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春風來不遠,隻在屋東頭。——明代·于謙《除夜太原寒甚》
除夜太原寒甚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隻在屋東頭。 春節思念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請捎個信去告訴居住在遠方的友人,眼前盡管天氣寒冷,這點寒冷算不了什麼,不必為它發愁。
春風已經吹來,離我們不遠了,就在我們房屋的東頭
賞析
《除夜太原寒甚》是詩人客居太原,除夕夜天寒難耐時有感而作,除夕之夜本該合家團聚,然而,詩人卻栖身遠方,又恰逢大寒,确實令人寂寞難熬。環境雖然極其艱苦,但是詩人在寒冬之時想到春天很快就要來到,希望“天涯客”不必憂愁,表現出他樂觀向上的人生态度。
詩的前兩句,“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出語卻極為平淡。舊的一年過去了,詩人未能傳回溫暖的南方,與家人團圓.而是寄旅太原,滞留在寒冷的北方,在官舍度歲。遠客在外,難免鄉愁,況且舊年之中,詩人經受了諸多的艱難和勞累,但他鼓勵自己和同僚說:“流落天涯的他鄉之客們,不用為這一點輕微的寒冷發愁。句中的“輕寒”與詩題中的“寒甚”對比強烈,“寒甚”是客觀的存在,“輕寒"卻表現了詩人對嚴寒的藐視和對戰勝困難的信心,詩人深知隻有蔑視它,才能戰勝它,以此鼓勵友人,激勵自己。
詩的後兩句,“春風來不遠,隻在屋東頭“,指明前途,加強信心。和前兩句有同樣的鼓舞作用。在詩人眼中,盡管風寒冰堅,但除夜一過,新年即已開始,春天随之來臨。溫暖的春天,正孕育在殘冬的嚴寒之中,和煦的春風很快就要吹遍大地。春風是那麼逼近,似乎就在屋子的東頭,隻要側耳傾聽,即可捕捉到它那令人歡欣的聲音。随着春風的來臨,大地回暖,萬木複蘇,新的一年開始了。詩人迫不及待地盼望着春天的到來,期待着在新的一年裡進一步舒展自己的抱負,建立新的功業。
創作背景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後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谥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嶽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傑”。
于謙迢遞三巴路,羁危萬裡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唐代·崔塗《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迢遞三巴路,羁危萬裡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唐詩三百首 ,春節 ,羁旅思鄉器乏雕梁器,材非構廈材。但将千歲葉,常奉萬年杯。——唐代·趙彥昭《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制》
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制器乏雕梁器,材非構廈材。
但将千歲葉,常奉萬年杯。 春節不求見面惟通谒,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随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明代·文征明《拜年》
拜年不求見面惟通谒,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随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節日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