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抟老祖:從“亂世隐者”、到“理學先師”,再到“道教睡仙”
文/老張在路上
宋太宗趙光義端拱元年(988年),大宋朝著名道士,隐居華山毛女峰下張超谷中的名滿天下的“希夷先生”陳抟對弟子賈德升說:“你在張超谷鑿石為室,我将要在那裡休息。”第二年秋天弟子鑿石為室後,陳抟寫了一封幾百字奏表,上疏大宋朝皇帝趙光義,說:“我氣數将盡,聖朝難以依戀,随後将在這個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蓮花峰下張超谷中。”
端拱二年(989)七月二十二日,陳抟化形于石室中,享年118歲。
陳抟化形之地的張超谷,史料上一說位于華山毛女峰之東北。《後漢書·張楷傳》載:“張楷字公超,隐居弘農山中(即華山),學者随之,所居若市。後華陰山南遂有公超市”,也稱“張公市”。又因張楷好道術,能作“五裡霧”,又稱公超市為“霧市”。 《續夷堅志》卷二有“陳希夷靈骨”一則:“華山張超谷,陳希夷靈骨在焉。山徑險絕,下臨無地。河中李欽叔嘗至其處。陳骨長大,異于今人,堅重腴瑩如青玉。道力所至,具見于此。弟子某,遺骸亦在其旁,以陳比之,仙凡為不侔矣!”
另一說張超谷在華山蓮花峰下,《宋史·陳抟傳》:“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抟手書數百言為表,其略曰:‘臣抟大數有終,聖朝難戀,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蓮花峰下張超谷中。’”
蓮花峰又稱西峰,是華山最秀麗險峻的山峰,因位置居西得名,是華山主峰之一。峰頂翠雲宮前有巨石狀如蓮花,故又名蓮花峰。
張超谷之是以出現毛女峰和蓮花峰下的不同說法,大概隻是因為觀察角度不同的原因,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也。
無論是毛女峰下還是蓮花峰下,張超谷都在華山下。而陳抟,這位被後人稱為“陳抟老祖”的身曆晚唐、五代、北宋,活了将近120年的道士,終于羽化成仙,完成了他從一名“亂世隐者”、到“理學先師”,再到“道教睡仙”的飛升之旅。
一
如同陳抟的化形之地有不同說法相似,陳抟的出生之地說法更多。在這個到處打名人故裡牌,連小說人物西門慶孫悟空出生地都有各地方争奪故裡地标一樣,總結起來,陳抟出生地大概有如下幾處說法:
一是陳抟為“谯郡真源”說。
北宋楊億口述《楊文公談苑》稱:“陳抟,谯郡真源人,與老聃同鄉裡,生嘗舉進士不第,去隐武當山九室岩辟谷練氣。”
北宋張方平在《樂全集》卷三十三《華山重修雲台觀記》中,轉述“國書陳抟傳”對陳抟籍貫、生平的記載:“慶曆初,某領史官,嘗閱國書,見抟本傳雲:‘傳字圖南,毫州真源人,始四五歲,戲渦水之濱,有青衣媳 召至懷中乳之·····’”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記載說:“帝召華山隐士真源陳抟,問以飛升、黃白之術。”
宋人李焘《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說:“抟亦真源人,然少微志尚清潔,專奉科儀,抟嗜酒放曠,雖房間密迩,未嘗往來。”
元脫脫《宋史·陳抟傳》記載說:“陳抟字圖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歲,戲渦水岸側,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聰悟日益。”
