
3、《浙江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4、《甯波市教育事業第十一個五年發展規劃》;
5、《象山縣教育事業第十一個五年規劃》;
6、《象山縣中國小布局調整規劃》;
7、《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實施“浙江省萬校标準化建設工程”的通知》;
8、委托方提供的相關基礎資料。
1.1.4項目提出的理由與過程
教育是一項基礎性、戰略性産業,是科教興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教育事業的興衰,事關下一代的成長,事關全市人民整體素質的提高,事關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從長遠看,一個地方人民素質的高低、掌握知識的程度、擁有人才的數量,決定着一個地方經濟的發展速度、發展品質和發展後勁。進入新世紀,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都把發展、振興教育作為首要任務和基本國策。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其目的就是要争先搶占在國際競争中科技、人才和經濟的制高點。可以說現在教育的差距就是将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差距。
近幾年,象山縣教育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與廣大人民群衆對優質教育、均衡教育的迫切要求仍有差距。如教育發展不均衡,優質學校資源不足,辦學條件特别是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有待改善等。根據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實施“浙江省萬校标準化建設工程”的通知》精神,通過5年努力,到2007年使我省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的标準化學校比例不低于85%。各類中心校校園做到布局合理,結構安全,環境優美,設施安全。我縣現有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的标準化學校比例隻達到61%左右,尤其是國中,班額不足,學校規模小,連全省平均數都達不到。為了進一步加快象山林海學校的發展,提升教育檔次,緩解義務教育就學壓力,解決林海學校現狀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促進象山九年制義務教育标準化辦學的發展,林海學校擴建顯得尤為必要。
1.2項目概況
1.2.1拟建地點
項目拟建于象山縣丹東街道大碶頭村。
1.2.2項目建設目标及規模
項目建設目标:擴建林海學校,在此基礎上擴大辦學規模,優化教學條件。
建設規模:學校總占地面積36502㎡,淨用地面積34366m2,其中新征地面積23733m2,新征地淨用地面積22666m2。本工程建築面積8670m2。
1.2.3主要建設條件
本項目建設地點位于象山縣丹東街道大碶頭村,周邊供水、供電、通訊、交通基礎設施配套條件及技術條件能夠滿足建設需要。
1.2.4項目建設進度
本項目于2008年5月動工,預計2009年5月竣工,總建設工期12個月。
1.2.5項目建設投資和籌資方案
該項目總投資為2727萬元,資金來源為财政撥款。
1.2.6主要經濟名額
表1-1 項目主要技術經濟名額
序号 名稱 機關 數量 備注
1 學校總占地面積 ㎡ 36502
2 淨用地面積 ㎡ 34366
3 新征地面積 ㎡ 23733
4 新征地淨用地面積 ㎡ 22666
5 總建築面積 ㎡ 8670
6 運動場地 ㎡ 10906
7 綠化面積 ㎡ 12028
8 總投資 萬元 2727
9 建設工期 月 12
建築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範文 第3頁|可行性研究報告|報告
項目的規劃相關性及建設必要性
2.1項目的規劃相關性
2.1.1《象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
在《象山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指出要健全現代教育體系,高标準普及基礎教育;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高标準、高品質普及15年教育,實行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優化校園布局,整合教育資源,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用和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校園标準化建設和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實施中心城區中國小建設等項目;加大政府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鼓勵和支援民辦教育發展,逐漸形成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互動發展的格局。
