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飄香萬裡
記得國家一級書法師、中國書畫院院士王建坤
記者 寒汀
世上本無路,在草叢或荒原上走的人多了,路也就在你的腳下延伸。而建坤為什麼要走書法繪畫藝術之路呢。記者跟建坤交往已經有50多年了,那時他家住在學院門南羊樓,以後搬到機關家屬樓三室一廳,自己有一間小房子,面積就在十平方米左右吧,一張桌子,一張床,除去床留給他的空間,那就是室内到處是書。陋室雖小,卻不因小而下,不因簡而陋。他以超人的膽識,博大的胸懷,無拘無束地馳騁于他的藝術天地裡。他早期的書法作品便誕生在這簡而陋室裡。這些作品有的參加省和全國書法展,也有的漂洋過海東渡扶桑。作品都是充滿了生活的藝術氣息和濃郁的生活情調。四壁所有的空間斑斑駁駁地挂滿了他的書法新作。
王建坤(右)與梁永和合影留念
一、拜訪名師學書畫
建坤喜歡書法。也喜歡書法裡的草書和行書,究其原因,是受家庭影響的,他的爺爺和外公都是文化人、20世紀60年代末期陸續來到開封,建坤6歲就經常讓他寫毛筆字,以後是上學毛筆字描紅,在班上他的描紅都是前三名。老師在他描紅本上都是劃紅圈。他認真學習書法完全取決于一次偶然的機會。8歲時,他到學院門前菜場排隊買菜,認識了開封著名書法家蔡德全。蔡德全把買菜憑票的小本兒丢了。當時建坤把自己當月買菜的票遞給了蔡德全。一年多以後,蔡德全被人碰傷,是建坤把他送到縣街學校對面的家裡,三間房裡到處可以看到他的毛筆字。從此之後,兩個人結下了不解之緣。王建坤就拜他為師;
開封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的曆史文化、為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自幼就喜歡書法的建坤,竟然有機會認識了“德藝雙馨”藝術家牛光甫;那是1987年的秋天,在開封書畫函授學校書法教育訓練班學習(開封三中以後改為一職高)一位長者在教室、先生慈目祥和有點面熟,我揣摩這是誰啊,忽然想起來他到家裡找過我父親。他自我介紹說:“牛光甫好高興認識大家,有長垣籍貫的學員嗎?”我舉手示意:“我在開封出生,籍貫是滑縣,王守恒是我父親。長垣縣佘家公社老岸大隊是我外公家、我們可是老鄉?”先生略一思所說:“王愛衆應該是你爺爺吧,其實他叫王恩甫,是個開明人士,你父親兄弟四人投身革命、在家排行的前三個、我們都是師範校友。”
從我記事起就常在家裡的書中看到家父抄錄的這句話,“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這是南朝書法家王僧虔在其著作《筆意贊》中對書法審美标準的評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書畫作品關鍵看氣質;在和先生學習書法理論時他告訴我:“王铎臨王羲之的帖為什麼不像,是因為臨帖要有帖意,還要有自己的書法風格。《蘭亭序》曆史上有許多名家都臨過,為什麼結果都不一樣呢,就在于此。”我的書法有信筆為體、聚墨成形的現象,先生說:“學習書法要記住它的形和神,學帖要去粗存精,臨一家帖,書法作品就要處理好小和大的關系。給你一首詩,你看着帖将字寫出來,即為‘小成’,背着寫下來即為‘大成’,循環以往,吸百家而成己家。”家父曾經告訴我,先生高于他幾年入學,他原名叫牛星焱、字光甫,号“老牛”。平時他自謙“孺子牛”,又稱伯玉裡人、葵醜人,耄耋之年便以百歲老人自居。先生自幼随其父學習書法,後拜同鄉項新峰為師。以唐楷為基礎,兼練王羲之的小楷,又跟趙德裕、王說如何學習書法。入師範讀書,始學魏碑,臨習《龍門二十品》。晚年緻力于書法教育和書法交流,培養了諸多學生,并創辦了開封書法函授大學,聘名師韓偉業、桑凡等人培養書法新秀,推動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生于1913年10月的光甫先生,2014年1月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他是我的良師益友又是我的長輩,也許這就是緣分。翰墨抒情懷、書法寄真情、先生躬耕書壇一生,更不忘提攜後輩,為書法培育新人,其精神必載入史冊,留給後人效仿傳頌。
