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錄片——深入現實生活 記錄時代變化

紀錄片——深入現實生活 記錄時代變化

圖:紀錄片《山河歲月》海報。

圖:紀錄片《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海報。

圖:紀錄片《智慧中國Ⅲ:前沿科學》海報。

資料圖檔

核心閱讀

文藝工作者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近期的紀錄片創作描繪出一幅真切的時代畫像:熱烈的紀念與曆史的沉思,現實的觀察與文化的追尋

打撈隐藏在時間裡的記憶,激活曆史,啟迪未來,是曆史紀錄片的文化使命,也是未來的期待

新生活也是紀實影像裡的主角,新職業、新科技、新可能與新趨勢彰顯我們時代的活力與希望。生活步履不停,紀錄片潛入社會深處,敏銳捕捉正在發生的變化,為嶄新的生活留下一幅幅肖像

紀錄片是國家和民族的記憶。國家廣電總局《關于推動新時代紀錄片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日前釋出,聚焦高品質發展,紀錄片創作将迎來更廣闊的未來。

文藝工作者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近期的紀錄片創作描繪出一幅真切的時代畫像:熱烈的紀念與曆史的沉思,現實的觀察與文化的追尋。

宏大叙事作品濃墨重彩

宏大叙事統攝了紀錄片的創作方向。慶祝建黨百年是濃墨重彩的主題,飽滿的政治激情、高昂的叙事基調與多元的表現方式,賦予紀錄片強大的力量和廣闊的空間,《山河歲月》《敢教日月換新天》等一批精品力作接連湧現。

《山河歲月》從百年黨史裡選取100個重大事件、關鍵場景、重要人物,以人帶史,以人言事,注重從人的角度講述中國共産黨的百年奮鬥。導演夏蒙以“詩意的表達”為理論文獻片開辟新思路。《敢教日月換新天》以時間為脈絡,以事帶人,選取關鍵事件和節點,講述百年來中國共産黨為實作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不懈奮鬥史,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作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導演闫東突出表現黨的“青春密碼”,讓人耳目一新。兩部作品勇于突破同類題材的原有架構,是值得稱道的。此外,《絕筆》《誕生地》《百煉成鋼:中國共産黨的100年》《黨的女兒》《幸福落地》《青春正當時》等作品也從不同角度緻敬百年大黨。

同時,紀實作品深情講述脫貧攻堅的曆程,真情描繪全面小康的畫卷。創作者深入扶貧現場,捕捉正在發生的故事,把活生生、熱騰騰的生活現場搬進紀錄片,煥發出巨大的情感力度與審美激情。

《擺脫貧困》以政論模式講述了脫貧攻堅的全貌,許多作品以紀實方式講述小人物的脫貧故事。如《柴米油鹽之上》中,雲南大山裡的扶貧搬遷、女卡車司機、上海雜技演員的故事,讓我們久久難忘;《告别貧困》中,湖南城步縣山區的帶貨直播、雲南哈尼族旅遊扶貧,讓人耳目一新;《跑好最後一公裡》講述廣東汕尾、清遠等地的扶貧故事;《走近大涼山》中導演以個人體驗的方式表現大涼山彜族山區的發展變化,等等,都正面表現了貧困群衆、基層幹部的堅韌努力與扶貧攻堅事業的卓越成就。

社會的豐富性與複雜性、人民的時代表情與深沉内涵,為宏大叙事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也是中國紀錄片一直受到追捧的原因。

汲取中華文化的豐厚營養

豐厚的中華文化是紀錄片拓展新空間、探索新方法的源泉,5000多年文明中有很多燦爛的星光值得重新打量重新傳播,可以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傳承光大。

《嶽麓書院》梳理嶽麓書院的千年流變,傳承傳道濟民、經世緻用、實事求是的文化精神。《王陽明》突破傳統模式,古今對接、時空穿越,演員既以自己的身份尋找王陽明遺迹,又扮演了曆史上的王陽明,以今日視點激活傳統心學。《書簡閱中國》通過書信講述曆史故事,影片選取表現親情、愛情、友情、家國之情等書信,釋放出強烈的情感魅力。《敦煌:生而傳奇》再現敦煌的5個曆史瞬間,《李白》诠釋了詩人李白的傳奇人生,《跟着唐詩去旅行》請當代文人追尋杜甫、孟浩然、李白等5位唐代詩人的行蹤。

