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月十四詩詞六首:正月十四夜,如何月便團

詩詞六首,看看宋朝的正月十四試燈節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風俗古老,這是自漢朝以農曆一月作為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日,從先秦流行的民間祭月和祭火傳統,在漫長曆史過程中,融合佛道,形成了巨大的早春民俗。民間在這天,用燈火點亮人間,燈月交輝,喜慶吉祥。

在唐朝,以道教為國教,正式将正月十五叫作“上元節”,官方和民間此日同慶,長安和洛陽解開宵禁,燈火通明,笙歌鼎沸,人們四處踏春,燈火璀璨,通宵達旦。

宋朝開國之後,有相對太平安穩的時期,此時上元節已經擴充到正月十四到正月十七,官方放假三天,而民間的歡快則延續更久,涵蓋了整個正月。

那麼宋朝的正月十四,為什麼也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呢?

正月十四詩詞六首:正月十四夜,如何月便團

一,從民俗來講,經濟的繁榮和穩定,一天肯定不能承載更多的内容,燈節的正規日子雖然是正月十五,但是提前工作早已經完備,是以就形成了正月十四,叫作試燈節的說法,點燃的燈火怎麼會熄滅呢?相反這是将燈市提前,許多人可以提前看燈,許多安排,比如同僚間的慶祝,親戚間的相聚,都可以提前。所謂試燈,隻是一個說法而已。無論從民俗還是經濟上來講,已經是人流攢動,節日氣氛爆棚了。

二,從月亮的月圓周期來講,雖然通常認為十五的月亮是正圓,實際由于實際天象的原因,最飽滿的月亮有可能提前在十四,也有可能延遲到十六或者十七。是以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七,都是看月亮的好日子。

三,從早春季節氣候上來講,此時風雲多變,陰晴不定,但是上元節實際的熱鬧從正月十四延伸到正月十六和十七,兼顧了很多人的時間和經濟,就算正月十五那天有雨,總不會天天有雨,也讓人們慶祝的心情得到釋放。

正月十四詩詞六首:正月十四夜,如何月便團

“正月鬥杓初轉勢。金刀剪綵功夫異。

稱慶高堂歡幼稚。看柳意。

偏從東面春風至。

十四新蟾圓尚未。樓前乍看紅燈試。

冰散綠池泉細細。魚欲戲。

園林已是花天氣。” 北宋 · 歐陽修《漁家傲 其一 》

正月自然是一個有衆多節日的好月份,過年,立春,人日,正月十五。雖然季節的春天剛來,人間的熱鬧和迎春非常飽滿,你看看那頭上戴的,身上穿的,無不争奇鬥豔。尤其是宋朝,男女流行重大的節日簪花,花枝滿頭,若是早春時令花少,那也難不住巧手的女性,用各種紡織品做成絹紗花朵,裝點在頭上,一片喜氣洋洋。

男女老少歡度新年新春,更何況,這樣的日子,看見東風來,一切欣欣向榮。

雖然正月十四,并不是月亮最圓的日子,但是家家戶戶紅燈籠已經點上,說是叫試燈,實際讓人眼睛驚豔。

比如園林中已經挂滿了紅色的燈籠,池塘冰開,遊魚戲水,梅花開遍了園林,當然點綴梅花梢頭的是無數的紅燈籠,還有絡繹看燈賞春的遊人。

雖然上元節的正經節日是十五,可是人間的熱鬧早已經提前。

正月十四詩詞六首:正月十四夜,如何月便團

“都人行正樂,天氣忽微陰。

盡恐明朝雪,如何此夕心。

輪蹄迷道遠,鼓吹亂更深。

我獨甘幽靜,青燈照苦吟。” 宋 · 孔平仲《正月十四夜》

這也是北宋的正月十四,都市裡的人正忙着遊春看燈。所謂行樂,是指遊玩散步這種娛樂。宋朝和明朝流行上元節,穿着白色的衣裳,提着燈籠,出來行走,這種風俗在明清兩代更為盛行,稱為“走百病”,幾乎一晚上遊完全城。

宋朝的正月十四,街上已經到處是人了,大家提着燈籠,一邊走,一邊看燈,一邊說笑。忽然間,天色陰沉下來,且雲氣寒冷。

都害怕明天下雪,結果更多的人出來,加入了散步看燈的隊伍,簡直這是正月十五的正日子一樣熱鬧。

馬車滞留停留在很遠的地方交通阻塞,而半夜裡還有笙箫的狂歡,擔心明天有雪,簡直傾城出動,在街上狂歡。

而恰恰這個詩人不想趕這個熱鬧,獨自留守在家中。這是難得的鬧中有靜,他聽着市聲,起伏的鞭炮聲,獨自在家裡的燈下做詩。這也好,因為寫得很客觀。可以想得出他的妻女是怎樣匆忙出門趕熱鬧的。他帶着點無奈和嘲諷。

确實,對于大男人來講,正月十四的熱鬧有那麼好看嗎?又沒有月亮,不過是人看人罷了。但是,這也就是傳統佳節的快樂,就是要這麼多人,一起快樂呀。一城的人陪你散步,一街的燈火照耀,一年也就這幾天哦。