2016年同書法家韓偉業等人以書會友,收獲頗豐,建坤跟韓老師學習草書字元和草書字根。韓老師為人謙虛、低調 。先生是一位集書法創作、書法理論、書法教育于一身的學者型書法家。先生為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教授、開封老年大學書法教授、開封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開封教育學院客座書法教授、開封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先生師從著名書法家武慕姚和李子培,擅長篆、隸、楷、行、草五體,精于魏碑和草書。他魏碑宗雲峰山石刻,草書宗二王。以上二體除有濃厚的傳統功力外,均有其鮮明的個性。
偉業先生的書法格調高雅、還融入了張裕钊、趙之謙、康有為、于右任等魏碑行書的筆意;草書或高山流水,或勒馬收缰、潇灑雄奇。先生多年從事書法教育,在他培養的學生中,有多人獲得國際國内書法大獎。因為他是一位書法名師,弟子很多,正如孔子所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先生在書法理論方面,有很高的建樹,有很多真知灼見。他認為從事書法藝術要注意"雙重":既重書品,更重人品;要做到"三靠":成才靠努力、成名靠機遇、成家靠修養;要有"兩功、兩氣、兩緣":即字内功、字外功,金石氣、書卷氣,字緣和人緣。如果做不到以上這些基本原則,就不能算是一位真正的書法家。
2017年的春天,王建坤和同行到北京參加“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成立十周年會員精品展時,中國書畫院的副院長著名書法家劉寶山先生告訴王建坤說,我們去拜訪一下大陸著名書畫大師梁永和先生吧,有機會能與梁永和先生認識,也是一種緣分。來到梁永和先生的畫室,陽光懶懶地照在著名書畫大師梁永和先生的畫室,他的畫室到處都是名貴花木,擺放得錯落有緻,黝黑的盆景樹身上被塗上了一層光亮的色彩,花兒也争先恐後的吸收着太陽的光澤。枝葉似乎還沒有完全擺脫冬天的束縛,又好像是害怕着外面的寒冷,畏畏縮縮的探出一個個嫩綠的尖兒,小心的觀察着外面的一切。
梁永和是環球名人文化協會副會長、《藝術春秋》雜志社社長。北京世紀名人國際書畫院院士,宋慶齡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北京名人書畫院副院長、中華環境文化書畫院院長、中華慈善美術家。當代著名國畫家、藝術家、國禮大師。他本人已多次在全球舉辦個人畫展。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收藏了梁先生的兩幅作品《秋荷》、《紅樓夢十二金钗》,他稱贊“梁先生的作品代表了中國藝術的新成就”。這是全球首富第一次收藏中國藝術家作品。梁先生的作品代表了中國藝術的新成就”。
2019年的春天,中國著名書畫大師梁永和到開封市來了,王建坤有機會再次和書畫大師梁永和先生見面,并陪同著名書畫大師梁永和先生到翰園碑林觀看碑林。梁永和先生邊走邊對建坤說:“你的書法有一定功底,古拙而不滞,靈巧而不妖。作品結構謹嚴、筆力剛健、力透紙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有了書法的基礎,你不妨學習一下繪畫,這對你個人的藝術創作和成長很有幫助”并且将繪畫作品再次送給王建坤。
二、洗盡鉛華始見金
