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甘嶺陣地,19歲新兵孤身一人一天殲敵280人,戰後昏睡三天

百曉生談曆史系列文:志願軍英雄、模範、特等功臣第6期——胡修道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看過電影《英雄兒女》的人想必對這兩句歌詞不算陌生。每當主題曲激昂的旋律響起,我們的思緒就被帶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上甘嶺陣地,19歲新兵孤身一人一天殲敵280人,戰後昏睡三天

英雄兒女劇照

那個年代,是讓毛澤東說出“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的千古名句的年代。無數年輕人背起背包拿起槍杆,勇敢加入志願軍趕赴北韓戰場。抗美援朝戰場上,炮火轟鳴,硝煙彌漫。無數年輕人以肉身擋炮口,以熱血鑄長城,前一批戰士在槍林彈雨中倒下,後一批戰士立刻頂上。戰争不停歇,他們就不放松。他們抛頭顱灑熱血,隻為完成國家授予的指令與責任。他們機智勇猛,創造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但他們中也有人滿心遺憾,甚至沒來得及好好與家人告别就已經犧牲,徒留那句“可憐泸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惹人濕了眼眶。

曆史的車輪緩緩碾過,沾了滿滿的鮮血泥土和炮彈殘渣,後人透過滿眼泥濘,了解了關于上甘嶺戰役的故事。

上甘嶺陣地,19歲新兵孤身一人一天殲敵280人,戰後昏睡三天

上甘嶺全貌圖

【上甘嶺:一隻鮮血淋漓的肉磨子】

林彪說它是“肉磨子”,秦基偉将軍直言“它是我一生經曆過的最慘痛的戰役”,毛澤東主席提到它也是不寒而栗。它甚至使得很多報社為了避免群眾過于哀傷而瞞報了死傷人數,它也已經被各大權威軍事學校作為特别戰例寫進教材。這就是上甘嶺戰役,戰争持續四十三天,雙方傷亡40600人。

那麼這場戰役是怎麼從一場小小的攻防戰演變成一場人肉大戰的?

在上甘嶺戰役的指揮秦基偉将軍的回憶錄中有這樣一段文字:1952年的北韓戰場,中朝部隊接連取勝,但美軍不想在談判桌前丢面子,并想在戰場上赢得更多的談判籌碼,于是就形成邊談邊打、打打談談、談談打打的局面。到了10月,美軍蠻橫地單方面中止了談判,美方首席談判代表哈裡遜叫喊:“讓槍炮來說話吧!”接下來便開“金化攻勢”。五聖山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具有可左右戰局的特殊地位,拿下五聖山防線可謂是重中之重,由此,雙方争鬥的關鍵開始圍繞五聖山防線的要點:上甘嶺展開。

上甘嶺陣地,19歲新兵孤身一人一天殲敵280人,戰後昏睡三天

上甘嶺立體地形圖

1952年10月14日淩晨3時30分,飛機一架架飛來,炮彈密集地炸開,金化攻勢開始了!美第八集團軍第7師和配屬的韓2師的16個炮兵營的300門大炮、3000多架飛機和120輛坦克,向上甘嶺597.9和537.7兩個高地發射炮彈30餘萬發,投炸彈500枚。我軍表面工事幾乎全部被毀。這一天,45師135團殲敵1900餘人,擊毀坦克3輛、繳獲坦克1輛,自己也傷亡500餘人。

根據當時記錄,用肉身擋住槍口的年輕戰士就有38人,而更多的人根本沒來得及留下姓名就已經骨肉分離。

上甘嶺陣地,19歲新兵孤身一人一天殲敵280人,戰後昏睡三天

衛生員從石縫中接水,救護傷員

更難以堅持的是水和糧草的嚴重短缺。許多人每天隻能吃到半塊餅幹,許多人喝不到一滴水,隻好用互相喝尿來解除難忍的幹渴,官兵們還戲稱為“光榮茶”。戰士們把餅幹放入嘴裡能把舌頭割破。由于醫療條件差,許多傷員犧牲在坑道中。有一個坑道,10多名戰士直到餓死,還端着沖鋒槍守在坑道口。坑道裡擠滿了戰鬥員、傷員和烈士的遺體。彈片、血腥混合在一起。糧沒了、水沒了、藥也沒了……

上甘嶺陣地,19歲新兵孤身一人一天殲敵280人,戰後昏睡三天

上甘嶺戰役中, 志願軍戰士依托坑道射擊

終于,戰士們迎來了轉機!

