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孫婷婷
極目新聞攝影記者 鄒斌
通訊員 劉慧 陶火應
“村民有需要幫助的,隻管把名單報給我。”自2008年起,王湘富與王屋村村委會形成了一個溫暖的約定:由村裡上報困難戶名單,每年春節他按照人均500元标準發放現金或物資,幫助村民過春節。這一善舉直至困難老人被政府安排統一住進了福利院,老人們的生活變好了,他與兒子的暖心行動也跟着轉移至了福利院,隻是改為每年送年豬。
“父子倆做善事十分低調,為村裡修路、幫扶困難村民,從來沒有對外說過。”王屋村現任書記王進松對父子倆贊不絕口。
反哺家鄉:修路友善居民出行
2月15日下午,家住舊街街道戴山村大操家崗灣的65歲村民胡春梅和村裡3位老人坐在院内閑聊,她家旁邊有一條水泥路,不時有車輛駛過。這條近1000米的道路,是連接配接戴山村與劉家畈村的必經之路,也是前往舊街集鎮的通道。
對于修路人,幾位老人幾乎異口同聲:是鄰村王屋村的人幫忙修的。胡春梅說,十幾年前這是一條泥巴路,坑坑窪窪,天晴時走在上面硬得硌腳,下雨時一腳泥巴,後來路被人鋪上了砂石變得好走多了。再後來,政府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将砂石路變成了水泥路,但大夥仍十分感激當初那個幫忙修路基的王屋村人。
“原來的泥巴路存在好多年了,修成砂石路後友善多了,但我們一直都不知道是誰。”胡春梅說。
其實,這個“王屋村人”就是王湘富,參與修路的村民王湘全揭開了答案。
王湘富回憶,早年間鄉村路況不好,有幾次他路過鄰村,發現路上全是大坑小坑。那時他剛剛外出打工,也沒掙幾個錢,卻始終放不下這條路。有了一點積蓄後,便找來好友王湘全,出錢請他幫忙拖運砂石鋪路。同時又請王湘全修補了王屋村的一條進村路,鋪上砂石後,村民再也不用踩着泥巴到田埂上去了。
少數村民得知是王湘富出資修路做好事,便提議他以個人的名義立路碑。但這個提議很快被王湘富婉拒了,“我修路不是為了出名,立路碑就違背了我的初衷。”
2月15日,王屋村支書記王進松指着進村一條柏油馬路對極目新聞記者說,這條馬路多虧了王湘富的兒子王建。原來,在2020年4月,這條馬路路面出現了裂縫,當時村裡資金不夠,無錢修補。王建看見後,馬上拿出4000元交給村裡,請村幹部找人來修路。
最終,修補好路面隻花了3600元。如今再走過這條馬路,仍可見修補痕迹。“村子裡如果有任何事情,隻要我們能夠幫上忙的,隻管和我們說。”事後,王建對王進松說。這句承諾讓王進松感動不已,至今仍記憶猶新。
“這些年因為建築行業不景氣,他們父子倆在外面做包工頭,收入也不高,但是仍然樂善好施。”王進松說,村裡即使有事,也未輕易跟他們開口,但隻要父子倆知道,仍然主動為村裡分擔。
父子接力:幫扶困難村民
2021年11月,王建當選了王屋村黨支部委員,王建時常參加村裡的一些工作。
2月12日下午,村裡要開展安全檢查,王建和王進松一同來到了獨居老人王爹爹家中。
今年84歲的王爹爹聽力不好,身體欠佳,是位獨居老人。去之前,王建特意準備了一壺油、一袋米。一進王爹爹的家裡,他便将物資放到桌上,又往老人手裡塞了200元錢,“我是湘富的兒子,您現在身體怎麼樣?天氣變冷了,注意用電用火安全啊。”王建靠近王爹爹說道。
當聽到王湘富的名字時,王爹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老人直點頭示意。
原來,以前的幾個春節,王湘富會帶着物資來看望他。王屋村老書記王中元對此事非常清楚。2008年,他擔任王屋村支部書記,春節前夕,他接到王湘富打來的電話,讓他提供村裡困難戶的名單,稱“我想給老人們送點東西。”
随即,王中元整理出五保戶、困難居民、大病救助居民等十幾位村民名單。王湘富按照人均500元現金,外加豬肉、牛奶等物資,一一送給他們。王湘富說自己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希望村裡村民能夠順利過個年。
此後每年臨近春節,王中元都會接到王湘富的電話,由村裡提供名單,他将現金或物資委托村委會代發,一直持續到2011年。這以後,村裡的困難老人,陸續住進了福利院,生活條件也變好了。王湘富和兒子的愛心之舉,也跟着轉移到了福利院,為老人們送年豬。
“看了報道我才知道,給我們院匿名送肉的好心人是王湘富、王建這對父子。”江林福利院院長程志芳連連稱贊。程志芳說,她在任十年期間,這對父子送肉從未中斷過,2020年豬肉價位非常高,當時以為他們不會來了,沒想到還是送年豬來了,而且從來不留名字。
“這對父子平時在村子為人就很和善,現在是子承父業獻愛心,做得真不錯。”村民周小平說。
帶着鄉鄰:外出打工掙錢
剛過完元宵節,劉峰開始着手收拾行李,準備跟着王湘富到外地幹活,這已是第13個年頭。談及王湘富,劉峰以“恩人”相稱,“我沒有讀多少書,如果不是王叔叔一家幫助我,哪裡有我的今天。”
劉峰是王建的國中同學,是舊街街道石咀村人,國中畢業後,劉峰做起了油漆工,活不多,也掙不到現錢。2009年,他找到了王湘富和王建,表示想要跟他們一起到外地闖蕩,王湘富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從精進手藝,到如何為人處世,再到如何管理團隊,王湘富言傳身教。如今,劉峰的事業越幹越紅火,當起了小包工頭,生活條件逐漸好了起來,如今在武漢市區買了房和車,把自己的父母也接到了武漢生活。
劉峰說,這些年自己遇到麻煩,王湘富和王建盡力搭把手,幫助他渡過難關。
2013年,劉峰家裡遇上困難向王建借了10萬元,王建從未催過他還款,直到去年底他才還上這筆錢。從2009年跟着王湘富幹起,他時不時會陪同王湘富一起看望村裡困難居民,正是因為知道王湘富父子為人善良,劉峰推薦自己的弟弟也跟着王湘富做事。
“他們不僅對我們很好,對其他人也很好,甯可自己為難,也不麻煩别人。”劉峰說,有一年,因甲方拖欠工程款,臨近春節,許多勞工等着拿錢回家,王湘富找親戚朋友四處籌錢,最終将400多萬元工資,按時發放給農民工,“這些年來,他們父子從未拖欠農民工一分錢。”
舊街街道高山村村民高峰,跟着王湘富幹了5年,如今單幹,在武漢拉起一支水電安裝隊伍,已有6年時間。他說,當初正是在王湘富身邊曆練了多年,他才從一名普通的水電工成長到今天獨當一面的“老闆”。
“盡管我沒有繼續和他們一起工作,但是他們父子還經常介紹工作給我,遇到資金周轉不開,找他們幫忙,從來不推辭,非常感謝他們。”高峰說。從王湘富團隊中成長起來的人至少有5人成為工頭。
“我也是吃了苦過來的,一路上得到了别人的幫助,才走到今天,隻要我們父子有能力,就一定要幫别人。”王湘富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