以不同角度演繹現代曆史故事的3部紀錄片也值得關注。《九零後》以西南聯大楊振甯、許淵沖等16位年過九旬的校友為主人公,傳遞他們探索真理、熱血報國的精神。這種很難被拍成電影的群像故事,在導演的精心編織下,成為一部思想飽滿、妙趣橫生的力作。在戰火紛飛的時代,兩位西方人來到中國,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1938年,荷蘭電影人伊文思将中國人民抗日的英勇形象拍成電影《四萬萬人民》。臨走前,他将自己的攝影機贈給正在籌備的延安電影團。《伊文思看中國》講述了伊文思與中國人民跨越半個世紀的友誼。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痛感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被西方忽視,經過長期研究,最終将中國古代科技安放在世界文明坐标系上,《李約瑟和中國古代科技》講述了這段往事。

從今天出發,打撈隐藏在時間裡的記憶,激活曆史,啟迪未來,是曆史紀錄片的文化使命,也是未來的期待。

參與生态文明的國際對話

2021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在中國的成功舉辦,推動了各國在生态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國際社會對于生态文明的關注上升到新高度。與此同時,中國生态紀錄片取得跨越式發展,《國家公園:野生動物王國》《雪豹的冰封王國》《生命之歌》《同象行》《荒野至上》《青海·我們的國家公園》《長江之歌》等作品,有效參與生态文明的國際對話,傳播“天人合一”的中國哲學。

《國家公園:野生動物王國》首次聚焦中國國家公園,按照地理分布講述了不同環境下的自然生态、動物栖居與人文生活,不僅呈現了衆所周知的大熊貓、東北虎和藏羚羊,也拍攝了行蹤詭秘的兔狲、騰躍叢林的長臂猿、行動靈活的花栗鼠等動物,以準确景别捕捉動物的表情和眼神,并将生态意識灌注全片,提升了中國生态紀錄片的視覺表現與文化高度。《雪豹的冰封王國》可謂一部真正的雪豹紀錄片。故事發生在青海省一處海拔超過3500米的隐秘山谷,雖然隻有50分鐘,卻全部圍繞雪豹展開,雪豹走出謎一樣的高山大澤,清晰地來到我們面前。《生命之歌》是緻敬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的影片。雲南因其特殊地貌和氣候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天然條件,影片以山脈、河流、森林、湖泊、草原、田野和家園為主題,姿态萬千的自然生物與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相得益彰,凸顯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同樣是雲南,一群來自熱帶雨林的亞洲象突然向北遷徙,吸引了全球目光。《同象行》跟蹤象群腳步,既有前途未知的懸念叙事,又有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從某種意義上說,亞洲象給人類提出一道生态考題,而雲南群衆給出了滿分答案。

生态文明不僅是中國課題,也是全球課題。從征服自然、消費自然到保護自然,紀錄片在前進,在行動。中國生态紀錄片帶着獨特的東方哲學與智慧參與國際對話,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

彰顯時代活力的影像書寫

新生活也是紀實影像裡的主角,新職業、新科技、新可能與新趨勢彰顯我們時代的活力與希望。生活步履不停,紀錄片潛入社會深處,敏銳捕捉正在發生的變化,為嶄新的生活留下一幅幅肖像。

《Hi新職業》以短小篇幅講述一些新興職業:馴犬師、鐵甲設計師等,呈現了随着社會發展而出現的新工種;《智造美好生活》展望科技創新帶來的新生活,物聯網、智能家居、機器人、無人機、無人駕駛等技術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智慧中國Ⅲ:前沿科學》講述了中國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生物技術的最新成果;《新兵請入列》描述了一群00後新兵在部隊的訓練故事,呈現了年輕一代的風貌;《小小少年》記錄了一組普通家庭的天才少年;《歸田》裡90後男孩饒志偉放棄城市打工生活,回到家鄉韶關,在80後種糧大戶鄧瑞庭的幫助下種植水稻,開啟自己的事業;《重返紅旗渠》以海外視角審視紅旗渠,激活這一宏大工程的現代價值;紀錄電影《大學》以四代清華校友為主要人物,呈現了中國大學的人文傳承與學術精神。美食紀錄片廣受歡迎,《風味人間》第三季跨越中國漫長的海岸線,探尋海中美味,記錄人與海的和諧相生。從這些紀錄片可以發現,中國社會趨于多元,年輕群體擁有更多選擇、更大發展空間。

世界在變化,生活也在變化,紀錄片留下一個年輪的豐富表情與多元思考。2022年,期待紀錄片深入現實生活,挖掘文化力量,激活曆史資源,記錄時代變化,陪伴我們繼續前行。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同道

版式設計:趙偲汝

來源:人民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