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年夜
作者 | 馮恩昌
除夕夜,千千萬萬個小院都醒着。
小院夜空,都高挂一串紅燈籠,普灑着盛世之年燦爛的陽光,家家感受着黨的振興農村政策的溫暖。
夜幕降臨,我家小院卻亮了起來,院中青竹竿挑着紅燈籠,灑下滿院妩媚的春光,兩扇敞着的大門,盛開着紅彤彤的春聯的花叢,門檻上的過門箋,飄灑着柳綠花紅。影壁上的那個巨型“福”字,猶如春花環繞的舞台,似乎在上演着農家早春的一幕幕。大門的過道裡流淌着孩子們躍動的人影和銀鈴般的歌聲。
我家三間寬闊正房裡,燈光輝煌。我家母親、妻子、妹妹,正在包過年餃子,展現着改革開放後的農村,人們在家庭承包制好政策的感召下,獲得大豐收後的新氣象。我的幾個孩子格外活躍,出出進進,玩玩鬧鬧,抽空點燃幾個零星鞭炮。那時剛剛開始有“春晚”節目,都感到特别新鮮。我家邊吃年夜飯邊看春晚。豐盛的酒席,雖然沒有高檔的山珍海味,但有基本全是自種的無毒蔬菜,韭菜黃炒雞蛋、大白菜炖排骨、肉湯炖扁豆、芫荽小炒肉、金針菜炒肉片,雖不值錢,味道鮮美。喝得酒是母親用黍米做得老黃酒,喝着黏黏的甜甜的略有酒味,吃得是蠟黃的玉米煎餅。父親帶領大家喝了幾杯小酒,臉頰皺紋浮笑的說:“這幸福都是黨的好政策給的,我們永不忘黨的恩情。”阖家團圓,祥光普照,這年夜飯一直吃到春晚結束,人們過年的喜慶氣氛達到了高潮。
年豐人精神,這年種得黃煙大豐收,家庭經濟狀況好轉,過年添了新電器、新縫紉機等,全家人人添了新衣。年夜飯後,母親發話:“都把新衣服穿上,給老少爺們拜個喜慶年吧!”我的幾個孩子顯得特别活躍,一個個穿上時髦新鞋、新帽、新襖、新褲,花花綠綠紅紅紫紫的,由大兒子挑着紅燈籠,去給鄰舍百家拜年了。母親換新衣後,坐在鋪了新床單的床上,身旁放着一盒盒糖塊、瓜子、熟花生、蘋果什麼的,喝着早茶等待拜年的小字輩前來。她雖然有氣管炎,不時的咳嗽,但遇上好年成,顯得格外精神,來了拜年的熱情洋溢,分塘、分壓歲錢,忙得不亦樂乎。年成好了,拜年的人多,歡樂氣氛高,一直熱鬧到日出高竿,金色的陽光灑滿新年第一天的早上。
一年年的小院,一幕幕的年夜,一次次的巨變,黨的一項項振興政策,黨的一陣陣春風的溫馨,黨的一場場春雨滋潤,桃紅柳綠,開花結果,農家富裕了,逐漸追上城市的繁華,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了。一個個年夜的小院,如一朵朵春花在黨的陽光沐浴下正在蓬勃綻放。
馮恩昌,1937年生于山東臨朐。曾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聯主席,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山東散文學會理事、中國鄉土詩人協會常務理事,全國田園派著名詩人、作家,“農家小院派”代表,被譽為東方詩神。作品多次在國内外獲獎,曾獲亞太地區民間文藝最高獎“金飛鷹獎”終身成就榮譽稱号,被評為世界文化名人、國家一級藝術家稱号,馮惟敏傳說傳承人,已出版文學專著23部,《糖葫蘆》《故鄉蟬歌》,選入全國全日制中學閱讀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