王建坤、字柄霖、号秋雨,1961年出生、碩士研究所學生。師從蔡德全、牛光甫、韓偉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院院士、國家一級書法師、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書畫家協會會員、老藝術家協會會員;九州書畫院、三槐書院、長軒書畫院、中國幹部書畫院分院副院長,紅年華書畫館副館長、世界華人書畫家協會分會副主席;中原攝影學院聘為新聞學教授、南菁藝術學院聘為書法教授,北京當代翰墨文化藝術院簽約藝術家。
作品曾獲“特殊貢獻獎、紅色文化獎、建黨百年光輝曆程獎、羲之杯、黃山杯、聯大杯一等獎,中國書畫傳承人物特等獎,緬懷紅色記憶、中國夢想杯、廬山杯、春之聲、星海杯、金陵杯金獎、特别金獎、最高榮譽獎,中華杯最高成就獎,重陽節杯銀獎、文化傳承獎章等62個獎項。”獲得“中國當代藝術家之星”、“中國當代藝術巨匠”、“書畫中國夢優秀藝術家”、“中國書畫傳承人物”“書畫藝術大師”、“中國傑出藝術家”、“華人書畫藝術年度人物”、“建黨百年時代新聞人物”。榮獲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評比的德藝雙馨“人民藝術家”榮譽稱号。
被“大河報、東方今報、廣播電視報”等媒體進行人物專訪報道。書法作品入選“緬懷紅色記憶、當代名家書畫集、愛在中國、翰墨飄香、中國書畫傳承人物、蘭亭雅集、紀念習仲勳公益書畫展、名人名家、書香汴梁”等36本書籍收錄。被北京華夏蘭亭書畫院、佳沃暢享美術館、紅年華書畫館、長軒書畫院、漢豐書畫院、中國書畫家協會、大相國寺書畫院、國際美術館、國内外友人收藏。作品入編“一帶一路”沿線的60多個國家流通,收錄于國際圖書檔案庫。應邀參加第12、13、14屆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發表《淺談書法作品藝術欣賞》《淺談當代書法創作形式問題的思考》等篇論文。
王建坤的書法作品幾乎和秋季、秋天、秋雨都有很大的關系。他的作品裡,幾乎和秋都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将他自己的陋室銘曰為“秋之韻”,在許多書法作品題款上,也或多或少都有秋雨的印記,從那時起。無論遷移到何處,都将自己的家稱之為秋之韻。在那間陋室裡,他一住就是十年。十年書法創作受益匪淺。白天他忙于工作,夜晚緊閉房門,除了妻兒細微的酣睡聲,他已經不覺得這個世界的存在。
他的書法作品唐詩四扇屏春夏秋冬,達到了超然脫俗,無我兩忘的境界。獲得了全國第八屆“羲之杯”一等獎。他潛心遨遊于藝術天地裡,或稀疏,或藝術耕耘,或收獲美的享受。這就是建坤安于寂寞、樂于寂寞的十年,他孜孜探尋,苦苦求索,掙紮在水與火的這間“秋之韻”陋室,十年磨一劍,劍魂在這間陋室裡用意志之識和風月之磨砺,磨砺出他的藝術利劍。從此,這把劍伴随他開始了充滿痛苦與喜悅、磨難與成功的征途。
建坤的性格有黃土地般的質樸承載一切,有黃河激流般的狂放一往無前,猶如千載古城深厚博大的曆史文化積澱。他的閱曆愛好,知識更新是立體的、多側面的。他為人處事坦蕩豪爽。情感外露,愛憎分明,敢喜敢怒,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毫無保留地、赤裸裸的表現在他那張臉上。與他交談時那豐富而多變的面部表情,如果用照相機拍下來,就是一位喜劇演員神态的表演照。在不熟悉的朋友面前,他往往寡言少語,觀察思考多于言談。但戰友相聚時,他便口若懸河,一發而不可收,說到興奮處,心花怒放,臉一彩,目放光、揮筆寫下了“醉戰友”三個字,被山西一個酒廠發現以後,成為部隊戰友聚會時的專用定制酒。談到聲色距離,甚至拍案而起。有時他的夫人誤以為他跟客人吵架了,進去倒茶水,他卻坦然一笑,忙你的去,我們在閑聊。