2.1.2《甯波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甯波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堅持科學發展觀,确立以人為本、群衆利益為重的發展理念,着力于從規模擴張向品質提升轉變,從硬體建設為主向軟硬體建設并重轉變作為十一五期間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
規劃“十一五”期間,完成全市中國小标準化建設任務(建設200萬平方米中國小校舍),全市累計建成20所省一級重點普通中學,享受中國小優質教育資源的學生比例超過80%;2010年,教育發展達到新的水準,教育綜合實力位于全省和全國前列教育體系形成新的格局,九年義務教育實作标準化、優質化,達到輕負擔、高品質。
2.1.3《象山縣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根據《象山縣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十一五”期間,象山縣教育事業的主要目标中提到将實作辦學條件的現代化。大力推進中國小的标準化、現代化和資訊化建設。全縣九年制義務教育段學校85%以上達到“省萬校标準化建設工程”要求,其他的各級各類學校校舍和裝備基本達到《甯波市學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綱要》的标準。全縣學校全部完成“校校通”,50%以上學校建成數字校園網,城鎮中國小實作“班班通”,每所中國小擁有2個以上多媒體計算機教室。
規劃中還提到要全力統籌城鄉教育資源,提升群衆對優質教育的滿意度,根據全縣社會事業和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和城市化程序的要求,優化《中國小教育布局調整規劃》。按照省“萬校标準化建設工程”,通過整合、改造等方式,擴大學校的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
2.1.4《象山縣中國小布局調整規劃》
根據《象山縣中國小布局調整規劃》,各鄉鎮國中布局調整目标為通過調整,減少國中數量,擴大國中規模,消除薄弱國中,建立一批示範性國中。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和教育資源配置,走内涵發展的道路,發揮規模效益,不斷提高國中的教育品質、辦學效益和整體辦學水準,創造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良好環境,以滿足人民群衆對國中高品質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适應我縣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城區各類學校至2010年前達到浙江省萬校标準化學校标準,至規劃期末達到規範化和現代化學校标準。
本次規劃在倡導集中力量辦學,擴大辦學規模的前提下,确定國中規模為18班以上。對于第二、三層次的規劃學校,應考慮規模效益,班級數适當放大。國小中學(包括國中、高中、職高)每班45-50人,一般按45人計。
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2.1改善教學設施、優化教學環境的需要
根據《浙江省九年制義務教育标準化學校評定标準》(以下簡稱“标準”),九年制學校最低生均用地面積标準為18.29平方米,最低生均建築面積标準為7.73平方米,普通教室每班一間,另配備符合要求的專業教室、公共教學用房、辦公用房、生活服務用房。
林海學校現有教育設施已不能滿足學校發展需要。學校人均用地19平方米,人均建築面積5.37平方米。18間普通教室存在安全隐患,實驗室、綜合電教室、計算機房不符合配置标準,圖書室、閱覽室、美術室、音樂室等專業教室嚴重欠缺,辦公用房狹小。建築設計不合理,運動場地欠缺,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林海學校擴建後,增加校園用地面積,可相應配備良好的教學設施,在教學環境将會有很大的提高。
2.2.2擴大辦學規模、彌補教育資源不足的需要
“十五”期間,象山城區的基礎教育設施布局調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城市化水準的不斷提高,城市人口規模的不斷增大,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人民群衆對于接受教育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從城區的中、國小數量來分析,教育資源總量不能滿足人民群衆接受教育的需求。
林海學校現有18個教學班,其中國小12班,國中6班,共有學生985人。學校總占地面積13986平方米,建築面積3930平方米。
近年來,随着象山經濟的發展,大量外來農民工的湧入,農民工子女在校就讀人數增加,目前已占全校學生的41%,未來的比例将越來越高。預計到2010年,該校的辦學規模将達到國小18班,國中9個班共27個教學班,學生人數将達到1300人。根據《象山縣中國小布局調整規劃》,到2020年,林海學校的規劃辦學規模達到36個班級,學生數1620人。
林海學校現有用地過少,不能滿足未來學校擴大辦學規模發展的需要。林海學校将按照“标準”中的二類标準擴征土地,擴建教育用房,以彌補城區九年義務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緩解國中招生壓力。
2.2.3促進學校發展、提高辦學品質的需要
一所學校的生存與發展,教學品質是關鍵,但教學品質的提高,要有一定的辦學條件,有足夠的教育資源,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環境優美、裝置先進、功能齊全的教學環境為學校提供了發展的硬體設施,同時會影響到學生和教師的心理。
