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先弄明白,《歸心似箭》裡的“歸”字,究竟指的是什麼……
1979年拍攝的老電影《歸心似箭》,故事在生死、愛情的沖突中展開,充滿了人性、人情的味道——着意對人性、人情加以渲染,增強了電影感人的力量。電影時長一小時38分。
影片中的兩段落故事分别是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中進行的。前段的冰天雪地,色彩灰白,主人公也處處遭受着苦難。
後半段的愛情戲顔色搭配絢爛奪目,在畫面構圖上很講究——兩段故事,畫面顔色,情境對比懸殊,情感濃烈。
1939年冬,東北抗聯某部連長魏得勝,在一次激戰中身負重傷跌入冰河。被日僞軍逮捕。他逃出哨所,拖着傷重化膿的右腿沿路乞讨着往南走,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回到部隊去。 冬去春來,為了掩飾身份,魏得勝在山溝裡加入了淘金隊伍。由于叛徒出賣,魏得勝落入日寇手中。敵人讓他下井背煤,他冒險找到了一個廢井口,率衆逃出虎穴。
前面的戲并不沉悶,質樸而有風骨。
男主在東北野外颠沛流離打黑工,曆時大半年,有種《荒野生存》的感覺。
女主角在一小時零五十多秒的時候才出現。情節記得很清晰——年輕女人(玉貞)帶着兒子還有一隻狗,在荒地裡碰見男人(魏得勝)——從夏天到秋天,魏得勝晝伏夜出繼續南行。一天,他暈倒在密林深處的一條小溪邊,被玉貞背回家中。前半段是男人戲,後半段突然出現了女性,全片唯一一個女性角色。女性在男性成長曆程中起到救贖和撫慰作用,同時也為男性成長做出了犧牲。後半部雖然還是有英雄主義的叙事,但是人道主義精神已經充分融合在裡面。
玉貞,這位全片唯一的女角,被斯琴高娃演繹得充滿母性光輝,幾乎集中華民族所有的傳統美德于一身,成為許多觀衆心目中的完美女人。
斯琴高娃出道于電影«歸心似箭»。那年她三十歲——三十歲是斯琴高娃的起點。
那個時侯我尚小,印象中,她是個非常賢惠和漂亮的女人!
真的,斯琴高娃在這部電影裡真是散發一種原始旺盛的生命力,美!和後來更加著名的虎妞簡直是兩個極端。玉貞的形象集中了北方女性的美,東北的深山老林裡,秋陽灑在樹葉上,閃着金光,照在她飽滿瑩潤的臉上。
看了這部電影,你會詫異,一向不以顔值著稱的斯琴高娃老師也嬌豔似花,尤其發起嗲來,真是别有一番風味。
在玉貞的精心照料和護理下,魏得勝的傷很快好起來。在這段不尋常的日子裡,玉貞和魏得勝建立了真摯的感情。
這後面三十多分鐘的情感戲拍得明豔動人,人物形象和情感都非常飽滿,情緒的醞釀很富層次感。
自從魏得勝被女人解救後,電影突然進入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仙境,流水人家,紅葉斜陽,全然詩畫的場景更契合主人公内心的寫照,詩意的是表象,情感的是核心。留給我的整體印象是秋天明麗的陽光和密密高高的楊樹林,缤紛的秋葉,深情的目送,飄忽而期待的未來。
愛情就在這種詩情畫意裡鋪展開來。無論是故事、對話、演員,音樂(雁南飛)、風光還是攝影,都美得如影片裡醉人的秋林。
雖然歸于戰争片,但是影片的基調非常質樸美好。即使現在看依然會被裡面的情感所打動,柔腸百轉.可見當年的效應! 很多人主張應該選一個英俊的男演員,而導演李俊則認為,魏得勝應該是一條折騰不死的硬漢子——在戰争環境下,細皮嫩肉的白面書生經不起摔打,他看重的正是趙爾康的農民氣質和藝術潛力。 斯琴高娃呢,那就更不用說了。陳寶國說斯琴高娃一部就成為大師,就是這部劇!既是斯琴高娃的處女作也是代表作,她後面的作品普遍有些用力過度。最後的分别直擊人心——玉貞的愛情融化了魏得勝的心,但對革命事業的忠誠使他戰勝了愛情,他要找部隊去。
魏得勝說服了玉貞,冒着深秋的寒風,朝着南歸大雁的方向出發。
男人,總是戰鬥在實作自我的路上,不顧一身槍傷,懷裡揣着思念,留下一個不知時年的承諾——
女人,嚼着心碎,守着承諾,不知時年——盼歸,且等春來歸。
一聽到《雁南飛》,我就想到斯琴高娃和趙爾康。
雁南飛,雁南飛,雁叫聲聲心欲碎。
雁南飛,人相守。盼歸,莫把心揉碎,且等春來歸……
主題曲的作用與渲染效果在整場戲中牽動着所有情緒,帶着北國風貌的纏綿,更顯大氣。
魏得勝最後一定是歸隊了——這個像鋼鐵一樣的戰士,對敵人不心慈手軟,對叛徒鄙夷唾棄,對親人滿懷深情,不為金錢誘惑,不懼死亡威脅,正确處理了革命和愛情的關系,沖破重重難關,勝利回到部隊。 影片的結尾通過象征意義的大雁結束,雁聲鳴叫,背景音樂再次響起了《雁南飛》——給觀衆留下了值得回味的空白。它久久在耳畔回蕩,令人想象着兩人相見的那一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