這裡的“真源”又有兩種說法,學者一般認為,此“亳州真源”即今河南省鹿邑縣,有人将之具體到太清宮鎮陳竹園村。也有稱該地在安徽省亳縣(後為亳州市),具體位于今毫州市谯城區十八裡鎮陳莊村。事實上河南省鹿邑縣、毫州市谯城區的這兩村均在渦河之濱,相距不遠。
二是陳抟為“西蜀崇龛”說。
北宋李宗谔編《祥符圖經》分冊《普州圖經》記載:“陳抟,字圖南,崇龛人。”“既長,辭父母去學道”。
南宋王象之的《輿地紀勝》記載:“欽真觀,在安嶽縣之崇龛鎮,即陳希夷故宅。”“希夷故宅,在安嶽縣崇龛鎮二裡,國初,即其宅為靈山觀。宣和間,賜額‘欽真’。”
宋人馮叔豹的《過崇龛寨題希夷宅》一書中也說:“希夷故宅,在安居縣崇龛鎮二裡,國初,即其宅為靈山觀,宣和間賜額‘欽真’”。
明代文學家楊慎在他的《太華山歌送陳子學巡方三泰》詩中寫道“君家老仙舊隐處(自注陳希夷崇龛裡人),丹垆石榻荒蒼台”。
《潼南縣志》鄉賢一章中,首列其名,并記稱:“陳抟,普州崇龛裡人,長興中舉,進士不第,遂離家隐居于武當九室岩。”
此一說也有兩處在争,一為今四川安嶽,一為今重慶市潼南區崇龛鎮。雖然此說争者分處兩省市,但從地圖上看,兩地距離也并不遠。
除了以上兩種主要說法外,陳抟的籍貫,還有其他說法,例如西洛(今河南省洛陽市洛水西)說、夔州府(今重慶奉節)說。
筆者贊同真源說,不為别的,因為道家先祖老子正是出生于此地,道家另一位始祖人物莊子出生地也離此地不遠,道家本源的氛圍和環境正是陳抟身為道士的培基之本。不過這也是筆者個人所見,歡迎争鳴。
二
公元871年,陳抟出生于谯郡真源,字圖南,号扶搖子,據傳說先後被四個皇帝召見,分别有三個皇帝賜号“清虛處士”“白雲先生”、“希夷先生”。
陳抟最早闖出來的名頭,是“亂世隐者”。
陳抟出生時,還是大唐朝唐懿宗李漼鹹通年間。鹹通十二年(871年)十月十日出生,如同其他仙人皇帝和達官貴人們出生時或兒童時代就籠罩一層傳奇色彩一樣,陳抟四五歲時,在渦水岸邊遊戲玩耍,有青衣老婦給他哺乳,從這以後陳抟日益聰明穎悟。這一奇異之處,連正史《宋史·陳抟傳》也載入史冊:“始四五歲,戲渦水岸側,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聰悟日益。”
其實在我看來,撥開神話傳說的迷霧,回歸正常思維,陳抟出生應該是殷實之家,家中請有乳母,再加上那個時代對能夠傳宗接代的兒子的寶貝和寵愛,找一個乳母讓兒子吃奶到四五歲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接着上文的一段史料記載,《宋史·陳抟傳》:“及長,讀經史百家之言,一見成誦,悉無遺忘,頗以詩名。”
能夠培養兒子讀經史百家,在晚唐那樣的亂世,并不是窮困老姓之家。
陳抟和皇帝牽上關系,最早是唐僖宗時代。
唐僖宗李儇,本名李俨,唐懿宗李漼第五子。李俨初封普王,熱衷遊樂,擅長打馬球。唐鹹通十四年(873年)七月,懿宗病重。懿宗彌留之際,在宦官田令孜等人擁戴下,成為皇太子,改名李儇。鹹通十四年七月二十日,即皇帝位于柩前,時年12歲。
李儇在位期間,權宦田令孜把持朝政,政局日益混亂,引發王仙芝、黃巢起義。長安失落後,李儇逃亡蜀地。期間,調動各鎮節度使平定黃巢起義,傳回長安。
唐光啟年間,李儇經過河中節度使王重榮鹽池之争和襄王之亂,身體每況愈下。光啟四年(888)二月,僖宗在拜谒太廟以後,舉行大赦,改元“文德”。三月三日,僖宗得“暴疾”。臨終傳位于弟弟李晔,即唐昭宗。
四川資陽安嶽縣人物網站有短文說,唐光啟四年,也就是唐僖宗李儇死的這一年,陳抟應召入阙,與僖宗答對自如。僖宗欲留抟在朝中供事,抟辭謝不仕,故賜“清虛處士”。