林海學校現有教育設施較為落後,教學用地、教育用房緊張。學生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達不到要求。教學管理難以統一,教學發展受到限制。
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格式
林海學校擴建後,辦學規模和辦學标準都将得到提高。對于林海學校的管理也将帶來更多的友善,滿足了教育課改的需求,在更為優越的辦學條件下可以實作更快的發展,有促于學校的長期發展。
2.2.4完成象山縣九年制義務教育标準化學校建設任務的需要
根據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實施“浙江省萬校标準化建設工程”的通知》精神,通過5年努力,到2007年使我省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的标準化學校比例不低于85%。各類中心學校做到布局合理,結構安全,環境優美,設施安全。“浙江省萬校标準化建設工程”的實施客觀上要求加快中國小的建設程序,全面推進各地辦學品質和水準的提高。象山縣現有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的标準化學校比例隻有61%左右,其中國中班額不足,學校規模較小,達不到全省平均水準。此項工程是創造良好的硬體設施和現代校園環境,為發展高水準教育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為建立教育強省奠定基礎。是以該項目的建設更為必要。
3場址選擇
3.1場址現狀
3.1.1地點與地理位置
象山縣地處121°34'-122°20'、北緯28°45'-29°49'之間,居浙江省中東部沿海,位于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兩港相擁。其地理位置北臨象山港,與鄞州區、奉化市隔港相望;東北遙對舟山市普陀區的六橫島和甯波市北侖區的梅山島;東瀕大目洋;南接貓頭洋,隔三門灣與台州市的三門縣相峙;西連甯海縣,象山半島自甯海縣紫溪、梅林至一市東延入海。象山縣三面環海,一面接陸,南北長90 km,東西寬70km,由本土象山半島及沿海608個島礁組成,總面積6510k㎡,其中陸地面積1175k㎡、海域面積5335k㎡。丹城為象山縣縣城,東臨東海,北靠甯波北侖港,南面是中國著名的漁港——石浦港,西接沿海國道線。
項目建設地點為象山縣丹東街道大碶頭村。
3.1.2場地土地權屬類别與占地面積
項目建設地點為象山縣丹東街道大碶頭村,土地征用後所有權歸國家所有,使用權歸象山林海學校所有。學校總占地面積36502㎡,淨用地面積34366m2,其中新征地面積23733m2,新征地淨用地面積22666m2。
3.1.3現有場址利用情況
項目場地現狀為耕地。
3.2場址建設條件
3.2.1自然條件
1、氣象
具有非常明顯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特征,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溫暖濕潤,雨量充沛,災害性較多。
(1)氣溫
年平均氣溫18~17℃。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左右;最熱月,東部沿海地區為8月、北部沿海地區為7~8月、其餘地區一般為7月,平均氣溫27~28℃。極端最低氣溫為-7.5℃(1967年1月6日),極端最高氣溫為38.80 ℃(1971年8月20日)。
(2)日照
年日照總時數為1670~2048小時。各月日照百分比中,6月最少,為22%~28%;2、3月次之,為24%~29%;8、12月最多,達49%~62%。各地日照時數,南多北少。
(3)降水
年降水量平均在1250mm以上,4~9月較為集中,約占全年的60%,北部尤甚。常出現“雙峰”現象,即5~6月(梅雨)、8~9月(台風雨)各有一次降水高峰。受伏旱影響,7月普遍少雨,北部僅占全年的9%、南部占70%。
(4)災害性天氣
一年四季均可能出現災害性天氣,主要有霜降、低溫、風暴、幹旱、台風、暴雨、寒潮、大雪等,其中台風、暴雨、幹旱、低溫成災較為頻繁。解放背景風平均兩年一次;暴雨大多出現于6、8、9月,常引發山洪爆發,若宣洩不及,則洪、澇并發。
2、地形、地貌
象山位于浙東丘陵的沿海地區,具低山丘陵、平原、海塗和沿海島嶼多層次,多樣性的地形地貌結構。全境以丘陵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山地面積為79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70%左右。縣内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緩,山嶺起伏綿延。地形總體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緩。山地一般高200~450米,分布較廣,縣内主要有爵溪山地、黃避岙山地、南鄉山地等3片。
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于沿海地區,這些平原多由海灣促淤成灘,經過人工圍塗而成,稱為海積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東部各海灣和南部三門灣。沖擊平原,以山前沖擊扇為主要形态。因境内山勢矮小,腹地短淺,是以面積不大,以丹城、白石、九頃、梅溪一帶比較典型。洪積平原以溪谷平原為主要形态,形狀多為狹長,大多地處溪谷。
