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枚“金牌”,牽動國際奧委會三任主席的心

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記者張澤偉)在北京冬奧會,中國代表團的金牌數和獎牌數均創曆史最佳戰績,但在婁曉琪心裡,還有一枚“金牌”,中國代表團幾乎沒有競争對手。

“如果增設一枚奧運文化傳播的金牌,那一定非我們中國莫屬。”他笑言。

婁曉琪是《文明》雜志社社長,他上司的團隊與國際奧委會攜手20年專注于奧林匹克文化融合創新與傳播互動,努力使中國成為奧林匹克文化傳播中心。先後三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羅格、巴赫都稱贊中國豐富和發展了奧林匹克文化。

與奧林匹克結緣

婁曉琪與奧林匹克的緣分,始于20世紀90年代。

1993年北京首次申辦奧運會失利,社會各界開始反思失利的原因,有說中國實力不夠的,有說中國缺乏申辦技巧的……都是從自身找問題,而婁曉琪則站在西方的角度來看問題。

“西方的邏輯是,你要參與我的團體或體系,你的貢獻是什麼?你跟我有什麼關聯或互補?”

于是,他開始研究世界的演進、文化的傳承,尋找東西方文明的關聯,研究中國古代的運動,也思考奧林匹克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

2003年,婁曉琪得知,雅典奧運會火炬将在全球傳遞,要首次來到北京。他覺得,這是接近、融入奧林匹克的一個契機,于是以《文明》雜志社社長的名義給國際奧委會寫了一封信,主要内容居然是“挑刺”,直陳奧林匹克的危機,認為奧林匹克不能隻是體育競技,更重要的是奧運精神和文化;奧運會不應隻是精英體育,而應在更多的開發中國家推廣并促進學校體育與社群體育發展,讓更多年輕人喜歡并參與其中,感受奧林匹克文化之美。

婁曉琪沒有等來國際奧委會對問題的直接回複,但他下定決心,要去做跟奧林匹克文化研究和推廣相關的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推出系列奧林匹克文化讀本——《新北京·新奧運》珍藏特刊,第一期是《奧運聖火照北京》。沒想到的是,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代表國際奧委會為這本特刊撰寫了題為“聖火燃燒在全世界的心中”的文章。羅格稱,火炬接力使奧運會更加貼近社會,為大衆創造了參與的機會。

後來,特刊的内容逐漸延伸、豐富,相繼推出了《奧林匹克與中國》《奧林匹克與文化》《奧林匹克與科技》《北京奧運聖火傳世界》等,一共十期。

“這批讀本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們的工作也逐漸得到有關部門尤其是國際奧委會的認可、指導和參與。在北京奧運會上,國際奧委會把這套讀本當作禮物送給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和賓客。”婁曉琪說。

通過不斷與國際奧委會溝通、接觸,雙方在共同探索建構奧林匹克文化傳播體系的過程中建立了信任,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依賴。

“有關奧林匹克文化探索、思考和傳播方面的事,我們隻要與國際奧委會溝通,他們都會給予指導并回複具體意見,甚至開通‘綠色通道’,讓我們直接聯系主席辦公室,與主席直接溝通。”婁曉琪說,目前,《文明》雜志社是國際奧委會在全球唯一的奧林匹克文化傳播戰略合作夥伴。

創新傳播模式

《奧林匹克宣言》被認為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最早、最權威的文獻。但由于戰亂等原因,《奧林匹克宣言》手稿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才被發現。

2008年1月1日,《文明》雜志社經國際奧委會和版權所有人法國達馬侯爵同意,全球首次出版發行了中法英三種文字的《奧林匹克宣言》。

這枚“金牌”,牽動國際奧委會三任主席的心

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對此表示贊賞,他當時緻信說:“《文明》雜志不僅用英文和法文,還首次用中文刊登《奧林匹克宣言》文稿,以此來提醒我們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真正含義,并在中國和全世界人民當中傳播奧林匹克的理想和價值觀,即友誼、和平和普适性,我對此創意表示贊賞。”

