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靜的孩子,為什麼可能更聰明?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靜的孩子,為什麼可能更聰明?

過年的幾天,免不了帶着雙胞胎兄弟走訪了親友,參加了幾場聚會。

嘴甜愛笑的弟弟,被長輩們連連誇贊:“這孩子真聰明呀!”“細毛真可愛!”“細毛太懂事啦!”有幾個親戚還私下問我們夫妻:“平時是弟弟更聰明些吧?”

我們隻是尴尬微笑,搖搖頭,小聲回答:“大多數時候,哥哥更聰明更厲害。”

然後衆人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再看下在一邊安安靜靜的哥哥右右。

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發現生活中讨喜的一般是活潑、嘴甜的孩子,而實際上,被忽視的安靜孩子,往往是隐藏的“學霸”。

是什麼原因導緻了這種“錯覺”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靜的孩子,為什麼可能更聰明?

1

安靜的雙胞胎哥哥,在各方面“吊打”活潑的弟弟

我家雙胞胎兄弟,一直在同一個屋檐下長大,沒有分開過。出生就有明顯的性格差異,弟弟月子裡就會沖人笑,幾個月時家人都愛逗得他咯咯地笑。一開始,哥哥在各方面都顯得木讷很多。

但到了3歲時,我開始給孩子教一些東西,兩兄弟的情況就反過來了。

學古詩,五言絕句,基本是我帶着讀一遍;再給孩子講一遍每一句詩的意思,整首詩的意境,詩人當時的生活處境;再帶着兩兄弟一句句誦讀3遍。哥哥這時就能背出整首古詩,大緻意思也能說出一二。

弟弟了?結結巴巴再學個20分鐘,我再糾正各種發音,最後隻能我放棄。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靜的孩子,為什麼可能更聰明?

小貓和媽媽一起釣魚,它總是去抓蝴蝶、抓蜻蜓,沒釣到魚

背單詞,用最傻的方法:看單詞卡片教孩子,讀過幾遍,哥哥10個單詞能認得出7、8個。在強化複習下,幾天後,半個月,幾個月後再問,哥哥也能記得七、八成單詞。

弟弟一般學得慢,忘得快,基本我是在給弟弟鞏固,哥哥去其他房間玩積木啦。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靜的孩子,為什麼可能更聰明?

你要說這是語言學習,可能哥哥是強項。那看看思維上吧!

我教孩子認時鐘,就認幾時整,幾時半。過一陣子再講,兩兄弟都不太熟悉了,我就再講。再講過一遍後,哥哥就明白了看長腿哥哥分針是指12,還是指6,認識是“整”,還是“半”。

弟弟反複講,還是一頭霧水,似乎總不開竅。

哥哥平時會自己獨立玩玩一套邏輯思維遊戲,弟弟是玩一下,基本剛攤開就不玩了。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靜的孩子,為什麼可能更聰明?

你說活潑的孩子運動能力應該好些吧?

沒錯,哥哥協調能力不太好,有時跑着跑着還會摔跤。

兩兄弟學了一年打籃球。開始明顯弟弟打得好些,什麼新動作都能很快學會。哥哥本身是左撇子,有時左右手都得想半天是哪個,什麼都慢半拍。

但現在哥哥每次打籃球,控球力度都比弟弟好不是一點半點。我沒有給哥哥加課,教練也沒有。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靜的孩子,為什麼可能更聰明?

你要說悟性吧,其實哥哥基本屬于慢半拍甚至慢一拍那種,學習的初級階段基本都是憨憨的樣子,但肉眼可見的努力和進步。

可幼兒階段,哥哥這種安靜型的“學霸”,沒法顯山露水,外人甚至家裡一起居住的所有長輩,都會更喜歡弟弟這種孩子,認為弟弟更聰明。

2

為什麼大家會覺得活潑外向的孩子更聰明呢?“錯覺”是怎麼産生的呢?

