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3年的8月21日,台灣召開了一場特殊的庭審,在法院的外面,許多群衆手持“抗議”的牌子高聲呐喊,不一會,一位97歲的老人被人攙扶着,慢慢走入了法庭坐在被告席上。
案件審理耗費了2個時辰,期間老人一言不發,直到法官準備判決的時候,老人站了起來,聲音洪亮的說:我曾經消滅過十萬日軍,如今卻要被自己人審判有罪,吾心痛已!
觀衆席上,聽到這句話的人們,都落下了眼淚,被告席上的老人名叫薛嶽,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是讓日軍聞名喪膽的将軍,可如今連房租都交不起,遭到了起訴。
一代抗日名将淪落到這種地步,令人感到悲哀。
1896年,一代名将薛嶽出生,原名薛仰嶽,本意如同嶽飛一樣,成為一代戰将,數十年後他成功了。
中華民族的覺醒,是無數的有志青年奔赴,薛嶽就在其中。就讀保定軍事學校,之後進入中華革命黨。1918年加入孫中山組起的革命軍援閩粵軍,因有才能被任命為司令部上尉參謀,進入福建,自此開啟戎馬一生。而薛嶽在法庭上仰天長歎的那句:我曾消滅十萬日軍。隻是保守估計。
1938年的5月份,日軍攻下徐州後開始攻打武漢,為了能夠成功的占領德安,岡村甯次讓日軍第11軍的106師前往。在路上與薛嶽指揮的64軍187師相遇。
薛嶽随即指揮軍隊,用“口袋陣”,包圍了上萬人數的日軍,耗費12天,将其殲滅,日軍的106師共有一萬兩千餘人,被擊斃一萬人,俘虜三百人,隻逃出去了1000多人。
那場戰争的地點在萬家嶺,戰後萬家嶺成為了無人區,無論是房屋還是樹木全部被摧毀,而薛嶽也開創了殲滅日軍整個師的先例。
如果說萬家嶺這一戰,隻是薛嶽的小試牛刀,那麼長沙的會戰,則是讓他揚名天下。
1939年,日軍為了能夠快速占領長沙,調集了10萬部隊,開始兵分三路,而在長沙鎮守的将領,則是薛嶽。
當時日軍調集了上百架戰鬥機和艦艇,坦克和炮彈更是無數,但薛嶽沒有絲毫的畏懼。
他将兵力部署為三路,相輔相助,無論哪一路敵人進入伏擊圈,另外兩路随時可以支援。這就是“天爐戰法”。
長沙的第一次會戰,薛嶽與岡村甯次較量20天,殲滅了敵人4萬多人,打到岡村甯次懷疑人生。
但驕傲的岡村甯次不肯服輸,他在1941年的9月,再次調集兵力卷土重來,因為第一次會戰輸得太慘,他吸取經驗,調集了足足15萬的兵力,還有一百多架飛機和兩百多隻艦艇,分開兩路進攻長沙,薛嶽得知後,立刻調集了十幾個軍二十多萬的兵力,将七個軍分布在東側山地,牽制其人,逐次抵抗之後,将日軍引到
汨羅河、撈刀河,狠狠的重創圍殲。日軍第二次進攻長沙,依舊慘敗。
3個月後,岡村甯次準備發起最後的攻擊,再次增加兵力和武器裝備,攻打長沙整整6個月,被薛嶽殲滅了5萬多兵力,無奈撤退。
1944年,日軍任命
闆垣為總司令,調集了20多萬日軍,和六百多架戰機等等,再次進攻長沙,這一戰長沙失守。
薛嶽帶兵馬退到衡陽,1944年的7月,岡村甯次指揮日軍對衡陽展開進攻,薛嶽早早指令部隊開始反圍剿,并且發出了求援助的電報,但城内的兵馬不足,增援部隊被日軍阻擋,無奈衡陽失守。
衡陽失守後,薛嶽帶着兵馬又來到湘、贛、粵的邊區駐守,一路抵抗日軍消滅日軍。
薛嶽的一生,不僅僅是這幾場戰役,他的人生更像是一本傳奇書,與其說他像嶽飛,不如說他與嶽飛站在了同一線,可就是這樣的抗日名将,最後帶着怨憤離開了這個世界。
當年蔣介石對薛嶽十分忌憚,當年薛嶽曾公開反對他做上司,也多次在戰事中抗拒他的指令,而且薛嶽與共産黨親近。
當年周總理在上海上司勞工武裝起義,薛嶽全方面保護,惹怒了蔣介石被罷免了職務。
1928年的時候,國民黨内部分裂嚴重,薛嶽趁此機會投靠李濟深,但一番折騰,最後還是歸屬到蔣介石的門下。
蔣介石收納薛嶽後,不僅不給他職位,還處處針對,無奈薛嶽南下,直到抗日戰争爆發,薛嶽再次回到了國民黨。
在與日軍作戰中,他的種種戰績令蔣介石感到驚奇,開始重用。但薛嶽卻并不是他能降服的将才,蔣介石重用他的時候,對他還有着猜忌。
後來蔣介石退到台灣時,薛嶽跟着一起前往,但在台灣他過得并不好,因為不受蔣介石待見,是以蔣介石讓他擔任的是虛職,薛嶽晚年的時候,十分想念家鄉但是無法回去,蔣介石父子在世的時候,薛嶽雖不受待見,但該有的待遇一樣不落,日子過得還算舒适,可當蔣介石父子二人去世後,薛嶽的生活也變得十分凄慘。
因為他的性格不容沙子,得罪了許多高官,晚年的時候居住的房屋被取消,薛嶽要住必須支付租金,高額的租金根本不是薛嶽可以承擔的,是以銀行将他告上了法庭,這也就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
從法庭出來之後,薛嶽離開了居住幾十年的地方,搬到了一處隻有十幾平米的房間。
他居住的那個地方離縣城十分遠,想要出去村莊,必須過去小木橋,一旦刮風下雨或者是山洪,那麼村莊與外界就會斷了聯系。
1996年的時候,《一寸山河一寸血》紀錄片的劇組,前來拜訪薛嶽,聽他講述當年的“天爐之戰”。
那天老爺子講完之後,走到了書房,寫了幾個字送給了劇組,上面赫然四個大字“精忠報國”。
百歲老人半輩子默默無聞,還想着精忠報國,胸懷無人能比。
薛嶽養育了九個兒女,然而他一直沒有怎麼教養,他的兒子說:父親這一生,隻有國,沒有家。
兒女中有幾個人在嘉義長大,小時候生活在偏遠的農村,上學要走到縣城,等長大後去了台北,發現了台北的繁華,一度怨恨父親為何不将他們接到台北。
而且父親從不過問他們的學業,不與他們親近,晚年的生活十分自律,淩晨四點起床,便在院子裡打一套太極拳,寫字看書,晚上七點睡覺,一日三餐定時吃,穿着簡陋,如同一個普通的老農。
兒時他們不了解薛老的想法,長大懂事才知道父親一直在自責離開内地。
1998年5月3日,老爺子在一間破落農舍閉上了雙眼,離開了這個為之戰馬半生的世界。
閉眼之前,他怒喊:甯用奴才,不用人才。
他帶着滿腔憤懑離開了。
資料來源:新京報
黃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