本項目建設場地位于象山縣城丹東街道,屬沖擊平原。區域内分布多為耕地,本項目建設主要受周圍微地貌條件的影響。建設場地地形呈較規則四邊形,地勢有高差,需進行場地平整。
3、地質
象山縣地質構造屬閩浙隆起東南沿海褶皺帶,以新華系構造和緯向構造為主體構造,均以斷裂為主要形迹。地層主要為侏羅系上統陸相火山岩,次為白堊系火山沉積岩,第四系地層多見于林海平原,泥系—下石炭統、第三系地層亦有出露。
4、水文
象山低水、丘陵錯落,溪澗密布,然大多源短流促,獨注入海,集水範圍小,集水能力弱,是以地表徑流水量不豐。且由于象山特殊的半島地理位置,境内沒有大江、大河流過,外來水源極度貧乏;平原水網密度低,範圍狹小。全縣河網總度長710km,河網密度為0.61km/k㎡。水系不甚發育,主要有南大河,支流南大河、東大河、西大河、馬崗河等。
象山海域為中強等潮差規則的半日潮區。潮差冬小夏大,潮位冬低夏高。全縣沿岸多年平均潮差一般在3.18m,最大潮差5.56m。沿海破量及湧浪為主的混合浪占絕對優勢,出現的頻率高達99%。
3.2.2社會經濟條件
象山縣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由象山半島東部及沿海608個島礁組成,陸域1175平方公裡,海域5350平方公裡,海岸線長達800公裡,占全省海岸線的六分之一。現轄有10鎮5鄉3個街道, 2006年末全縣總戶數為184934戶,戶籍人口529489人;其中男性人口271408人,女性人口258081人;按戶籍分非農業人口106505人,農業人口422984人;全年出生人口4843人,死亡人口319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11‰。
2006年,全縣實作生産總值16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1%,增幅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全年一般預算财政收入17.71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8.93億元,增長11.6%;地方财政收入8.78億元,增長25.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比上年上升1.8%,漲幅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69元,比上年增長4.4%。農漁民人均純收入7736元,增長10.5%。其中,漁村居民個人所得11299元,農村居民個人所得7486元。
改革開放以來,象山縣立足産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鞏固農業基礎,強化工業主體,發展特色經濟,推進城市建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民主法制和公德心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資源、環境和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全面推進。先後榮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漁業生産先進縣、科技進步先進縣、體育先進縣、雙擁模範縣、民間藝術之鄉、柑桔之鄉和省建築之鄉、小康縣稱号。人民廣場、體育館、廣電中心、醫療中心、高教園區等一批标志性、基礎性設施相繼完成或正在緊張施工中。她正向着“建立最佳人居環境,建設現代化生态型林海城市”的目标大踏步前進。
本項目位于象山縣縣城丹城丹東街道,丹城中心城區由丹東、丹西、爵溪三個街道組成,總面積111.8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10平方公裡,人口12萬。丹東街道地處象山中心城區中部,曆為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全縣交通、文化、教育、體育、醫療、金融中心。現有面積38平方公裡,耕地面積8397畝,山林面積38400畝,灘塗面積3000餘畝。2005年街道下轄7個社群、26個行政村,7萬人口,其中居民3.45萬人,農民2.05萬人,外來人口1.5萬人。丹東街道依山濱海、山青水秀,文物古迹群多。東寺、瑞龍寺、塔山文化遺址、革命烈士紀念館是省、市、縣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灣、東谷湖水庫湖光山色、風光旖旎。人民廣場氣勢壯觀、設施齊全,已成為全縣文化、體育、休閑活動中心。
3.2.3交通條件
象山縣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與三門灣之間,三面環海,兩港相擁。境内有215、216、311省道經過。海上交通便捷。沿海南線、林海大道等道路的相繼建成,極大地促進了象山境内交通條件的變化。象山港大橋已經國家發改委準許将于2006年下半年動工興建,通過沿海高速同三複線,與在建的杭州灣大橋及象山三門灣大橋相連,将徹底改變象山半島處于交通末端的地位。屆時,實作象山進入甯波半小時、杭州和溫州二小時、上海三小時的交通圈。
丹城為象山縣縣城,東臨東海,北靠甯波北侖港,南面是中國著名的漁港——石浦港,西接沿海國道線。對外交通有直通石浦、新橋、大徐、牆頭、泗洲頭的公路。城區主要交通幹道有城西路、新豐路、巨建設路、象山港路、林海大道。本項目位于丹西街道。建設場地南面臨丹陽路、西面臨萊薰路,東面臨瑤琳路,交通便捷,可滿足附近生源正常上學需求。
3.2.4公用設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