12團團長王近山在經曆了多次戰争後,提出了真正适合我方志願軍的戰略計劃——小兵群戰術。

小兵群戰術是指在各個戰鬥地點僅僅布置很少的作戰機關,一個高地隻派兩三個人去守,這就對單兵的個人作戰能力要求很高。但特點是機動靈活,也能夠适應三角坡地形,是以被廣泛采用。

而有一個新兵,就在這場戰役中一戰封神。

上甘嶺陣地,19歲新兵孤身一人一天殲敵280人,戰後昏睡三天

新兵胡修道

【單兵抗敵,一戰封神】

1952年冬的一個寒風刺骨的晚上,這個新兵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戰鬥。他奉命與排長和另一個新兵三人一起守衛597.9高地三号陣地,這在當時屬于被敵人炮火攻擊最為嚴重的地點。在敵人的猛攻下,他們三人的藏身之所僅有半個石頭根,第一次作戰的他手裡出了汗,緊緊握着手榴彈,眼睛直勾勾盯着敵人的方向。狼煙四起,炮火連天,敵人離他們越來越近,終于他們發起了進攻,他呼吸加速,

在排長的指揮下拼命把身上的手榴彈、手雷、爆破筒往敵群中扔去,他好像聽不見周圍的聲音了,眼前全是漫天黑煙,壓得他喘不過氣,他也想不起來喘氣了,他根本來不及緊張,他隻是瘋狂地掄起手臂用炮火狠狠砸向敵人。右手掄腫了就換左手,敵人一個個倒下,彈片紛飛帶起一陣陣塵土……“同志,同志!停下!”直到連長握住他的手腕,他才回過神來——敵人已經被打退了!是他們三人合力擊退了敵人!

他不知道的是,過了很多年之後,他會面對采訪很風趣的說,自己這麼多年最後悔的事兒就是當時浪費了好多寶貴的彈藥。

在當時他松了口氣,緊緊握住排長的手,張了張嘴似乎有什麼話要說,但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哪有時間留給他們喘息?不久,敵人在炮火的掩護下又發起了第二次進攻。

這次,他們想到了妙招!他和排長先集中火力向分散的敵群兩邊打,迫使敵人往中間擠,再往前面猛打一陣,讓前面的敵人爬不起來,後面的往前擁,等敵人擠到一起時,突然向敵群投手榴彈。這種被稱為“包餃子”的方法果然奏效,直打得敵人丢盔棄甲,四散逃命。

上甘嶺陣地,19歲新兵孤身一人一天殲敵280人,戰後昏睡三天

上甘嶺地形圖(中間紅色為597.9高地,下邊藍色分别為3号9号高地)

打退了敵人兩次沖鋒後,排長轉去支援9号陣地,留新兵和戰友繼續堅守,他們倆又連續擊退了幾個排的敵軍多次瘋狂反撲。眼看這邊戰争形勢大好,指揮所又有急報傳來:10号陣地狀況危急!

他們又轉到10号陣地,隻見地上布滿屍身殘骸,隻有一位身上血肉模糊的戰士還在苦苦支撐,看着地上的戰友屍體,他心裡想起曾經一起訓練的日子,他心裡痛苦不堪,又看到了0号營地——那是黃繼光曾經堵住槍眼的地方!黃繼光明明前一分鐘還跟他并肩作戰,下一刻就……新兵帶着滿腔怒火,和戰友又一起擊退了敵人的多次攻擊。混亂之中,他看到了排長向他們匍匐過來支援,他心安了一些,伸出手想拉一把,可就在剛進洞的一瞬間,一發炮彈在排長身邊爆炸了。

