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佑欣
在一個實錄裡看到一職高的女孩,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被學生喜歡并接納的班主任的故事,很有感觸。
想到了同為職高女孩的侄女。
職高,在當下社會人的認知裡,似乎就是失敗人生的代名詞。可不管是實錄裡的女主,還是我二十歲的侄女都用事實告訴我,世間永遠的真理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放棄達到“羅馬”的唯有你自己。
因為“羅馬”任何時候,都不對任何人說不。
1
侄女樂樂,當初起這小名,她爸的初衷就是希望她快樂。作為資深學霸的她爸,并不覺得學霸本身是值得快樂的,是以他打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培養自己的孩子做學霸。
但有學霸爹的偶爾點撥,侄女在國小的三年級以前,成績倒也一直都能穩坐上遊。
就這樣,全民雞娃的年代,淡定的爸與快樂的娃,随着國中升學考的臨近終于“如夢初醒”。可已來不及了。
學習是一步一個腳印的事,不存在一蹴而就的神話。盡管臨考前的幾個月,她盡了全力追趕,他使出渾身解數輔導,可結果依然是離普高錄取線差了一截。
知道分數的那一瞬,侄女哭了——面對被判出場的結果,沒有哪個孩子能好受。
她爸倒是很冷靜,一句指責的話都沒有,就那麼笑着接受了事實。幾天後,待她情緒穩定時,他和她一起讨論了未來的走向和選擇——随大流勉強擠進高中,還是做更合适的打算。
她的成長,他一直都在,是以他清楚她個性裡的所有優與劣。
他是個務實的,全無虛榮的好爹。他沒有為維護自己所謂的面子,而逼着孩子“拿己之短,與人之長”去較量。他給她理智地分析利弊,最後侄女決定了去就讀職高。
我見過很多次當别人問起孩子在哪讀高中時,他都一臉笑容地坦然回答:農校,職高。
他懂得研究教育的安格利斯特所說的這句:不是名校造就學生,而是被掐尖的學生成就了名校。
職高雖不是名校,可就讀職高也決不是“就那樣了”。
2
三年的中專,在那種不太重視學習的大環境下,她爸沒少費勁巴力又不動聲色地給她“修枝整葉”。
雖然教育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但并不等于家長可以不負責任地放任自流。
養育孩子是個需要技術加持的專業活兒。
今年,是侄女3+2的實習期。無數次在寝室熄燈後,開着手電筒做準備的她,通過了農科院嚴格的層層選拔的流程,最後被其錄為了實習生。
她終于明白“原來,命運真的不會辜負用力生活的人”。
她被分到實驗室。在她老爸熟門熟路的背後分析,指導下,從沒碰過試管和試劑的她,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也引起了老師的好奇。在老師詢問她怎麼能在短時間内,做出如此漂亮的實驗時,她驕傲道地出了自己背後的高參老爸。
那一刻,這個資深學渣的自信心開始複蘇——自己即便沒有老爸的那份聰明勁,也并不表示不行。
她可以用勤補拙。
她總是第一個到實驗室,做好所有準備;對待每一次實驗,無論成敗都做好詳細的記錄筆記,晚上對照筆記琢磨白天的過程;每晚在大家都匆忙離去後,她默默做着那個善後者。
她曾在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過程裡,被早早摔下了橋。那種被生活抛棄的感覺,她一輩子都不想再次體驗。
她想從頭再來,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新的起點。
3
她的踏實、勤奮,以及從不邀功的刻苦耐勞,使她得到了最大的福利:老師帶她參與了一大群博士的課題讨論。且在老師的鼓勵下,她大膽坐在了靠前的地方(前排聽得更清楚,也更利于做筆記)。