正月十四詩詞六首:正月十四夜,如何月便團

“燈光暖熱夜催春,天半樓開飲近臣。

馳道橫頭起山嶽,露台周匝簇朱輪。

隔簾豔色多相照,下馬輕豪各競新。

我已暮年殊趣向,濃油一盞桉邊身。”北宋 · 梅堯臣《和王景彜正月十四夜有感 》

天子賜宴群臣并且看燈,也提前到了正月十四。

這當然還在年節當中,天子宴請的地方,是皇宮靠近宮外馬路的高樓,在高樓之下,寬闊馬路的盡頭,搭建了巨大的露台和燈山。

重臣率領家人,接到皇帝的宴請,朱輪馬車停滿了城樓下。

貴婦和官員錦繡衣裳,珠光寶氣,盛裝走進來,不亞于選美大會。

在這樣的場合,梅堯臣一身官服就顯得寒碜了,況且很可能他沒有帶夫人前來。

他老了,又不能不參加這樣的聚會,但他的心情卻融入不了,獨自端着一盞濃茶,靠在柱子上,看着這些新貴和麗人。

他或者覺得這樣的盛大頗為奢侈吧,又或者隻是自己不再年輕,現在隻是一個湊數的老官員,先示皇帝對他的恩恤,重要的場合沒有忘記他。

梅堯臣出身貧寒,以直著稱,他的冷眼裡,多有憂患。和皇帝願望的那種太平盛世的氛圍格格不入。

正月十四詩詞六首:正月十四夜,如何月便團

“鳳燭星球初試燈。冰輪碾破碧棱層。

來宵雖道十分滿,未必勝如此夜明。

留上客,換瑤觥。任教樓外曉參橫。

春風從舊偏憐我,那更姮娥是故人。” 宋 · 朱敦儒《鹧鸪天 其九 正月十四夜》

正月十四是試燈節,也就是這夜很多人家裡開始挂燈,雖然熱鬧的景點一定璀璨,但是正是有時間的從容,是以正月十四的燈,通常不會是最絢爛。

但是很多聚會都在此夜開始進行了,比如朋友間的。家庭的則集中在正月十五。

但是正是這樣,十四的月亮升起來時,好像沒有十五日那麼圓滿,但是正是此夜燈火稍微,反而更能顯出月色的清美皎潔。

是以他用了一個對比,十五的月亮雖然最圓,但是人間燈火最盛,反而壓過了月色,是以我覺得此夜最美最好。

在這樣的樓上喝酒,可以看到燈光,又可以看到月色明麗。

更重要的是席上的美女還是舊相識,這場春夜春月宴,就别有情感的滋潤和飽滿了。

花未全開月未全圓,故人相守,分外有着美好。

正月十四詩詞六首:正月十四夜,如何月便團

“正月十四夜,如何月便團。

似知吾輩出,預借上元看。”南宋 · 楊萬裡《溪邊月上二首 其一 》

喜歡楊萬裡的俊朗。

你說正月十四的夜晚,為什麼月亮這麼圓呢?

他此時和朋友遠離城市,在溪流邊賞月。

他是明知故問。他父親最喜歡研究易經,楊萬裡自然比别人懂得更多的天文知識。

他就是特地選擇在正月十四來看一年最美最圓的春月,看他選的地方,溪水玩月。

他騙得過别人,騙不過我。

比如他騙同行的人說,這月亮一定是看到我們出來,特地将明天的圓,挪到今天了。

實際上,他遠離塵世,特地來看這月亮,是有備而來。

楊萬裡一生樂觀,是繼承了他父親那種睿智,每每從低谷中看到生機。熟讀易經的他自然知道月相盈虧,甚至比别人更在意真正的良辰美景,這是自然給予他的知識和财富。

他大抵也懶得說清十五的月亮為何十四圓。

月在心中。

正月十四詩詞六首:正月十四夜,如何月便團

“去年風雨暗元宵,今歲懸知月色饒。

突兀一燈離海峤,蒼茫萬點赴星橋。

足聲殷地仍車馬,人語喧天更鼓箫。

定是封夷畏娥婺,斷無輕吹一絲搖。”南宋 · 項安世《正月十四夜月色奇甚 》

上元節,世俗的人看燈,好靜的人賞月。

是心中有月,才會在意這早春的圓月。

去年的風雨,整個元宵節都是黯淡的,我怎麼知道今年的月色這麼美好?

仿佛是一盞明燈,忽然離開了海岸線,這樣奇麗的月色,讓很多人提着燈籠湧向海邊的觀景橋,遠遠看去,就像流星逐月一樣。

我俯瞰下去,看見街道上有無數的車馬,人語喧嚣,更有音樂奏起。

但是這都不影響這輪月亮的皎潔美麗,空氣中一點風都沒有,就看見這輪春月,穩穩升到了天頂,像夜明珠一樣璀璨晶瑩。

從這裡可以分析出,這是雨後天晴的月色,因為詩人并不能肯定是否可以看到此夜的月亮。

正是這種不确定中,晴朗的夜空,春月升起,給人意外的驚喜。

這裡也可以看到,正月十四,賞燈賞月活動就已經開始。

正月十四詩詞六首:正月十四夜,如何月便團

宋朝之後是元朝,盛大的中元節被壓抑了。到了明清兩代又恢複,作為民俗大節,賞燈的風俗被強化,賞月則淡化了,變成另外一種形式,就是吃湯圓,賞燈,看煙花。

不過,當代自然環境保護得這麼好,新春新月圓的美,如果是天晴,可不要錯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七都是最美的賞月夜,讓那春天的月光,沐浴你我吧!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