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網絡券商 Robinhood 聯合創始人兼 CEO 弗拉德 · 特内夫(Vlad Tenev)表示,該公司計劃在今年上半年的某個時候上市。
圖:Robinhood 聯合創始人弗拉德 · 特内夫 (左)和拜朱 · 巴特
特内夫及其創業夥伴拜朱 · 巴特 (Baiju Bhatt)是斯坦福大學的同學,十年前萌生了創辦 Robinhood 的想法。當時 “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激勵他們開發一款智能手機應用,把金融服務的管道擴大到富人以外的人群。他們從 Facebook 和其他科技巨頭挖來了工程師,簡化了交易體驗,取消了傭金,購買股票幾乎就像在社交媒體上發照片那樣容易。
Robinhood 看起來不像是典型的券商或證券經紀公司,其員工隊伍中工程師、設計師和産品經理占了多數。據知情人士透露,特内夫因專注于數字和增長而在内部被稱為 “大腦”,而巴特則因設計 Robinhood 應用程式的外觀和體驗而被稱為 “心髒”。
Robinhood 因交易簡單而脫穎而出。使用者在開戶後,隻需在智能手機上刷幾下,就可以購買價值高達 1000 美元的股票。那些每月支付 5 美元的人,可以立即購買 5000 美元或更多的股票,并可以用 2.5% 的年利率借款購買股票,這一利率非常低。
此外。Robinhood 通過将特斯拉股票和其他受歡迎的股票借給賣空者賺取額外收入,不少賣空者希望通過押注股票下跌來賺錢。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更多散戶被迫呆在家裡,他們開通了 Robinhood 賬戶,開始體驗股票交易的刺激。到 2020 年 3 月,Robinhood 成為矽谷估值最高的初創公司之一,截至 12 月底,Robinhood 已積累了約 2000 萬使用者。
在過去幾周中,美國社群網站 Reddit 子論壇 WallStreetBets 上的散戶投資者們,推動視訊遊戲零售商 GameStop(遊戲驿站)股價急速飙升。這推動 Robinhood 登上了蘋果應用商店下載下傳量排行榜的榜首。
這本應該是個值得慶祝的時刻。然而,上周四黎明前,負責處理 Robinhood 交易的國家證券清算公司 (NSCC)通知特内夫,如果 Robinhood 想要在幾個小時後正常營運,需要拿出 30 億美元保證金,相當于增加了 10 倍。
為此,Robinhood 對 GameStop 等軋空股票采取臨時購買限制,促使股價下跌,由此引發數十起訴訟。短短幾個小時,Robinhood 就籌集到 34 億美元資金。資料提供商 PitchBook 的資料顯示,自 2002 年以來,隻有 Juul Labs、Uber 以及 WeWork 在單輪融資中比 Robinhood 籌集了更多資金。
接下來的幾個月,将是 Robinhood 成立以來面臨的最大考驗。據知情人士透露,特内夫及其團隊告訴投資者,他們仍計劃在今年上半年的某個時候讓公司上市。要做到這一點,他将不得不克服華爾街投資者設定的高增長門檻,同時修複 Robinhood 與那些幫助其迅速走紅的新手股民之間的關系。
Robinhood 的許多普通員工并不熟悉金融法規。據知情人士透露,Robinhood 的許多員工驚訝地發現,監管機構可以接觸到他們在 Slakck 上讨論工作的記錄。
當去年 3 月疫情導緻股市暴跌時,Robinhood 并沒有準備好迎接訂單激增的猛烈沖擊。它的系統不堪重負,3 月初曾數次當機。
不過進入 2021 年,Robinhood 有理由相信它已經解決了許多問題:該公司任命前 SEC 委員丹 · 加拉格爾 (Dan Gallagher)為首席法務官,讓管理層獲得了更多财務和合規知識;聘請 PayPal 資深人士克裡斯蒂娜 · 斯梅德利 (Christina Smedley)負責營銷和公關團隊,後者曾負責 Facebook 加密貨币項目營銷。
在 2020 年 3 月的恐慌之後,Robinhood 曾着手籌集大量資本,擴大了銀行信貸額度。去年的幾輪投資給它帶來了總計 12.6 億美元的新股本,超過了之前籌集的資金總和。上輪融資對該公司的估值接近 120 億美元,讓高管們相信他們的資産負債表已經足夠穩固。如今,每天都有數十萬股民開通賬戶。
據知情人士透露,Robinhood 高管們驚訝地發現,許多風險資本家、對沖基金經理和高淨值人士,都非常希望從這家快速增長的公司分一杯羹。當該公司宣布融資時,這些投資者争相參與。Robinhood 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資本,現在已經放松了對購買熱門股票的限制。
特内夫預計将于 2 月 18 日出席衆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題為 “遊戲停止?當賣空者、社交媒體和散戶投資者發生沖突時,誰赢誰輸”的會議。加州民主黨衆議員布拉德 · 謝爾曼 (Brad Sherman)是衆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下屬投資者保護小組委員會的負責人,他說,在突然實施交易限制時,Robinhood 應該更好地與客戶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