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試奇葩——交換兩變量值的一些邪門歪道

再有面試官問你如何不用第三個變量實作交換兩個變量的值,你可以直接回答說他狗屁不通。

  交換兩個變量的值,最常見的寫法是

int i , j ;
    int temp ;
    temp = i ;
    i = j ;
    j = temp ;
      

  這種寫法相信任何學過程式設計語言的都知道。

  然而有些着三不着兩的極品面試官卻喜歡追問,不用中間變量應該怎麼寫?這一追問不要緊,追出了很多邪門歪道,例如

int i , j ;
    i = i + j;
    j = i - j ;
    i = i - j ;
      

  這樣的寫法,非常晦澀,但擋不住這樣寫的人為少定義了一個變量而洋洋得意。然而這樣寫真的行得通嗎?運作一下下面的代碼就明白了。 

#include <stdio.h>
#include <limits.h>

int main( void )
{
   
  int i , j ;
  int temp ;
  
  i = INT_MAX ;
  j = INT_MAX - 1;
  
  puts("交換前:");
  printf("i = %d , j = %d \n" , i , j );
  
  temp = i ;
  i = j ;
  j = temp ;
  
  puts("交換後:");
  printf("i = %d , j = %d \n" , i , j );
      
  i = INT_MAX ;
  j = INT_MAX - 1;
  
  puts("交換前:");
  printf("i = %d , j = %d \n" , i , j );
  
  i = i + j ;
  j = i - j ;
  i = i - j ;
  
  puts("交換後:");
  printf("i = %d , j = %d \n" , i , j );

  return 0;
}
      

  運作結果通常都是荒誕不經的。原因很簡單, 計算 i + j 時發生溢出,而溢出在C語言中是一種未定義行為,是以得到什麼樣的荒誕結果都不奇怪。

  更極品的回答是用乘除法。 

i = i * j;
     j = i / j;
     i = i / j;
      

  這不明擺着更容易溢出嗎?甚至會發生除以0的錯誤。可居然還有人認為“其實不然”,“不會溢出”。嚴重懷疑這是三鹿奶粉喝多了的後遺症。

  有的面試官可能自以為自己還沒愚蠢到這種程度,因為他心目中的“标準答案”是通過異或運算。

i ^= j;
  j ^= i;
  i ^= j;
      

  這種寫法雖然不會産生溢出,但使用條件受限,因為隻能用于整數類型,浮點類型、結構體類型等完全不适用。而且除了少用了一個臨時變量,沒有其他任何好處。

  有些人天真地以為這種寫法對于整數類型變量來說會更快,其實這種猜測毫無根據。很難說異或運算就比指派快,據一份公開發表的資料,在某環境下,異或用時為0.050μs,而指派運算隻用0.036μs。

  就可讀性而言,異或寫法顯然如同蝌蚪文天書。

  更有極品将異或寫法發揮到了極限:

i ^= j ^= i ^= j;
      

  對于C語言來說,這種寫法大錯特錯。因為C語言規定在兩個序點之間同一個資料對象最多隻能改變一次,否則就是未定義行為。(參見 “牙裡長嘴”和“a+=a-=a*a” )這種代碼壓根就不可以寫。如果運作結果碰巧正确,那麼隻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而已。況且已有報告稱在某些環境下這種寫法的運作結果是錯誤的。

  異或寫法還有一個潛在的問題,比如

#include <stdio.h>

void swap( int  * , int * );

int main( void )
{
   
  int i = 5 , j = 10 ;
  
  puts("交換前:");
  printf("i = %d , j = %d \n" , i , j );
  
  swap( & i , & j); 
  
  puts("交換後:");
  printf("i = %d , j = %d \n" , i , j );

  //自己和自己交換 
  puts("交換前:");
  printf("i = %d\n" , i );
  
  swap( & i , & i); 

  puts("交換後:");
  printf("i = %d\n" , i );

  return 0;
}

void swap( int  * p , int * q )
{
   * p ^= * q ;
   * q ^= * p ;   
   * p ^= * q ;   
}
      

  這段代碼運作的結果是:

交換前:

i = 5 , j = 10

交換後:

i = 10 , j = 5

i = 10

i = 0

  不難發現,如果swap()函數的兩個實參為指向同一資料對象的指針時,結果是錯誤的。

  當然,你可能認為自己和自己交換有些無聊。但我們不能排除有些算法可能存在這種交換的可能性。

  除了這種可能性,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你把代碼寫錯了,多寫了一次不必要的變量自己和自己的交換。如果你用的是使用中間變量的算法,那麼除了代碼有瑕疵,運作結果的正确性還是有保證的。但如果你用的是異或的辦法,軟體災難則是召之即來——保準比打車來的還快。

  是以結論就是,不要用異或的辦法交換變量值。

  寫到這裡,本應打住。不過偶然興起,心血來潮,随手一搜,竟發現還有更多的奇葩寫法。

  某java-er竟然一本正經地提出下面兩種方法: 

a = a + b - (b = a); 
      
b = a + (a = b)*0;  
      

  我不清楚在java裡這是否成立,但在C語言中,這都屬于未定義行為。令人拍案的是,該java-er竟然洋洋得意地寫到:

  "這是java語言寫的,但是語言不分種類,任何方法都是通用的,推薦使用a=b+(b=a)*0和a^b的方法,有些環境也許會不通過,但是方法和思想不會錯得"

  SHIT!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