2012年國際奧林匹克日,世界上第一個“奧林匹克宣言廣場”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建成。經國際奧委會獨家授權和北京市政府準許建立的這個廣場,其設計取意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的理念,三段總長29米的弧形銅碑上面分别刻着法、中、英三種文字的《奧林匹克宣言》。

廣場落成的同時,《奧林匹克宣言》的全球傳播之旅也正式啟動,《奧林匹克宣言》從北京傳向世界。

對此,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稱,《文明》雜志社讓《奧林匹克宣言》以“奧林匹克宣言廣場”這種固定的方式永遠留在北京,同時又用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方式傳向世界。《奧林匹克宣言》從北京傳到倫敦,再到今後每一個舉辦奧運會的城市,無疑是傳播奧林匹克理念新的重要載體和方式。

随後推出的“《奧林匹克宣言》——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系列,進一步創新了奧林匹克文化傳播模式。長卷系列将奧林匹克大家庭的所有成員、特别是奧林匹克城市聯系在一起,與世界共享奧林匹克文化之美。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給長卷Ⅲ撰寫的序言中說,在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助力推動下,奧林匹克精神将繼續在中國和世界各地傳播。它讓世界各地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更好地了解奧林匹克運動,并通過奧林匹克精神的傳播認識到:今天的體育運動及其價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這枚“金牌”,牽動國際奧委會三任主席的心

成為奧林匹克文化傳播中心

“随着中國與奧林匹克大家庭的交往越來越多,文明的緣分越來越深,中國在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地位和影響也越來越大。”婁曉琪說,現代奧林匹克運動130年的曆史程序中,誕生了奧林匹克文化創新發展的三座重要城市,其中就包括北京。

希臘雅典是古代奧林匹克發源地,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源頭和奧林匹克聖火的采集地。法國巴黎是《奧林匹克宣言》的誕生地、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起點,也是《奧林匹克憲章》等規則體系的起草地和策劃源頭。

而北京,是世界上第一個“雙奧之城”,它有機地把夏奧會和冬奧會兩個平行的奧運會結合起來。“此外,北京與國際奧委會合作探索建構了奧林匹克文化傳播體系,通過推出第一套奧林匹克文化讀本、首發《奧林匹克宣言》、建立‘奧林匹克宣言廣場’、推出奧林匹克文化長卷、啟動《奧林匹克宣言》的全球傳播之旅等,以北京為起點和中心,把奧林匹克大家庭用文化的紐帶緊密地連接配接在一起。”婁曉琪說。

在他看來,雅典是奧林匹克精神的源頭,巴黎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起點,而北京就是現代奧林匹克文化傳播中心。

這三座城市極大豐富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傳承的曆史内涵,擴充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傳播的文化内容,使得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成為讓全球更加包容和團結的文化紐帶。

講好“中國故事”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走過130年,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與文明對話促進多元文化交彙,不同文明在奧林匹克運動中融合發展。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越來越需要奧林匹克這樣的平台,展示中華文化,講述“中國故事”。

婁曉琪說:“我們在北京冬奧會前推出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Ⅲ,就是奧林匹克文化與中華文化交相輝映的經典之作。”

長卷Ⅲ以“奧運+春節”的人類盛典為基礎,以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23個國家和43個城市的節日為線索,展示了全世界五大洲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節日文化,包括中國傳統的春節。

“這些節日和文化雖然因各自所在國家的地理和人文環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但是都不約而同地蘊含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對于幸福生活的向往,這與奧林匹克運動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精神完全契合。”婁曉琪說。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李繼東認為,長卷Ⅲ在梳理、闡釋、展示奧運和相關節慶文化方面無疑是一項創舉,其價值在于從中國視角來解釋人類重要的文明儀式,在奧運文化中嵌入中國文化符号,同時建構一種崇尚奧運精神的人類共同話語體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