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新春走基層】成都“最美”雙胞胎姐妹花:用語言搭建金沙遺址博物館與觀衆的“橋梁”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成都2月2日訊(記者 何佳欣 實習生 官悅 攝影報道)2月2日,正值虎年春節,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裡,青銅虎、石虎、漆虎形器等各類虎文物的圖檔展示,以及以虎元素為主題創作的繪畫、剪紙等藝術作品,讓博物館内洋溢着農曆金虎年喜慶祥和的新春氛圍。
“從距今6500年的仰韶文化開始,中國曆史上就出現了老虎的形象,并且常常與龍并稱,形成了龍虎相合的文化符号。”展覽現場,有一對雙胞胎講解員每天都會為觀衆講解中國傳統虎文化。
方佳(右)、方怡(左)
默契十足
她們是博物館裡的孿生姐妹花
姐姐叫方佳,妹妹叫方怡。1986年,兩姐妹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雖說是雙胞胎,但兩人的性格其實大不相同。方怡告訴記者,自己活潑好動、大大咧咧,姐姐方佳則沉穩許多。直到方佳結婚前,姐妹倆一直形影不離。讀一樣的學校、一同考進金沙遺址博物館、進入同一家機關工作……或許是因為雙胞胎特有的“心電感應”,姐妹倆默契十足。
“我們是同卵雙胞胎。”方怡笑着說,剛剛來到博物館時,經常有同僚分不清她們倆。“平時在工作中,也會被觀衆認錯,鬧過不少‘烏龍’。”
從懵懂到喜歡,從喜歡到熱愛,方怡回憶到,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工作的15年來,姐妹倆從開始的手忙腳亂到如今能夠遊刃有餘地講解完每一場展覽,每當獲得觀衆的鼓掌認可,她們都特别有成就感。
“沒想到一幹就是15年。”方佳說,她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拿到講解詞的樣子,滿臉的慌張,不知所措。
“密密麻麻的字眼,一系列的專業名詞術語,還有我并不知曉的金沙曆史文化,一下就慌了。”方佳回憶說。
為了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講解詞、熟悉博物館展品,剛來到博物館的兩姐妹幾乎每天都泡在博物館各個展廳中,一遍遍對着展品反複練習,并将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記,再進行查閱請教。
方佳為觀衆講解虎文化
方怡為觀衆解答問題
耐心講解15年
講解員也是一門腦力活
在金沙遺址博物館講解了15年,對于兩姐妹而言,正常展覽的文化知識早已爛熟于心。每場講解,她們都用心演繹、用情講述。
“一開始接觸講解工作,我們都是從背誦标準講解詞開始,同一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詞基本類同,講解内容也基本一緻,但陳列展品千差萬别,文物展品和輔助展品數量相對較多,每一件不可能都有内涵說明,這就需要講解員不斷加強自我學習能力。通過大量的知識積累,去挖掘文物背後的故事,以此來豐富自己的講解内容。”方怡告訴記者,講解員是博物館的一線崗位,講解服務的品質和水準直接影響着觀衆的受教育和參觀品質。
“在講解工作中,尤其重要的是如何把枯燥的講解詞轉化為生動、有趣的語言。”方怡表示,文物的陳列語言相對嚴謹、專業,說明文字居多,如果講解員簡單的背誦講解詞,容易讓觀衆産生枯燥、乏味的感覺。“面對不會說話的文物,我們需要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啟發觀衆的思維、想象,讓無聲的文物‘活起來’。接待不同觀衆也要因人施講,對普通觀衆要挑他們感興趣的點來講解,語言和内容上要吸引他們;給專家講解需要内容豐富、專業一點;給學生講解需要多涉及一些跟文物有關的,有趣的神話故事,讓學生們集中注意力聽講解,有所收獲。”
“此外,做好一名講解員,還需要注重形象管理,每天以一種良好的精氣神出現在觀衆面前。同時,每天需要進行形體和口腔的訓練,做到國語标準,口齒清晰,讓每一位觀衆都能聽懂。”姐姐方佳在一旁補充道。
太陽神鳥金飾,金沙遺址出土(金沙遺址博物館供圖)
搭建博物館與大衆的橋梁
用心傳遞成都古蜀文化
“成都作為一個城市的起源,要從金沙說起。”方怡說,成為金沙遺址博物館講解員後,她和姐姐方佳了解到了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蘊,深深地為自己從小生活的城市感到驕傲和自豪。
2001年2月在成都市區發現的金沙遺址,分布範圍約5平方公裡,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距今約3200年—2600年)長江上遊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金沙遺址是中國進入21世紀後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也是四川繼三星堆之後又一個重大考古發現,并被評選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金沙遺址與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遺址、戰國船棺墓葬共同建構了古蜀文明發展演進的四個階段,共同證明了成都平原是長江上遊文明起源的中心,是華夏文明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為中華古代文明起源“多元一體”學說的确立提供了重要佐證。
記者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内看到,雖是冬季,博物館内卻綠意盎然,園林區的烏木林、玉石之路等休閑文化景觀讓人感受到了腳下這片熱土幾千年來的滄海桑田和先民們精雕玉鑿的艱辛曆程。在綠樹環繞的鹿苑中,可愛的梅花鹿悠閑地嚼着青草,和諧的畫面仿佛将遊客帶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那個令人神往的古蜀時代。
“博物館應該成為每個人旅行的必到之處,如果你想了解一座城市,一定要去博物館。博物館裡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曆史的‘見證者’。”在方怡心中,她最愛的一件文物是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太陽神鳥金飾含金量高達94.2%,厚度僅0.02厘米,内層圖案是向四周噴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陽,外層四隻展翅的神鳥圍繞着太陽循環往複地飛翔,生生不息,與中國古代的‘金烏負日’傳說不謀而合,不僅展現了自古以來成都人對于光明的熱愛和向往,也彰顯了古蜀先民對于生命與運動的永恒追求。”
“2011年12月30日,出土于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從8365件作品中脫穎而出,被標明為成都市城市形象辨別的主體圖案。成為成都市城市形象辨別十年,太陽神鳥在成都‘遍地開花’,大家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栖息于成都大運會火炬‘蓉火’的火焰噴發口;它是天府廣場的核心景觀,是龍泉山森林公園的‘城市之眼’;它化作天府國際機場的外觀、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主會場東安湖體育場的穹頂,向來自世界的客人展現成都的城市風采;它甚至帶着祖國人民對科技事業的期許,搭載‘神舟六号’環遊太空、乘坐科考船越過南極冰穹。”方怡說,每次有外地遊客來到博物館,自己都會着重介紹這一件文物。
“每天我們至少要為觀衆提供2個小時的講解服務,一趟講解需要1個多小時的時間,再展開細講,經常會‘逾時’,但是我享受這樣的‘逾時’。”一場講解終于結束後,方怡、方佳兩姐妹才能摘下口罩透透氣,春節期間,她們的講解服務照常“不打烊”。
當被問及是否覺得辛苦時,方怡甜甜地笑着說:“服務好每一位觀衆是我們每一名講解員的職責所在,我希望我和姐姐能為搭建博物館與大衆的橋梁出一份力,作為一個視窗,用心傳遞咱們的古蜀文化。這将是我們人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事。”
(何佳欣 實習生 官悅)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