而實際上,長安襄王李煴事變平息後,田令孜被貶斥。而被田令孜挾持到興元(今漢中)的唐僖宗李儇開始第二次傳回長安。光啟三年(887)三月返京的隊伍剛剛到達鳳翔(今陝西寶雞),節度使李昌符以等待長安宮室修繕完工為名強行滞留唐僖宗李儇。到了六月,天威軍與李昌符發生火拼,李昌符進攻僖宗行宮,兵敗出逃隴州,僖宗命扈駕都将李茂貞追擊。七月,李昌符被斬。
光啟四年(888)二月,病中的僖宗終于又一次回到長安,到三月死在長安宮中。已是行将死亡的唐僖宗李儇哪裡會有時間和精力去召見一個此時年方17歲的讀書人,而且還賜号表彰。
這個資料,顯然隻是小說家言罷了。
對于陳抟早年的經曆,《宋史·陳抟傳》:“後唐長興中,舉進士不第,遂不求祿仕,以山水為樂。”
五代時,雖然戰亂不息,但仍斷續有科舉考試。五代循唐制,進士科之外,還有明經、明法、童子等科,稱為諸科。五代從後梁開平二年開科取士,到五代結束,除後梁、後晉停科考數次外,基本都按時舉行。每科進士少至4人,多至25人。而諸科考取人數都要少于進士科。
後唐長興(930年-933年)是唐明宗李嗣源的年号,共計4年。有具體史料記載的,後唐長興三年(932年)取進士8人,而諸科達81人,開諸科取士多于進士的先例。
陳抟如果在後唐長興中參加科舉考試,也隻能是公元932年這一年。此次考試,取進士8人,顯然沒有時年已經62歲的陳抟,滿腹才華的陳抟名落孫山。
亳州市人民政府網站有陳抟介紹文章,文中說:“後唐時,唐明宗下‘手诏’召見陳抟,并賜号‘清虛處士’,還賜他3名宮女,但他認為明宗不是同路人,于是讓宮使給明宗帶去一首詩,悄然遁去。其詩日:‘雪為肌膚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到來。處士不解巫峽夢,空煩雲雨下陽台。’”
明宗下“手诏“召見陳抟,也隻能在陳抟落第這一年,即公元932年,因為第二年十二月,即後唐長興四年(933)12月15日,李嗣源駕崩于大内雍和殿。轉過年就是後唐李從厚和李從珂時代了。
至于後唐明宗李嗣源為何要召見一個落第的老年考生,是不是因為陳抟在後唐朝很有名氣?如果名氣很大,又為何考進士不第,因為正史沒有記載,也隻能暫且聽之了。
三
公元932年後,老考生陳抟開始了他“隐士”加“修仙”的生活。
《宋史·陳抟傳》:自言嘗遇孫君仿,皮處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語抟曰:“武當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樓焉。因服氣辟谷二十餘年,但日飲酒數杯,後移居華山雲谷觀,又止少華石室,每寝處,多百馀日不起。”
從後唐長興三年(932)落第,到後周顯德三年(956),24年間,曆經後唐、後晉、後漢、後周4個朝代,9個皇帝,陳抟活成了傳奇。
後唐清泰二年(935年),陳抟隐居武當山九石岩,在那兒陳抟服氣辟谷修道,隻是每天飲幾杯酒而已。後陳抟移居華山雲台觀,又再次移居少華山石洞中。每當他睡覺時,多是一百多天不醒。
關于睡覺修道,陳抟自己大概也很得意,他有多首詩都寫過自己這種獨特的修道方式。比如《對禦歌》:臣愛睡,臣愛睡。不卧庫氈,不蓋被。片石枕頭,蓑慶鋪地。震雷掣電鬼神驚,臣當其時正酣睡。閑思張良,悶想範蠡,說甚孟德,休言劉備。三四君子隻是争些閑氣,争如臣向青山頂頭,白雲堆裹,展開眉頭,解放肚皮,但一覺睡。管什玉免東升,紅輪西墜。
其他還有《贈金勵睡詩二首》:
其一
常人無所重,惟睡乃為重。
舉世皆為息,魂離神不動。
覺來無所知,貪求心愈用。
堪笑塵中人,不知夢是夢。
其二
至人本無夢,其夢本遊仙。
真人本無睡,睡則浮雲煙。
爐裡近為樂,壺中别有天。
欲知睡夢裡,人間第一玄。
《與毛女遊》:
藥苗不滿笥,又更上危颠。
回指歸去睡,相将入翠因。
