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12日,中國偉大的革民先驅,近代中國的國父孫中山逝世,對當時革命形勢相對嚴峻的中國國民黨來講是個莫大的打擊,以孫中山自個的話來講就是革民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雖然早在20年前的1911年,孫中山上司的革命黨就已推翻了統治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民主、共和的國民政府。
但那僅僅是一個開端,中國錯綜複雜的國情決定,中國的革民沒有這麼容易,這其中盤縱錯雜的利益網太難理清了,就這樣中國陷入了無休止的内戰。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國民政府雖然是名義上完成了對中國的大統一,但是各地軍閥割據,各自為政,根本不怎麼鳥這個中央政府。
甚至以國民黨為代表的政治勢力,還經常被槍杆子更硬的地方軍閥勢力排擠出了中央政府的系統,就這樣,剛剛經曆了推翻滿清鬥争的國民黨,非常快就又陷入了跟軍閥割據勢力的明争暗鬥。
雖然随着時間的推移,國民黨在中國國内各方勢力中漸漸的越來越牛,槍杆子越來越硬,但在孫中山逝世的時候,還是沒能完全控制全國政權。
相反,雖然勢力越來越有力,但由于擴大勢力,盲目吸收成員,造成了國民黨内部也派系叢生,各大派系也為了自個的利益訴求,在黨内争的你死我活的,國民黨内部有着嚴重分裂的傾向。
養病期間的孫中山,自知自個的時日不多,對此甚為擔心,現今他在世,國民黨内部各大派系都礙于他的面子,還有所收斂,要是逝世後,國民黨還不亂了套。
為此,他想了一個他覺得非常好的辦法,就是效仿列甯,這個跟他有相同經曆的人,把自個的遺體留下,經過特殊處理後,任人民瞻仰,警示世人,勿忘革命本質,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住國民黨大概出現的分裂,為此他特意将這個訴求寫進了遺書。
但是當時中國并不具備保留遺體的技術,以及生産相應的器材,為此國民黨特意派代表找到了駐華的蘇聯大使,希望蘇聯能夠提供相應的方案與技術。
當時國民黨正與蘇聯處在蜜月期,莫斯科的斯大林非常大方的就答應了,叫人日夜趕制主要的器材水晶棺,并派專業人士赴中國指導。
但是讓人遺憾的是,當水晶棺運到北京的時候,經過技術實驗,由于這東西按莫斯科的氣候打造,莫斯科與北京的氣候相差甚遠,造成了水土不服,根本無法使用。
再加上當時國民黨内部有許多人反對這麼做,以為孫中山這樣的要求不妥,不符合國民政府的政治主張……。
最後國民黨内部經過激烈的讨論後,各方互相妥協的結果是,依照中國傳統的國葬禮儀,建中山陵,至此一代偉大革民先驅長眠于此。(袁載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