血濺在臉上,滿眼的紅。“死也要守住陣地!”這是排長犧牲前留給他們唯一的話。

陣地上聲音漸漸小了,排長犧牲了,戰友也被調走,這個小小的新兵孤身一人留在陣地上,他身心疲憊,剛想低下頭想咬一口混着石頭渣子的饅頭,

正前方一大群敵人又攻了上來,新兵殺紅了眼,怒吼着又兜頭就是一陣手榴彈,他隻想狠狠地把敵人砸碎、炸爛!激戰正酣,3号高地又申請支援,他輾轉在兩個高地之間,一手掄起手榴彈,另一手的爆破筒立刻跟上,戰火連綿不斷,他亦不知道自己跑了多少個來回,扔出了多少顆炮彈,他本想留一顆手雷給自己,但他舍不得,最好的炮彈就應該去撕碎最殘暴的敵人。就是帶着這股瘋勁兒,他竟然神奇地憑借為數不多的炮彈打退了敵人十幾次進攻。

事後他回憶道:“陣地上沒了一點聲響,靜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我等待着敵人最後的掙紮,決心與敵人同歸于盡。”

又一次攻擊來襲,

用掉了最後一顆手雷的他,抓起槍支,跳上陣地,吼叫着:“沖啊!”随即,戰士們紛紛響應殺聲四起,他們傷亡衆多,損失慘重,但戰場上無一人退縮,他們已經将生死置之度外,隻有打敗敵人,才能為死去的戰友們報仇。關鍵時刻,志願軍的支援部隊到了,他們如有神助,終于徹底打敗了敵人。但當胡修道從597.9高地上撤下來之後,終于可以放松一下繃緊的神經,而他這時卻一個人獨自昏睡了過去,而這一睡就是三天三夜。

在此次戰鬥中,這個新兵連續打退敵軍41次沖擊,殲敵280餘人,創造了戰争史上的奇迹,而他的名字叫胡修道。

胡修道,1931年9月出生在四川金堂縣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年少時他常常受财主家少爺的欺負,吃不飽穿不暖。15歲時,美國人在金堂縣修飛機場,就抓他去做勞工,因為年齡小手腳慢,經常受到美國監工的毆打。新中國成立後,貧苦人民翻身得解放,他領着全村的武裝隊,打得地主和惡霸滿地找牙。

北韓戰争爆發的第二年,胡修道沒和家人商量,就報名參加了志願軍。

母親隻能一邊掉眼淚,一邊給胡修道縫衣服,時常縫着縫着就失聲痛哭起來,又怕被聽到,隻能用手捂住嘴。臨走前,母親紅着眼睛叮囑:“到了北韓,要好好的,多寫信來,多殺敵立功,别給媽丢臉……”胡修道連連點頭,毅然轉過身便再也沒回頭,隻留給父母鄉親一個背影,可誰知他是不是怕再回頭看一眼便邁不動步子了呢?

而他确實也完成了母親的期望。著名作者楊朔在他的名篇《金星英雄》的結尾處寫道:“這個19歲的青年活生生地說明了敵人為什麼在北韓碰得頭破血流。敵人攻不動上甘嶺,更攻不動北韓,因為在上甘嶺上,每條戰線上,我們到處都有無數像胡修道這樣的人物。”

上甘嶺陣地,19歲新兵孤身一人一天殲敵280人,戰後昏睡三天

金星英雄畫作

【炮彈擊敵寇,熱血鑄長城】

擊退敵軍41次,殲滅敵人280餘人,這樣的戰績連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拍,那麼胡修道是如何以一敵百的呢?難道胡修道真的渾身是膽堪比當年七進七出的趙子龍?

說到這裡,細緻研究過這場戰役的軍事曆史學家許述微微一笑,告訴了我們答案。

首先是坑道,上甘嶺有個别名,叫“三角坡”,直覺地說明了地形的優勢,志願軍在雙方戰略對峙的期間就占據了有利的地形,而他們根據地形,大量地挖掘和修建坑道,到什麼地步呢?不是誇張,據統計說直到北韓戰争停戰,志願軍總共修築了1250公裡長的坑道,還挖了6000多公裡的站壕和交通壕。當時聯合國軍向3.7平方公裡的上甘嶺陣地投射炮彈190餘萬發,那時候天都被炮火染紅了,石頭被打爛了,山頭都被削低兩米,但志願軍還能固守,這坑道功不可沒。