除了睡覺修道外,在這二十多年亂世裡,陳抟開始了他的著書寫作生涯,他的學術思想,主要貢獻在以下幾方面:
《易》學方面。陳抟的《易》學受《周易》經傳、《易緯》的影響,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龍圖序》、《太極陰陽說》、《太極圖》和《先天方圓圖》等,但據學者研究,流傳的著作托名者居多。
内丹學方面。隋唐内丹道流多征引《老子》“專氣緻柔”等語為典要,這是陳抟學術思想的主要來源。陳抟将内丹理論系統地建立在對《老》與道家易的闡發上,他以老莊易相發明的思想方法,深受先秦道家與王弼及唐人的影響。陳抟著有《陰真君還丹歌注》、《胎息訣》、《指玄篇》等。
文學方面。有《三峰寓言》、《高陽集》、《釣潭集》、《詩評》等,他還著有詩詞600多首。
佛學方面。有《觀空篇》。
相學方面。有《龜鑒》、《心相篇》等。
從以上學術思想可以看得出來,陳抟“淹通三教”,獨樹一幟:傳河洛數理,創先天易圖,開象數宋門,奠理學基礎。近代著名學者蒙文通《古文甄微》評價:“圖南不徒為高隐,而實博學多能;不徒為書生,而固有雄武之略。真人中之龍耶!方其高卧三峰,而兩宋之道德文章已系于一身。”
這個評價,雖有過譽之語,也算言之有物。
四
“周世宗好黃白術,有以抟名聞者,顯德三年,命華州送到阙下。留止禁中月餘,從容問其術,抟對曰:‘陛下為四之主,當以緻治為念,餘何留意黃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責,命為谏義大夫,固辭不受。既知其無他術,放還所,沼本州長吏歲時存問。五年,成州史朱憲陛辭赴任,世宗令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賜抟。”這是官修正史《宋史·陳抟傳》明文記載的陳抟被皇帝的第一次正式召見。
宋朝天下是從後周柴榮後人手裡奪來的,是以柴榮雖然雄才大略不次于趙氏開國二帝,但宋朝正史對柴榮也有污名化問題。比如這裡所說“周世宗好黃白術”,似乎周世宗柴榮很貪婪愛錢,是以召見陳抟來朝,隻是為了讓陳抟顯其弄錢的法術。
事實上周世宗柴榮召見陳抟的顯德三年,是公元956年,柴榮詢問其“黃白術”,隻是因為周世宗為擺脫南北受敵的威脅,完成統一大業,采納大臣王樸提出的先南後北的方略,親征攻南唐。因為戰争是需要大筆花錢的,是吞金獸,因為連年戰亂,後周國庫也并不豐厚。如今聽說治下有隐士能知飛升黃白之術,正好可以為國所用,是以才有世宗皇帝開口詢問“來錢之術”。
而陳抟并沒有“聚寶盆”一樣的法器,也空手變不出錢來,是以隻能以政治正确的大道理來應對皇帝。也幸虧陳抟遇到了好脾氣的後周世宗,聽了這種硬怼之言,也不生氣,甚至還想任命陳抟當官。直到顯德五年(958年),還賞賜這位“陳半仙”物品。其實陳抟此時已經是85的老頭子了,也幸虧陳抟有自知之明,沒有當了這個皇帝親口封的官。不然他可能是中國古代史上年紀最大的初任官。
陳抟沒有當後周的官,民間傳說被世宗皇帝賜号“白雲先生”。 據說他辭别後周世宗皇帝時,寫下《歸隐》一詩:
十年蹤迹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陌縱榮争及睡,朱門雖貴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見笙歌聒醉人。
攜取舊書歸舊隐,野花啼鳥一般春。
公元977年,即北宋太平興國二年,此時,後周在17年前變成了大宋,大宋朝開國之君趙匡胤也在上一年,即公元976年農曆十月二十,在令人懷疑的“斧聲燭影”中死去,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登基成為宋朝第二位皇帝,改元太平興國。這才有了太平興國二年的宋朝皇帝召見陳抟,此年陳抟106歲。
