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用貝殼當貨币,為啥不多撿點一夜暴富?學者:不撿才是聰明人

古人用貝殼當貨币,為啥不多撿點一夜暴富?學者:不撿才是聰明人

自從網際網路變得越來越發達之後,虛拟貨币與手機支付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主流。現在我們去絕大多數的地方,基本都不需要攜帶現金,直接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進行支付與收入,十分安全而便捷。

但在享受現代便捷生活的同時,我們還是不改忘了曾經使用的實體貨币。從鈔票到銀票,從硬币到銀元、銅币乃至貝币,都是構成我們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古人用貝殼當貨币,為啥不多撿點一夜暴富?學者:不撿才是聰明人

而隻要是貨币,就有可能出現僞造的現象。因為自古以來,人們在防僞上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銀票裡頭要押字、蓋章、錯印、水印、描紋,朱元璋的洪武通寶銅錢背面還有産地刻字,以直接将假币問題落實到地方,進而從制度上保證假币劣币不會産生。而到了今天,防僞防劣的技術自然是更加先進了。

但是最早的貨币之一——貝币,說到底就是一種貝殼而已,他們形态各異造型多樣,看上去根本沒有太多防僞防劣的工藝和技術,為啥古人不跑到海邊多撿撿貝殼以此發家呢?

古人用貝殼當貨币,為啥不多撿點一夜暴富?學者:不撿才是聰明人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貝币産生的時代背景。在四五千年前的大陸,當時的生産力水準還不高,商品經濟也不發達,整個社會的物産并不豐富,是以當時我們的祖先,很多時候都是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根本不用貨币的。

但随着生産力的提高,商品種類的增多,經濟的發展,緻使以物易物的方法不再流行。比如張三家裡生産黃瓜,李四家裡生産南瓜,王五家裡生産冬瓜,張三想要的是李四的南瓜,李四想要的卻是王五家裡的冬瓜,如果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那麼張三跟李四都拿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古人用貝殼當貨币,為啥不多撿點一夜暴富?學者:不撿才是聰明人

而這個時候,如果出來一個“中間商”,它可以作為通用的價值衡量物品,那麼張三就可以拿着這個“它”,去李四家裡買到南瓜,而李四也可以用這個“中間商”,在王五家裡買到冬瓜,這樣就兩全其美了。而這個“中間商”,就是一般等價物,大緻可以了解為我們常說的“貨币”(實際上兩者還有差別,古希臘等地曾經還用大米做過一般等價物)。

而一個東西能夠成為一般等價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群體認可度高,能夠大範圍流通。也就是說,所有人要承認這個一般等價物具有普遍的且具有标準的價值,它才能成為一般等價物,進入交易當中去。

古人用貝殼當貨币,為啥不多撿點一夜暴富?學者:不撿才是聰明人

而貝殼最開始并非是作為貨币使用,而是作為一種裝飾品,在原始部落中成為美麗乃至榮耀的象征。是以,貝殼,尤其是産自東海和南海的美麗的海貝,就成為了人人都喜歡的東西。人人都願意用自己的東西來交換貝殼,于是貝殼就成為了物品交易之間的“中間商”。

随着文明的進一步發展,在大陸出現了國家和政權這個概念,而原始的貝殼就開始被統一加工成為特定的形态,從此便成為了貨币的一種,而這也就是為什麼貝币主要在夏商周三朝的時候出現,而在夏朝之前發現的貝殼,主要還是用來做裝飾品的原因。

如此,我們就可以得知為何當時的人們不去撿貝殼了。首先,對于貝殼本身是很有要求的,普通的河蚌等等之類的殼是進入不了人們的法眼的。隻有産自東海和南海的部分海貝,才會成為人們認可的“中間商”。

古人用貝殼當貨币,為啥不多撿點一夜暴富?學者:不撿才是聰明人

但古時候交通不便,大多數人生活的地方都是中原地區已經長江流域的部分地區,他們為了生存就已經拼盡全力了,哪裡有能力跨越南方密集的叢林去到南邊之畔,專門撿貝殼呢?

其次就是政策問題,貝币的出現雖然比商朝要早,但是卻是在商周時期開始大量流通的。而商朝、周朝都已經開始下令管制貝币的生産,盛産海貝的地界也會被當地的諸侯王控制,普通老百姓是很難繞過他們得到優質的、足以充當貝币的貝殼的。

古人用貝殼當貨币,為啥不多撿點一夜暴富?學者:不撿才是聰明人

除此之外,加工對于百姓也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事實上貝币并非就是一個普通的貝殼,而是要經過專門的打磨、雕刻和鑽孔,通常會做成“朋”字的形狀,在貝币的記數和換算上,也使用“朋”作為機關。而當時的先進生産工具,都掌握在奴隸主和諸侯王的手上,普通老百姓是很難有足夠好的工具來進行如此複雜的加工的,是以他們根本無法造出足以進入流通的貝币。

而以上幾點,也就是為何古人不去撿貝殼的原因,有這時間跨越南方密林到海邊然後慢慢打磨貝殼,還不如用這時間多打打獵、種種地反而收獲更大。是以,别看貝币如此簡單,其實後面可大有門道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