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火兵被打着後,隻求隊友一槍崩了自己
本年度上映的國産影片《長津湖之水門橋》以抗美援朝戰争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向我們講述繼新興裡和下碣隅裡的戰鬥之後,志願軍第七穿插連孤軍深入接替九連三炸水門橋的英勇事迹。其中,美軍數次亮相的火焰噴射器格外吸睛,殘暴的烈焰與當時天寒地凍的作戰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那麼,你知道火焰噴射器究竟有多殘忍嗎?
初登戰場便表現不凡
1915年,一戰爆發後的第二年,德英兩軍在比利時伊普爾的對峙陷入僵局,雙方士兵隐蔽在相隔不遠的戰壕裡,獲得了片刻喘息的機會。經過數日的沉寂後,德軍于2月26日清晨悄然出手,将火焰噴射器對準英軍陣地,霎時間無數條火龍竄進對手戰壕,最終受驚的英軍四散奔逃,陣地失守。
火焰噴射器初登戰場便表現不凡,德軍見此如獲至寶,在後續作戰中多次使用火焰噴射器壓制對手,讓英、法、俄等國軍方深受震動。5個月後,俄國試制火焰噴射器投入實戰,火焰武器也自此獲得廣泛發展……。
二戰期間日本兵的噩夢
40年代初,美國哈佛大學研制出的凝固汽油,助推噴火器射程實作跨越性增長。二戰期間美國對噴火器的生産達到空前絕後的程度,裝備數量高達4萬多件。據悉,在太平洋島嶼争奪戰中,美軍新式火焰噴射器讓無數隐匿在地堡、坑道和洞穴中的日本士兵聞風喪膽。由此火焰噴射器射手也是個相當危險的崗位,經常會成為敵人的優先射擊目标。
二戰期間,美軍在歐洲和太平洋戰場的大量使用的M2火焰噴射器,對付敵軍戰壕或碉堡等閉鎖型陣地十分有效。美軍曾在90秒内摧毀日軍8個碉堡,而碉堡裡的日本兵全部被燒成了木炭,連一具完整的屍體都找不到。日軍士兵在遭到美軍火焰噴射器攻擊後,通常都堅持不住,大多會扔掉武器嘗試躍出碉堡逃命,或者拉響手榴彈和美軍同歸于盡。
50年代,美國研制的M2A1-7式火焰噴射器名震全球,整體由1個壓縮氣體瓶、2個長短不同的油瓶外加軟管和噴槍等組成,點燃後呈一火柱噴向目标。60年代,美軍開始研究燃燒機制并推出全新設計概念,并于70年代借助從反坦克武器上得到的靈感,另辟蹊徑,成功打造出M202式4管便攜多發燃燒火箭彈發射器。
美國M202式火焰噴射器上采用的三乙基鋁燃料,遇空氣自燃,遇水爆炸,撲救難度很高。曾經在越南戰争期間,對越軍造成巨大打擊。
志願軍為何不懼噴火器
抗美援朝戰場上,美軍大量使用的M2A1-2型火焰噴射器,是M2的衍生型,最大射程有50米,經常被用來攻擊志願軍牢不可破的坑道工事。但讓美軍詫異的是,原本戰績顯赫的火焰噴射器碰到志願軍毀傷力卻大幅削弱,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原來,志願軍為應對美軍火焰噴射器襲擊,對戰壕坑道做出大量改進,例如增加坑道深度并建成環形體系等。
此外,以太平洋島嶼争奪戰舉例,火焰噴射器要噴進坑道口才有用,日軍在島上被大口徑艦炮壓制,已經完全放棄了地面。抗美援朝戰争後期,得益于中國軍隊的炮兵加強,是可以掩護山上的坑道口的。
再者,日軍防禦工事多是有射擊口的固定明堡,碉堡空間少,溫度一高裡面的日軍就無法活命。而志願軍因材料運輸困難,更多是依靠臨時戰壕或彈坑防禦,坑道空間大,除非所有出口被同時堵死,否則美軍火焰噴射器根本不能阻止志願軍的進攻……。
時至今日,火焰噴射器的威風早已不敵當年,但它在過往戰争中留下的血腥一筆依舊叫人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