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陽真逸顧況生平簡介與曆史成就

   顧況,字逋翁,自号華陽真逸(生猝年月不詳),海鹽人士(現浙江海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鑒賞家。     生平簡介貞元三年,他為李泌所薦引,得以入朝擔任著作佐郎。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間貶饒州司戶參軍。他被貶的原因據說是“傲毀朝列”(李肇《唐國史補》),“不能慕順﹐為衆所排”(皇甫湜《顧況詩集序》)。在貶途經蘇州時,與韋應物有詩酬唱。約于貞元十年離饒州,晚年定居茅山。 >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揚州見到過他(《顧況詩集序》)。大曆六年(771年),任永嘉監鹽官,曾著有《仙遊記》,描述飛雲江上遊李庭尋上山砍樹,迷不知路,逢見祭水,内有農田、泉竹、果萊、連棟架險、300餘家。>顧況的生卒年,傳世的《瘗鶴銘》定為開元十三年(725年)至元和九年(814年),但據宋代董逌﹑黃伯思和清人顧炎武考證,《瘗鶴銘》非顧況所作。>今從顧況《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東都序》考訂,顧況于757年登第後約50年,即大緻在806年前後尚在人世。而根據最新蔣寅、趙昌平諸人的研究,顧況直到元和末年尚在人世。

        曆史成就>       繪畫成就 >顧況不僅是著名的詩人,還是比較有名的畫家。《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一十三·畫四》·顧況傳記載:唐顧況字逋翁。文詞之暇,兼攻小筆。嘗求知新亭監。人或诘之。謂曰:“餘要寫貌海中山耳。”仍辟畫者王默為副。(出《尚書故實》)譯文:唐朝人顧況,字逋翁,每在寫文章、詞賦之餘,還練習畫獨幕喜劇。>顧況曾有一次請求讓他擔任新亭監(按:相當于知縣),有的人詢問他為什麼,他說:“我要畫海中的山而已!”後來,還是舉薦他給擅長繪畫的王默作副手。顧況作畫前要做準備工作,他是畫巨幅畫的,幾十幅畫絹拼在一起,小了不足以放開手腳。>這麼大的畫布隻能放在地上,而且要貼牢了,因為一會兒畫家要在畫布上折騰。畫墨和各種顔料的用量也很大,用盆子和桶這一類的容器來盛裝。顧況作畫前要大造聲勢,參加造勢活動的有鼓樂隊和啦啦隊,鼓樂隊有十幾個人,啦啦隊就要大一些,有上百人。>随着現場指揮敲響第一聲鼓點,鼓樂隊吹起号角擂響鼓,啦啦隊則齊聲呐喊,書上說這種呐喊是“叫”,看來是可着嗓門喊,古今的造勢都差不多。就在這一片鼓角呐喊聲中,顧況出場了。>他先用錦緞料子的襖子纏在自己的頭上,然後開始喝酒。酒出性情,但要适量,喝的太多就醉成一攤泥了,即丢人又誤事。一般來說喝過酒的人是不宜轉圈的,越轉越暈乎,顧況則不同,他要圍着畫布連續轉上十多圈兒,情緒就是這樣醞釀出來的。>圈子轉完了就正式作畫,隻見顧況舀起墨汁和其他顔料随意的潑到畫布上,然後拿出一條長的絹布,一頭放在剛剛潑過色彩的畫布上,找出一名志願者坐在絹布上面壓住,畫家自己則拽住絹布的另一頭來回拖動。>絹布那一頭坐着一個人,這種拖動是個力氣活,而且還要有技巧。畫布上的顔料在拖動的過程中被抹開,一副畫作的雛形展現在衆人眼前,但僅僅是有雛形還不夠,在衆人眼中那隻是一攤一攤色彩,關鍵還在後一道工序,就是勾勒。>這時候才用的上畫筆,顧況拿起畫筆在一攤攤大快色彩上勾勒,山峰出現了,溪流出現了,郁郁蔥蔥的樹木出現了,這是在點睛,往畫布上潑色彩誰都會,但點睛卻大有學問。最終,一幅大型的山水畫宣告完成。

以上内容由(本網)整理釋出,部分内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将盡快删除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