在民間傳說裡,趙匡胤在當皇帝前行走江湖時,幾次見過陳抟,并且和陳抟下棋還輸了華山。後來趙匡胤當上了皇帝,降旨免去華山所有田賦。但傳說畢竟是傳說,至于趙匡胤當年是不是見過陳抟,并無真正的史料記載。
而宋太宗趙光義召見陳抟,是有明文記載的。《宋史·陳抟傳》:“太平興國中來朝,太宗得之甚厚。九年來朝,上益加禮重,謂宰相宋觀等曰:‘抟獨善其身,不幹勢利,度其本近百歲。自言經承五代離亂,幸天下太平,故來朝觐。與之語,甚可聽。’因遺中使送至中書,琪等從容問曰:‘先生得玄默修養之道,可以教人乎?’對曰:‘抟山野之人,于時無用,亦不知神仙黃白之事,吐納養行之理,非有方術可傳。假令白日沖天,亦何益于世?今聖上龍顔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古今,深究治亂,真有道仁聖之主也,正君臣協心德興化緻治之秋,勤行修練,無出于此。’琪等稱善,以其語白上。上益重之,下诏賜号希夷先生,仍賜紫衣一襲,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雲台觀。上屢與之屬和詩賦,數月,放還山。”
細品這段文字,有以下幾點可以回味。趙光義在“斧聲燭影”疑案中當了皇帝後,共召見了陳抟兩次,頭一次是太平興國二年。雍熙元年(984年),當年改元,改太平興國為雍熙,太宗再次召見陳抟,賜“希夷先生”稱号。
最可玩味的是陳抟的那一番言語,特别是對趙光義的贊頌,直接以近乎神仙般人物的長者之口,告訴大家,宋太宗本就是真龍降世,“今聖上龍顔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古今,深究治亂,真有道仁聖之主也。”
這在宋人筆記中多有記載,明清小說也加以引用。
《水浒傳》中,開篇時寫道:
“那時西嶽華山有個陳抟處士,是個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風雲氣色。一日,騎驢下山,向那華陰道中正行之間,聽得路上客人傳說:‘如今東京柴世宗讓位與趙檢點登基。’那陳抟先生聽得,心中歡喜,以手加額,在驢背上大笑,颠下驢來。人問其故。那先生道:‘天下從此定矣!正乃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
趙匡胤陳橋兵變,一個帶兵的大将欺負先主留下來的孤兒寡母,在古人的道德觀裡,就是“得國不正”,北宋王朝建立以後,關于王朝的合法性方面,想了很多辦法來粉飾“得國正确”,比如不承認五代正統地位、說郭榮為柴榮等等。
而陳抟老祖的驢身上摔下,以神仙之口演說“得國天意”,正是宋朝人的把戲。
此外,在《說嶽全傳》中,陳抟見到天上有五色祥雲,大笑說:“好了,好了!莫道世間無真主,一胎生下二龍來。”
這也正是為趙光義現身說法的。
趙光義召見陳抟4年後,活了一個多世紀的陳抟死去,再往後,他在傳說中就成了神仙。他的徒弟中,最有名的是火龍真人,又稱作火龍先生。火龍先生有個著名的弟子,大名張三豐。
張三豐在終南山修道,使他得道的是火龍真人。張三豐在《蟄龍吟》最後幾句道:“天将睡法傳圖南,圖南一派俦能繼,邋遢道人張半仙。”他在《太極煉丹秘訣》中稱陳抟為“希夷老祖”,稱火龍先生為“吾師”。
崇奉張三豐的清代道士李西月将三豐派歸為以陳抟為代表的隐仙派,并排列其師承統序為:“麻衣傳希夷,希夷傳火龍,火龍傳三豐。”
這樣算下來,張三豐該稱陳抟老祖為師爺了。
(本文圖檔為網絡資料,原創專稿,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