其次,胡修道以一敵百百靠的是什麼?是手榴彈。因為當時采用小兵群作戰,對單兵的傷害範圍就有很高要求,

如果胡修道一上來拿的就是步槍機槍,那麼他根本打不下來。而手榴彈能夠更大範圍的殺傷敵人。胡修道在陣地上一天時間就投出了上百枚手榴彈和爆破頭,而在戰友犧牲後,他還能一個人擊退聯合國軍四十一次的進攻,靠的就是手榴彈的巨大威力,可以說胡修道拿上手榴彈是如有神助、如虎添翼。

可是光靠這兩個就能完成以一敵百嗎?不是的,最關鍵的就是神秘的喀秋莎火箭炮。喀秋莎是一種多軌輪式自行火炮,安裝在卡車底盤上,機動性好,射程近9公裡,但精度差,必須齊射才能産生較好效果。

上甘嶺陣地,19歲新兵孤身一人一天殲敵280人,戰後昏睡三天

喀秋莎陣地齊射圖

它被冠以女神的名字,卻吞吐着火舌朝敵人飛去,伴随巨大的高溫沖擊波,殺傷力驚人,在二戰時是德軍的噩夢,綽号“斯大林管風琴”。1950年下半年,由蘇聯向我方提供。喀秋莎如女神降臨般,在上甘嶺戰役中提供了重大助力,甚至可以說是一度扭轉了戰局。21師209團以其密集而猛烈的火力,重點打擊敵方步兵,以及向我步兵陣地反撲的敵軍,有力地支援步兵鞏固597.9高地和奪回537.7高地北山。

11月11日16時,胡修道所在的營隊在21師209團24門火箭炮的強大火力支援下,向537.7高地北山地表之敵發起攻擊,當晚就奪回陣地,敵人被全部殲滅。經統計,平均每一秒,就會有一顆炮彈在敵方陣營炸開。

43天的戰鬥中,雙方傷亡總計40600人,敵我傷亡比為2.3∶1。美國新聞界評論說:“這次戰役實際上變成了北韓戰争中的‘凡爾登’”。據統計,上甘嶺戰役聯國軍70%的傷亡是志願軍炮兵造成。可見喀秋莎威力之大。

上甘嶺陣地,19歲新兵孤身一人一天殲敵280人,戰後昏睡三天

喀秋莎

胡修道的戰績為人稱道,他多年之後面對采訪,動情地說道:“在抗美援朝戰争中,志願軍将士為了祖國、為了和平,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勝了強大的侵略者,我的許多戰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才是真正的功臣。我隻是一名普通的志願軍戰士,隻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黨和人民卻給了我很大的榮譽。我們要學習英烈們的精神,繼承他們的業績,把國家建設好、保衛好,以告慰英烈們的在天之靈。”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湧現出許多英雄人物,除了奇迹般地以一敵百的胡修道,還有以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為沖擊部隊打開道路的黃繼光;有雙腿皆斷仍堅持指揮戰鬥,在最後一口氣時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孫占元;還有戰鬥中身受重傷,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自己的身體連接配接斷掉的線路,保證了指揮聯絡暢通的通信英雄牛保才,他們就是人民軍隊英勇頑強戰鬥精神的最高展現。

血肉長城殲勁旅,硝煙戰場鑄英魂。20世紀50年代初,毛澤東同志在總結抗美援朝戰争經驗時曾說過:“志願軍打敗了美國佬,靠的是一股氣,美軍不行,鋼多氣少。”這種“氣”,就是我軍所具有的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隻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會繼續戰鬥下去。胡修道等志願軍官兵在上甘嶺戰役中顯示出了這種不可戰勝的英雄本色。

上甘嶺陣地,19歲新兵孤身一人一天殲敵280人,戰後昏睡三天

陣地上志願軍戰士慶祝上甘嶺戰役勝利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将士,用血性鐵骨,民族血性,讓敵人膽寒,天地動容,赢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譜寫了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

我們當代中國人,無論身處哪個年紀,都要去崇尚英雄,去尊敬英雄,人人都要去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崇拜中國的民族英雄,銘記他們用平凡創造出來的偉大史詩!

緬懷先烈,緻敬英雄。胡修道英雄會被我們銘記,抗美援朝精神會被永世傳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