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創新演繹當代“冰嬉圖”

創新演繹當代“冰嬉圖”

故宮博物院推出的《冰嬉圖》仿琺琅書簽套裝。

創新演繹當代“冰嬉圖”

清代金昆、程志道、福隆安合繪的《冰嬉圖》(局部)。

中國冰雪運動曆史悠久,在古代詩詞和繪畫中,曾湧現不少以冰雪運動為題材的作品。其中,尤以反映冰嬉盛景的《冰嬉圖》為大衆所熟知。

冰嬉,又稱“冰戲”。早在遠古時期,人們便開始将滑雪狩獵場景繪于岩石之上。唐宋以降,冰雪運動的雛形逐漸形成。至清代,冰嬉作為一種風俗廣為流行。一些畫家遂将冰嬉場景入畫,現存較為典型的5幅作品分别是:金昆、程志道、福隆安合繪的《冰嬉圖》,沈源繪《冰嬉圖》,張為邦、姚文瀚合繪《冰嬉圖》,姚文瀚繪《紫光閣賜宴圖》,以及徐揚繪《京師生春詩意圖》。這些清代畫作,均以院體畫的形式,真實生動地記錄了豐富多彩的冰嬉盛景,也為當代冰雪運動推廣和藝術創作提供了寶貴資源。

以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為契機,傳統冰嬉文化通過多元形态煥發活力,冰嬉主題的美術作品、景觀設計、文娛表演、數字動畫、文創産品等層出不窮,塑造着新的文化景觀,講述着新時代的中國故事。比如,在“生命之光·2022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上,青年畫家任慧慧的版畫《高歌冬奧·冰雪情》,既借鑒了清代《冰嬉圖》的卷軸式構圖,又創新了内容和形式。作品上半部分以傳統冰嬉活動為主要内容,下半部分則選取北京冬奧會主要場館和體育項目,展示現代冰雪運動場景。作品以不規則的折頁圖形打破了傳統圖式規則,在今古相照中演繹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視覺藝術總設計的蔡國強,也曾從《冰嬉圖》中獲得靈感,創作了《銀河嬉冰》。藝術家通過多次煙花爆破的方法,在玻璃鏡面上形成絢麗色彩。源于《冰嬉圖》的環形結構,仿佛浩瀚的宇宙銀河,展現了藝術家在銀河嬉冰的美好想象。

冰嬉文化不僅為美術創作提供了豐厚滋養,也為當代社會生活增添亮色。在北京冬奧村,中心花園的景觀設計同樣借鑒《冰嬉圖》中的環形結構,極富流動感的造型象征着運動與變化,與四周靜态的建築空間形成對比。有無相生的中國古典美學在園林空間氣化流行,成為現代設計“形式即内容”觀念的外化呈現。還有一些滑冰愛好者,因對《冰嬉圖》的熱愛而聚在一起,共同“複原”傳統冰嬉的技術動作,并以民間文娛表演的形式向大衆展示,使更多人認識了這項傳統冰上運動。不少文創設計師選取《冰嬉圖》中正在射箭、滑冰等妙趣十足的人物形态,在原畫的基礎上進行藝術提煉,設計制作成兼具實用性與觀賞性的書簽、絲巾、便簽夾等産品。這些以《冰嬉圖》為靈感的多元創作,既進一步開掘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富礦,又使其與當代文化相适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彰顯、傳播了冰雪文化魅力。

與個人藝術創作的點狀挖掘呈現相比,數字化技術的進步為冰嬉文化提供了全方位傳播的可能。多媒體平台互動、線上線下互動、注重參與體驗的傳播模式等,為觀衆帶來更加豐富的感官體驗。無論是故宮博物院“宮裡過大年”數字沉浸體驗展中的“冰嬉樂園”項目、“數字故宮”小程式中的“冰嬉圖競技場”遊戲,還是冬奧期間北京北海公園舉辦的“百年冰嬉盛典”展覽,都以大量的數字動畫、投影互動、3D列印等新手段讓《冰嬉圖》“活起來”。為使觀衆能在展覽中既領略原作魅力,又重新整理數字型驗,各個項目團隊都進行了艱辛探索。比如,為制作動畫《百年冰嬉盛典》中的主要場景“轉龍射球”,中國人民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團隊參考大量文字史料和曆史圖像,将人物執旗、滑冰、翻轉、射箭等多個關鍵動作分解,然後在三維軟體中進行動作剪輯合成,讓消失已久的“轉龍射球”依托現代數字技術得以複活。盡管數字技術的運用使作品頗具感染力,但保留古代繪畫藝術的魅力同樣重要。為盡量留存古畫的審美韻味,團隊摒棄了普通動畫常用的寫實造型風格和投影效果,轉而追求一種手繪之美和平面化的渲染方式,使作品保持了傳統中國畫原本的繪畫性。在新技術與新觀念的引領下,當代“冰嬉圖”以創新性、形式美和豐厚的文化意蘊,為觀衆帶來與衆不同的文化體驗。

縱觀古今冰嬉,盡管時代不同、形式不一,卻都蘊含着人們對冰雪運動的熱情、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美術作為冰雪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既記錄着傳統體育運動的演變,也賦予冰雪文化新的内涵。如何不斷借助新技術和新方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綻放新光芒,是值得美術工作者繼續探索的課題。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7日 08 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