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偉大的曆史美人:出塞後被父子三人看中,先後與三人成婚生子
中國自古就有“紅顔禍水”、“色字頭上一把刀”的說法,其實不過是男子欲望的托詞罷了,把罪名栽贓在女子身上,博一個好名聲而已。
中國美女衆多,有四大美人的傳奇故事,傳說他們各自對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又各自有一段傳奇的故事。
四大美人中,王昭君有“落雁”之貌,是生的極度美麗之人,有昭君出塞為國安度邊疆,是一位奇女子。傳說王昭君出塞邊疆後為三代單于所看重,恰後成為他們的“阏氏”,極大地傳播了漢朝的威名,也為邊疆人民帶來先進的生産力。
漢室宮女
王昭君,名樯,字昭君,公元前五十四年,王昭君出生在湖北。傳說王昭君的父親是老實本分的莊稼人,年齡很大卻沒有孩子。
一日他去屈原廟中祭拜,希望有一個身懷本領又忠于國家的好孩子。不久之後,王忠的妻子夢見明月入懷,第二天便生了王樯。公元前三十八年,王忠家裡困苦,恰逢元帝昭選宮女,王忠便将女兒送進掖庭,成為一名宮女。
漢元帝要看宮女樣貌,便選了畫師毛延壽為新晉宮女畫像。其他宮女為了将自己的美麗容貌展現出來,便重金賄賂毛延壽,唯獨王昭君沒有行賄。
一是王昭君家貧實在沒有多餘錢财; 二是她對自己的美貌有信心,不想用這種小手段,要不然反而顯得自己不如人了。
這毛延壽是畫道高手,眼見沒收到王昭君賄金,便在她的畫像上多點了個痣,使得原本美貌的畫像變得平平無奇,元帝見了自然就沒有召見的興趣。王昭君最後被打做了灑掃庭院的普通宮女。
王昭君善彈琵琶加上她美麗的容貌,使得宮女們都很嫉妒。有一個靠重金賄賂毛延壽的宮女做了元帝的昭儀,她對美貌的昭君十分嫉恨,便想讓王昭君給自己演奏琵琶,以此羞辱王昭君。
王昭君雖然家窮,但自小高傲,又學過詩書禮儀,不是一般的剛烈女子。昭儀讓她演奏,她自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毫不猶豫便否決了這樣的要求。那昭儀見折辱不成,便氣得給了昭君幾下庭杖,讓昭君受傷頗重。
遠嫁匈奴
元帝時期,漢朝田益強盛,強大的北匈奴被漢朝将軍剿滅。早在漢宣帝時期便歸降稱臣的匈奴呼韓邪單于三次以“藩臣之禮”觐見漢帝,希望能做漢帝的女婿,求娶漢朝公主。元帝實在不想将宮女嫁到北方苦寒之地,便想找宮女來代替公主出嫁。
他在宮中找來找去,長得好看的不願給,有才藝的太可惜,最後找到了王昭君。這邊元帝在呼韓邪單于的陪同下召見了昭君,那邊毛延壽慌了神,他似乎已經預見到自己的下場。
昭君來到殿中觐見,呼韓邪單于眼前一亮,元帝看了看畫像,再看看昭君:完蛋!無可奈何話已經說出去了,怎可輕易更改?昭君出塞已成定局。
至于那個叫毛延壽的畫師則被漢元帝棄市,王昭君的種種傳說中便有了“畫工棄市”的說法。
有意思的是,後代關于昭君出塞的各種話本小說都将當時的漢匈形勢改換,将單于求取漢室女改為威逼漢帝嫁女或者昭君在漢宮受到委屈自願前去匈奴,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元曲四大悲劇之一的《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甚至将王昭君改為元帝妃子而被強娶而去。
除了曲折的戲劇,王樯昭君的名字也存疑。昭君一名很可能是漢帝賜予的封号,而非原名。昭君本是一宮人,遠嫁匈奴需要有個名号便取了“昭君”二字。
昭者,日月也。昭君很可能是漢皇光照匈奴的意思,王昭君則是代表漢皇光照匈奴的王姓女子。故而王昭君在匈奴地位很高,并非是受到欺辱的一般女子。而在娶到王昭君之年,呼韓邪單于上書願意永保漢匈邊境平安。
昭君出塞
昭君帶着面紗面向草原,後方就是故國了,此去經年不知何時再回?可能便是永别了吧。她摘下面紗,朝故國行了最後一禮、看了最後一眼、動了最後一次心,她又彈起了《琵琶怨》,聲聲直入雲霄。
那天上的飛雁看到如此美麗的琵琶女人,都忘記了揮動翅膀,紛紛落在平沙之上。這便是“平沙落雁”了,王昭君從此有了“落雁”之名。
王昭君到達匈奴後受到單于的寵愛,被封為甯胡阏氏,倆人在一起生活了三年生下了一個兒子,被單于封為“右日逐王”。
三年後呼韓邪單于逝世,王昭君上書漢成帝們希望歸國生活。而漢成帝則下令昭君“從胡俗”,即按照匈奴人的習俗在匈奴繼續生活下去。
匈奴人有什麼習俗?收繼婚制。呼韓邪單于的長子繼承單于的位置為複株累單于,王昭君作為複株累單于名義上的母親則要繼續嫁給複株累單于,成為他的甯胡阏氏。兩人又繼續生活了十一年,生下了兩個女兒。
等到複株累單于死後,他的弟弟左賢王且麋胥繼位成為搜諧若鞮單于,王昭君則繼續嫁給搜諧若鞮單于為阏氏。再過兩年後,昭君便去世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昭君為三代單于之後,未嘗不是漢室強大國力的展現。繼任的單于們以自己的習俗向漢室表示自己願意繼續沐浴在漢室的光輝下。
昭君不僅在匈奴有很強大的影響力,在漢室也有很大名聲。王莽專政時為了讨好王太後,便下令将昭君的長女接回中原服侍王太後,很是讨的了太後歡心。#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