讨論會上老師們就接下來的攻克方向,做了專業、嚴謹的安排。比如辣椒。一博導舉例,市場上的鹵鍋裡可以出現一新型的新鮮辣椒,長時間烹煮不會疲爛,且籽更少,卻比幹辣椒更香、味道也更好。
通過那一下午的學習,她更明确了自己将來的方向,也懂了學海的無涯。
她越來越喜歡上了這個專業,也享受在這上面的付出和探索。
她笑言,每天忙到沒時間喝水,做實驗做得下班後手臂都擡不起來,但自己好享受這種“累并快樂着”的工作體驗。
這個專業,确實是她的最優選。因為她喜歡。
眼下的她一邊随着老師下地,在試驗田培育種植那每株價值上千的辣椒苗,一邊将試驗田裡的問題帶進實驗室,尋求答案。
實驗室裡的每個人都很樂意帶着她答疑解惑。
她說自己很幸運。
實習已過一月,她也領到了生平第一次的實習工資。
前幾天,一向忙得不可開交的老師單獨詢問她,是否願意在接下來的一年裡,繼續留在農科院的實驗室工作,并簽下正式的合同,工資也将幾倍地增長。她感覺到了幸福。
那種自信“我可以成長,我可以改變”的幸福。
4
她看到了堪稱業内翹楚的老師,至今仍舊在抽時間下地培育幼苗,然後在實驗室夜以繼日地尋求答案;她也看到了精英的博導們,每天都在努力研習。
沒人玩遊戲,也沒人埋頭隻顧刷手機。
從上到下,所有人都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做着學問,孜孜不倦地做着新品研發。
她豁然開朗,原來讀書不是為了逃避吃苦,而是可以有資格去吃更進階的苦。比如帶了好幾個研究所學生,卻依舊堅持在田間親自動手的老師。
“知識太重要了。”她由衷道:“我得好好學習。”
開闊了她眼界的實習生活,讓她對世界的認知有了改變:成人的世界,越高端越辛苦,風險也越大。比如博導們開發新品種。可這些辛苦未必展現在體力上,更多的是展現在意志和思維層面。
但有資格享受此中的辛苦者,都甘之如饴。
他們每個人都在用行動告訴她:“學習就是将每一件小事做好,于是每天就增加了一點優勢,結果就大不同了。”
随着她與這些高階人士的接觸,整個人從裡到外地被他們影響,如今的她身上很明顯的有了不同于她這個年齡的孩子,所欠缺的對知識的渴望,對學識的敬畏。
她說自己并不向往那種朝九晚五地拿一份薪水,然後下班就追網劇,刷手機,玩遊戲,順帶着點個外賣的“躺”。她準備在拿到大專畢業證後,考江大大學的園藝專業。
她已經開始抽空做考本的模拟真題了。
因為她看到實驗室裡,從業人員的最低标配是碩士。
5
通過與他們近距離的接觸,她也見到了文化階層的差別。
就拿做實驗來說,研究所學生們做實驗都是先翻筆記,再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開始操作,整個過程都是睜大雙眼,如臨大敵。可即便一個新進來的博士,坐在桌前就可以輕車熟路般地開始操作,還輕松地告訴她,就是玩玩兒。
她愛死了這凡爾賽。
她夢想未來的自己,也能有這般凡爾賽的資格。
雖然她曾輸在了中考,但并沒有輸掉未來。
今天的她也不過是在二字開頭的美好年華裡,未來仍有無限可能。因為人生是場盡頭未知的馬拉松,搶跑起點,不如攢足了勁去搶跑終點。
作家郝景芳曾說過一段話:
“如果我們的目标就是要上清華北大,清華北大加在一塊,一年招一萬個學生,我們每年的應屆考生八百到九百萬,考上的機率是多少?大概是千分之一的機率。
有人說:‘不行,我至少要上一個985、211。’985、211加在一塊,每年招生五十萬,機率是5%。你的孩子要多麼優秀,才能在同齡人中占到前5%?
今天,我都在奔五了,也沒能混入同齡人中的前50%。
我們自己是那麼的平凡,卻又總是那麼的不甘于自己孩子如自己一般的平凡。
當下的教育原則,大部分父母都懂:擺脫教育的焦慮,以平和的心态,面對最真實的孩子。
可凡塵俗事裡的普通父母,太容易陷入“我執”,而“執我”。
唯學習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