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把杯是南宋龍泉窯新出的種類,也是黑胎器中較為常見的器型品種。不過存世多為出土器例,品相完好的傳世品則十分少見。

以下這例更是孤品,他處所未曾見。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芒口,口沿外侈,筒狀腹,圈足,一側口沿下按螭吻形小把柄。黑胎,胎薄釉厚,釉色粉青,玉質感強,釉面開不規則文武片,圈足刮釉墊燒,纖細規整。

此件南宋龍泉窯把杯出土于杭州城市生活遺址,已經修複,尺寸小巧,高僅5.7厘米,制作精細工緻,釉色與南宋官窯器有些相似。據其胎釉特征,燒制工藝風格,可斷為龍泉窯最核心産區大窯産品。

除上述筒狀式樣外,其實更常見的是一種碗式杯身,環形把柄加如意形指墊的把杯。典型器如1972年湖州山塘村皇墳山宋墓出土的“龍泉窯青瓷把杯(高3.7、口徑9.1厘米)”。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皇墳山宋墓出土龍泉窯青瓷把杯

現藏湖州市博物館

黑胎,粉青釉,有冰裂紋,紫口鐵足

此式把杯在龍泉溪口瓦窯垟一帶出土的黑胎中也有發現,且皇墳山出土把杯胎釉特征接近溪口産品,大緻可認為溪口一帶生産。

以下是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兩例龍泉窯黑胎把杯,也是典型的溪口窯風格。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高4、口徑9.5厘米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高4.1、口徑13.2厘米

另外,筆者還收集到杭州城市生活遺址出土的龍泉窯黑胎把杯标本數件,造型基本與溪口者同,但器式上更為飽滿,據其胎釉燒制工藝特征,應為大窯所出。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杭州工地出土龍泉窯黑胎把杯修複器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件黑胎把杯标本,釉面均有土蝕迹象,呈大片鈣化狀的白色或米色,隻在器物口沿處、圈足處等局部可見其原來的粉青色或灰青色等。此種現象在汝窯,南宋官窯标本中也屢有發現。且此類标本的鐵骨特征非常明顯,露胎處往往有一種鐵鏽的質感,含鐵量無疑甚高。

下圖為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龍泉窯把杯,器式同大窯風格。從釉面較強的玻化效果可以見出,燒成溫度偏高了些,以至于流釉較嚴重,芒口明顯,上部釉薄,圈足、底部處積釉。此外,器口稍有變形。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以上宋龍泉窯把杯以黑胎為主,均呈芒口鐵足。鐵足是黑胎的特征,芒口設計便于器物疊燒,可節省窯位,提高産量。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一南宋龍泉窯把杯标本,與一菱瓣盞相粘結,即是此種芒口由來的最好說明。此外,芒口器也可進一步加工,包钤金屬邊,成為扣金瓷器,扣銀瓷器,愈顯尊貴。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龍泉窯把杯菱瓣盞疊燒标本

2010年山東菏澤元代沉船出土的器物中也有一件“龍泉窯青釉單耳杯(高4.1、口徑7厘米)”,與大窯型把杯風格相類。此件把杯白胎,胎釉各方面特征有較為典型的元代色彩,同出的其他幾件龍泉窯青瓷器如高足杯、十字寶杵紋盤等亦有較鮮明的時代特征,且同船所出如卵白釉器和青花器等大部分文物可确定為元代器物,是以,此件把杯為元代龍泉窯生産無疑。該船出土文物達100多件,且多為高檔品,船主身份非富即貴。此例頗可說明龍泉窯把杯使用對象主要為上流階層的事實。這也可解釋其傳世量稀少,黑胎為多,制作精湛等種種迹象。

龍泉窯|一件黑胎把杯、兼談相關問題

山東菏澤元代沉船出水龍泉窯青釉單耳杯

此兩式把杯筒狀和碗形兩種,其造型與流行于漢之前的酒卮稍有相類,但卮一般下承三足,差別也很明顯。與之更為接近的是唐代粟特式金銀器中的金銀帶把杯,無論杯身樣式還是把柄設計均可見出較明顯的相承性。溯其母本源頭推測,把杯的用途應是酒具。

龍泉窯黑胎多紋片,一般認為并不适合用作飲食器,而以陳設種類為主。但筆者認為,早期龍泉窯黑胎并非如此,如本文開頭所述之黑胎粉青釉把杯即是一例。該器雖開有紋片,但明顯非有意為之,說明當時對釉面瑩徹無瑕的追求仍是第一位的,其胎色、釉色、造型上都有對汝窯青瓷風格的模拟。

類似高品質黑胎龍泉标本近年來陸續有發現,無論是龍泉窯址遺迹還是南宋故都杭州城市生活遺址。根據窯址的調查摸底,該類瓷片一般都是在南宋瓷片堆積層的最底層發現的,斷為南宋早期之物也是有據可依。此類産品的精美程度較之于南宋晚期的黑胎厚釉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制作工藝之精巧令人歎為觀止。與同時期的普通龍泉窯青瓷産品更存在技術層面上的巨大差距,包括坯料、釉料配方,施釉技術,裝燒工藝等各個方面。

該黑胎粉青釉把杯做工精湛,釉色成熟,這說明龍泉窯黑胎的燒制水準在南宋早期即已達到相當水準,龍泉黑胎仿官之說顯然是不成立的。另外,從新發現的南宋早期龍泉窯黑胎産品分布來看,窯址有多處,重心也不止在溪口,大窯黑胎的窯址數量似乎比溪口更多,品質也更高,從産品特征來分析,大窯燒制黑胎的時間應早于溪口。

如果說南宋晚期龍泉窯黑胎厚釉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是一種突變,那麼這種突變其實在南宋早期就已經顯現了,而南宋晚期的兩類精美産品隻是南宋早期精品的延續,甚至包括南宋官窯,可能都受其一定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