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是我國的汛期,長江、黃河流域等地區普遍迎來較大的降水,如果當年降水,也可能導緻洪澇災害。
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每年的汛期,中國很多水庫也會泛濫,以我們最熟悉的三峽水庫為例,往往是在汛期。
那麼問題是,水庫顯然是為了減少洪水,那麼為什麼水庫總是處于汛期,旱季不會淹水呢?
<儲層在>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中的作用。4 英寸</h1>
要了解水庫的作用,我們從三峽水庫開始。三峽水庫的建設,除了發電功能外,最重要的是防洪,從三峽水庫建設之初就可以看出。
三峽庫位于中國長江上中遊,三峽庫建成前的長江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發生洪澇的主要原因是:長江流域水季分布不均,80%的水集中在汛期。
此外,長江流域位于中國800毫米降雨分界線以南,這意味着這裡的年降雨量較多。
高降雨量,加上汛期一兩個月内的降雨時間集中,使得長江在汛期非常容易發生洪水。特别是當長江上遊洪水泛濫時,危害更為嚴重,因為長江上遊地形差異大,洪泛能力強,即水流速度過快,可能不會給降雨區帶來洪災,但長江中下遊平坦, 水流速度慢,當上遊水位較多時,這裡很容易形成洪水。再加上長江中下遊人口稠密、經濟水準高,一場洪水會給長江中下遊帶來嚴重的災害。
正因為如此,中國在長江流域修建了一批水庫,其目的不僅是為了水力發電,也是為了防止下遊的洪水泛濫。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水庫的目的是防止下遊的洪水泛濫,為什麼在洪水季節要把水庫淹呢?
為什麼水庫>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11"在汛期發生洪水?</h1>
其實,水庫是在洪水季節被洪水淹沒的,因為水庫擋不住洪水。以三峽水庫為例,三峽水庫總高度為185米,其中正常水位為175米,防洪水位為145米。
旱季時,三峽水庫水位175米,可保證航道運作,發電量最大化。在汛期,三峽水庫水位将調整至145米,釋放221.5億立方米的蓄水能力。
洪水來臨時,三峽水庫可截獲高達221.5億立方米的洪水。但我們知道,221.5億立方米的蓄水能力無法攔截汛期的所有洪水,如果未來上三峽水庫再次暴雨?是以三峽水庫隻能放水。
我們要說的是,三峽水庫攔截洪水的方式不是把所有的洪水都儲存起來,而是攔截山峰,比如:三峽水庫下遊的河流隻能承受每秒5萬立方米的流量,那麼當三峽水庫上遊的内向洪水流量達到每秒7萬立方米時, 它将導緻下遊災難。
為避免下遊災害,三峽水庫攔截洪水,減少從水庫抽出的水量,例如:三峽水庫每秒接收7萬立方米,但以每秒2萬立方米的速度向下遊輸送水。這就像将水倒入遊泳池并從遊泳池中釋放少量水,以確定下遊沒有洪水泛濫。
但三峽水庫的蓄水能力有限,當洪水高峰期過去時,三峽水庫為了防止下一次洪水泛濫,将及時泛濫成災。要知道,即使在汛期,也沒有下雨,此時水庫可以超過防洪水慢慢進入下遊,例如:下遊管道可以承受每秒5萬立方米的流量,而現在的流速隻有每秒2萬立方米,那麼水庫可以小于每秒3萬立方米的速度被洪水淹沒。
之是以不在旱季淹水,是因為旱季降雨數量較少,而且降雨量相對較小,很難形成洪澇,沒有防洪壓力,是以在旱季基本上不需要淹水。但是,如果天氣預報報告可能會有強降雨,這可能導緻洪水泛濫,也可能有洪水。
正是由于三峽水庫等水利工程,我們才能盡可能地攔截高峰,減少洪水的數量和影響,確定下遊人員和财産的安全。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20">為什麼會有洪水?</h1>
事實上,該水庫攔截了上遊洪水,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上遊水的釋放,為下遊河流的一些防洪提供了空間。
但是,如果當地降雨量過大,超出當地防洪能力,就存在洪澇風險,如:鄭州一小時降雨量達到201.9毫米,一直有非常極端的大雨,加上當地地形平坦,洪水難以快速流向下遊,是以很難在當地形成洪水。
在這種情況下,儲層難以發揮作用。但當鄭州的洪水向下遊排出時,下遊水庫和蓄洪區可以攔截一些洪水,降低下遊壓力,避免下遊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