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讀一晚,這本書就讀完了,讀完的給第一個感覺是,它是一本浪漫主義的小說。
書的内容像是一個雜貨店的老爺爺收取他人煩憂的書信,然後為他們一一解答的故事,但其實不是,大部分是三個年輕的小偷誤入了雜貨店,穿越時空幫助老爺爺回答别人問題的故事。
我覺得,之是以要有穿越時空這麼一個設定,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為了讓老爺爺和三個小偷産生羁絆的手法,這樣能夠安排劇情讓他們都能夠為别人解答。另一個是三個小偷因為比較年輕,并沒有足夠的人生經驗去指引别人,但因為差距了三十年,這樣他們就有了未蔔先知的能力,也彌補了他們經驗的欠缺。
小說的的叙事是倒序的,故事是從三十年後的小偷們在偶然之間為人解憂開始,到慢慢解釋了雜貨店回複書信的事情由來,講述以前的事情,最後又回到目前的場景。從近到遠,再從遠到近,是以其實說倒序,也不大正确。
本來我以為這些問問題的人都是毫無相關的,但慢慢地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跟一家孤兒院的羁絆。我在想着,為什麼要這麼設定,我想大概是為了沒有無關之人,沒有一個獨立開來的人物,大家都聯系在一起,并不僅僅隻是因為是問道者。
我在一開始說這是一本浪漫主義的小說,是因為裡面的人的問題都能得到解答,尋找到了自己答案。這種事事如願的結局,不就是一種浪漫嗎?
但是,我也記得很清楚,裡面有一個父親企業破産的兒子,他父母自殺的結局可能就讓人唏噓不已,這不可辯駁是一個悲劇,這可能讓這本書看起來不那麼浪漫了。不過,那兒子在後來終于了解了家人,得到了救贖,這其實更是一種浪漫主義。這段劇情很像《肖申克救贖》,前面的是苦難,後面安迪逃出監獄得到救贖,是非常理想化的。
我在讀這本小說時,我并沒有體會到什麼是浪漫主義,對我來講這隻是個詞語。而在讀完之後,我卻能很深刻感覺到,這種,就是浪漫主義。
裡面我印象非常深刻是一句,“别人寄來信時,其實他們已經做下決定,他們隻不過想找個人傾述而已。”印象深的原因可能是我覺得,事實确實如此,人絕大多數煩憂其實自己已有了答案,詢問别人不過是為了得到點安慰,得到點認同。
當然也确實有想要得到一條明路的人,這個時候,就可以把上面這句話抛到腦後,因為問題又不在于那句話的對錯,而是在問題的本身。
這樣說可能有些沖突,即要相信又得懷疑,即正确又錯誤。說到底,那句話是有适用範圍的,隻不過恰好符合大多數情況,也不用過于糾結。
這本小說,每個人都有煩惱,想有可傾述地方,想有解答,看似都在說許多人的煩惱,其實是隐射到我們自己,如果你遇到了這些情況,你想如何做,你的選擇是什麼。最後,回歸我們自己,你的煩惱是什麼,有解決辦法了嗎,知道選什麼的路了嗎?
要不,找人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