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緻癌風險,很多人最怕的就是輻射。上世紀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近幾年的福島核電站事故,更是進一步加深大家對輻射的恐懼。
身邊的微波爐、Wi-Fi、手機信号,到底會不會緻癌?很多人每天過得心驚膽戰,如履薄冰。
現如今 5G 網絡興起,信号更強,速度更快,好多人又開始擔心了,還找到了一些「證據」。
圖檔來源:網絡
那麼 5G 到底有沒有帶來危害的輻射呢?
圍繞在身邊的輻射與防輻射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接觸輻射,早上起來,窗外照進來的第一縷陽光就含有紫外線,屬于輻射;每天用的手機,熱飯用的微波爐,樓外面的高壓電線等等,也都會帶來不同的輻射。
雖然同為輻射,但這麼多的各類輻射,背後的本質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緻癌?還是無害?不能看是不是輻射,更重要的是看:這是哪一種輻射。
流傳很廣的一些說法,包括「微波爐輻射緻癌」「高壓電塔緻癌」「Wi-Fi 輻射緻癌」等,統統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為什麼這些沒有科學依據卻流傳甚廣呢?因為有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在推波助瀾。
有些人需要的是流量。文章越是聳人聽聞,越讓大家産生恐懼越好,這樣才會增加轉發,生怕身邊的人不知道這些「能救命的資訊」。恐吓式标題之下,很多都是關于輻射的不實傳言。
有些人做的是「防輻射」生意。大家對輻射越恐懼,越可能買他們的産品。防輻射帽子、衣服、窗簾……應有盡有。防輻射的盆栽更是争奇鬥豔,銷量驚人。仙人球為什麼能防輻射,是因為身上的刺長得像避雷針麼?
當然,賣得最好的,還得數防輻射孕婦服。這是近年來最成功的營銷噱頭之一。即使央視發聲說沒用,也還是抵不住産品大賣,嘴上說不在乎實際上也會來一件兒的也大有人在。可見「輻射有害」的說法是多麼的深入人心。
這真的不算什麼新鮮事。早在上世紀 60 年代後,随着電視和電腦的普及,歐美就開始開始有人擔心螢幕的輻射會導緻婦女流産。
1991 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一項大型研究才讓大家放心。科學家對 2400 多名女性進行了長達四年的跟蹤,她們一半長期在顯示器前工作,一半不在。通過兩組資料比較,發現長期與顯示器接觸的女性确實接收到了更多低頻輻射,但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這種輻射對身體造成了影響,不管女性每周在顯示器前工作多少小時,甚至孕期也堅持工作,流産率都沒有差别。
曆史總是不斷重複。
厘清楚真正有害的輻射
正因為這些宣傳的存在,讓我們先入為主就把輻射等同于恐怖事件。實際上輻射是大自然中廣泛存在的自然現象。
任何有溫度的物體,都是輻射源。每個人都會發出輻射,你家的貓狗也會發出輻射。隻不過這些輻射對大家沒有任何影響。絕大多數輻射其實并不傷害人體,不需要擔心。
真正有緻癌風險的,是那些特别的輻射,叫「電離輻射」。
區分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的是能量高低。電離輻射能量較高,可以直接破壞DNA,造成基因突變,是以是緻癌風險,而非電離輻射能量低,不足以破壞 DNA,理論上沒有緻癌風險。
大家猜猜,手機、微波爐、高壓電、 Wi-Fi,哪種會發出電離輻射?
一個都沒有!這 4 種都是非電離輻射。
左邊這些都是低能量的非電離輻射
圖檔來源:mirion
非電離輻射不光是理論上不緻癌、不傷害健康,現實中的研究也是如此。
比如,為了研究手機信号發射塔是否緻癌,科學家比較了搭建和維修發射塔的勞工和普通人群的癌症發病率。結論:患癌機率沒有差別。又比如,為了研究微波爐是否緻癌,科學家在老鼠邊上放了大功率微波爐,而且讓微波爐持續工作。結論:患癌機率沒有差別。
手機輻射值得單獨說一下
首先,每年确實有上萬人因為手機而去世!但不是因為癌症,而是因為開車的時候玩手機!