弟弟有個很大的優點:自來熟。

上個周末,帶倆孩子上了寒假後的第一次籃球課。回家路上,弟弟看到籃球課的一個同學在前面(這個孩子有1個半月沒見了),他開心地大喊同學的名字。

那個孩子搞不清楚狀況,回頭問弟弟:“幹嘛?”多虧他媽媽機智,說了句,“再見”吧!

然後弟弟也開心地和這個同學說“再見”。剛一起打過籃球,最多一周見一次,離開一會又能如此親密地打招呼,打招呼後隻為說一聲“再見”。

弟弟的這種熱情,确實有一定的感召力,老師和同學評價也很高(同學的評價,是哥哥回報的,應該比較真實)。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靜的孩子,為什麼可能更聰明?

社交型人格的孩子,受人歡迎,大家自然也覺得外向的孩子更聰明。比如《憶江南》這首詩,他和哥哥都能背,但老師問誰願意上台表演節目時,全班經常隻有弟弟舉手。後來就成了他教全班背《憶江南》,還給同學們講詩詞的故事。小朋友一臉崇拜。

弟弟心細,周圍有什麼新鮮事物,總能最先發現,哪怕家裡多了一箱衛生紙。

心細自然也就體貼暖心些。我右手前陣子摔傷了,弟弟每次牽我右手,總會問我:“媽媽,你手好些了嗎?還痛嗎?”然後溫柔地輕輕牽着我。

哥哥呢?即使我再三提醒,他也是直接一手抓過來,我真是懼怕的。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靜的孩子,為什麼可能更聰明?

社交能力強、心細,這兩點不都是優勢嗎?

是的,是優勢。但從另一方面看,也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會在情感上投入很多的時間,會因一點小事就哭鼻子(我家弟弟是如此)。

喜歡新鮮事物,但每件事物的持久性都不強,專注力不夠,就無法發展專業性。在基礎學習階段,專注力又是非常重要的。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靜的孩子,為什麼可能更聰明?

蒙台梭利說:“注意力和專注力标志着兒童内在生命的成長。”

個性活潑或者調皮好動的寶貝,天生就不如安靜的孩子專注力高,這點大家還是公認的。

而鍛煉專注力,可以多鼓勵孩子在特别有興趣的方面,盡量每次多玩一會。

比如走迷宮、畫畫、玩積木、看繪本(喜歡哪類書就看哪類型),這些活動都可以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不推薦長時間看電視。

我們更需要鼓勵和關注的,其實反而是家裡安靜“弱勢”的那個孩子。

3

安靜的孩子,需要家長的一頓“彩虹屁”

我家哥哥右右偏向5号探索型人格,生活中喜歡做個“觀察者”。他表面上話不多,但很多事情非常清楚,邏輯性也很好,和我們夫妻争辯,有時候我們還不一定能赢。

他比較冷靜、分析力強,确實比弟弟也更好學。“悶騷”的他,喜歡默默觀察然後“一語道破”。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靜的孩子,為什麼可能更聰明?

在還沒上學的幼稚園階段,沒有成績可以拿出來講,各方面他在外在表現上毫無優勢,毫無展現力,這樣很難幫助孩子樹立自信,經常會形成“弟弟更被喜歡,弟弟更聰明”的想法。

這時候,我們家長怎麼做,就至關重要了!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感受,很多時候都是父母的态度決定的。”

家長平時要學着變着法子誇孩子,至少在公共場合,他人诋損孩子“害羞”、“不愛說話”、“不叫人”等等時,不要跟着附和他人。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靜的孩子,為什麼可能更聰明?

在别人拿兩個孩子做比較時,尤其是家裡的兄弟姐妹比較時,不要看不到安靜的孩子的優勢。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過:

“人性的本質是渴望欣賞,孩子尤其渴望欣賞。

欣賞能讓孩子長成參天大樹,貶低能讓孩子枯萎畸形。”

結語

不管孩子個性開朗,還是沉靜,都有着好的一面,也有着需要家長引導的一方面。

心理學家塞德茲說:“人如陶瓷,小時候會形成一種雛形。”是以父母引導的作用尤顯重要。

願每個孩子都能被看到、被愛護!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靜的孩子,為什麼可能更聰明?

(部分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