2011 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手機信号歸到了「可能緻癌物」一類,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網上一些文章說,長期打手機可能引發腦瘤。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不用恐慌。
首先,「可能緻癌物」并不代表它緻癌,準确意思是「有人說它可能緻癌,但目前還證明不了,值得繼續關注」。可能緻癌物裡包羅萬象。
手機信号被人說成「可能緻癌」,主要是因為瑞典的一項研究:如果每天用手機通話超過半小時,堅持 10 年以上,那這個人比不用手機的人得神經膠質瘤(腦瘤的一個亞種)的機率稍高一點(從 0.005% 增高到 0.016%)。
科學界對這個研究,有很多異議,主要是因為它試驗設計不嚴謹。比如,它的資料來源并非客觀記錄,而是靠每個人自己填表彙報。但大家真能準确記得自己過去 10 年每天用多久手機麼?雖然很多科學家不買賬,但資料畢竟放在那裡,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為了保險,就給手機信号暫時安了個「可能緻癌物」的頭銜,意思就說:「先放着,等以後有了更多資料再說吧。」
這個研究可信度我們可以看另一個更直覺的反例。從 1985 年到 2010 年,短短 25 年間,美國手機持有數量從 24 萬暴漲到 3 億,翻了近 1 千倍,但是美國腦瘤患者人數卻一直沒有什麼變化。
圖檔來源:作者制圖
如果手機信号輻射真的緻癌,難道不應該看到腦瘤逐年增加麼?不隻是美國,看世界上其它發達國家,也是如此的結論。
是以,從理論到現實,目前都沒有什麼科學證據支援使用手機會緻癌,大家不用過度緊張。
真正危險的電離輻射在哪裡
身邊常見的都是非電離輻射,不緻癌。那到底哪些輻射是電離輻射,真正可能緻癌呢?
首先,核輻射肯定是危險的。日本二戰時核彈爆炸,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漏,都直接造成了大批癌症患者。但我們通常接觸不到核彈或者核廢料,真正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電離輻射主要是下面三類:
陽光中的紫外線
皮膚癌是歐美最常見的惡性良性腫瘤類型,每年有幾百萬人被診斷為各種皮膚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有個不好的習慣--狂熱愛好日光浴。紫外線屬于電離輻射,長期暴曬,會顯著增加皮膚癌風險。大家如果常去陽光強烈的海邊或高原,一定要注意保護。
天然放射元素
大自然中存在很多天然放射性元素,比如鐳-226、钍-232、氡氣等,它們廣泛存在于石頭、土壤和空氣中,家裡如果裝修用了天然石料,一定要看一下檢測報告。氡氣無色無味但具有放射性,特别容易在密閉地下室聚集。它是美國肺癌發病第二大原因,僅次于吸煙。是以,房間通風很重要。在中國,房子多為高層,是以氡氣富集相對較少,但有錢住别墅的同學們記得檢測一下。
醫用輻射
X 光,CT、PET、放療等,都會産生電離輻射。當然,每一次的輻射量是不高的,并不會緻癌。如果生病了,需要确診或治療的時候,該用還得用,因為利大于弊。但健康人,尤其是兒童,做這類檢查一定要謹慎,不要簡單認為做 CT 的體檢才是高大上。
總而言之,我們身邊充滿了輻射,絕大多數是無害的非電離輻射。隻要大家了解并規避真正有風險的電離輻射,比如塗好防曬霜,注意室内通風,避免接受不必要的放射性檢查等,就沒啥好特别擔心的。
對了,5G 網絡也屬于非電離輻射,不會緻癌。大家仔細看看留言時間,樹葉掉下來,可能因為秋天到了吧。
本文合作專家
本文稽核專家
策劃制作
原發于:《鳳梨因子》公衆号 | 監制:Feidi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