說建坤坦誠隻是我多年與他交往的親身感受,他一直是一個内心世界坦闊,如千裡平原,讓人一覽無餘,毫無遮掩,其心胸的坦蕩,猶如海納百川,或是虛懷若谷,吞放自如。說他誠實指其待人忠誠,辦事穩重笃誠,他堅信做人做事皆誠則靈,信則達;他中年人把書法藝術名字改為柄霖、号秋雨。皆抱定一種信念,從一而終。說他憨是因為個性天真純樸,已知天命之年,但有時天真優雅的程度不亞于少年。說他直是因為肚子裡沒有彎繞,直言快語直肚腸。當着旁人面,他說幾句悄悄話都很難,因為他不會慢聲細語說悲傷話,朋友之間有時出現一些磕磕碰碰的瓜葛,如果他稍微靈活一下,迂回一下。便可以幫助自己解脫。甚至幾面落好,但是他直面現實,直陳己見,冒犯了多年的朋友也無所顧忌,好友為自己辯解,他卻慷慨處之,是則是,非則非,我豈能掩之。建坤的人生哲學,既是純一的又是混合型的。說到純,他隻信奉一個真字,真實做人,真切做事,口吐真言。坦露真心、結交真友,追求真理。他認為無論人還是藝術,唯有藝術是最高最美的境界。追求藝術真,表現藝術的真實,才是大手筆者所敢為所欲為;說起混合型,是因為他博覽群書,思想受古今中外多家書法的影響,并同自己的人生體會融彙貫穿一體,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在他的人生觀和藝術觀裡,辯證唯物主義就是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大道至簡、從單純到複雜,再由複雜到簡單,從本色到多色,再有多色到本色等等,他每天練習書畫結束時都要寫下“知止者智”這幾個草書字型,大概這其是藝術的規律,也是人生的規律。這種演變和回歸并非在同一境界,而是同一層次上的重複或反複。而是一種人生感悟和情操的升華。面對複雜的人生,他的态度有時是那麼簡單,簡單到了對一切都信之無疑。有人是那樣的執着,執着到可以放棄己見的程度,有人是那樣的脆弱,聽到弱者或不幸者的晚運及不平等。很容易動情,甚至會為之流淚。除了人生境界和藝術境界的執着追求外,他把功名利祿看得淡而又淡,他認為喜怒哀樂,進退得失,一切都如過眼煙雲,不過是一個過程而已,讓這一切都來于無迹無影,坦坦蕩蕩,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真正從人生的必然走向了藝術自由,自己主宰着自己,把握着自己,塑造着自己。記者曾看到他在情緒激動之時寫的一幅作品。
在倉颉造字文化園,他把藝術和人民群衆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揮毫潑墨寫下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三、書畫作品獨領風騷
說到建坤的書法藝術,人們知道他擅長的書法是他的草書、行草、行書。他的書法為海内外同道們所矚目,殊不知,建坤除書法之外,詩書畫也獨具特色,頗見功力。對他來說,詩書畫是一種有機的融合,或者說是自然的派生,并非刻意追求或附庸風雅之物,一個人的人生境界。文化素養、藝術功底、時時閱曆達到了一定的水準,那麼他的所作所為,哪怕是一封書信、一次交談,也會非同凡響,何況表演在藝術形式上呢?建坤的書法盡管有多種碑帖的深淵,但更多是他藝術的外溢,是他人生境界的表露。他寫的書法往往背走龍蛇,跌跌當當,展現着大起落、大變化、大氣魄。他的書法與其說是以刀刻石,不如說他在用自己鮮明的個性在創作。他常在産生激情的時候,随手抓起毛筆刷刷将其寫起來,當情緒平穩下來時。那激昂的情感已經赤裸裸的留在了宣紙上。建坤的詩可以說是繪畫的連生兄弟,二者互相依托,互相呼應,互相補充,渾然一體。天衣無縫,他的詩就是畫,當然,他的題畫詩絕非畫的說明詞,他的畫也決非是詩的具線展現。确切的說是建坤其人其情其意實實在在的宣洩和表露。他的書法繪畫作品,讀其詩見其詩,讀其書見其書,讀其畫見其畫、三者融會貫通,渾然一體。與其說是讀詩讀書法讀畫,不如說是在讀建坤,其詩其畫其人其書法,可以從多方面去認識和了解,初學者或平庸之輩的作品,大凡是且行且思一目了然或一覽無餘。而出自大手筆的作品往往是形意繁複,使人見仁見智,得出不一樣的了解和感受。記者是一個外行人,不懂書法繪畫,但就一個外行人的膚淺感受而言,建坤的畫和書法是有很大特點的,文化性,書卷氣,人格化。這三者與他不同的書法作品或在繪畫中皆有展現。他書法中的書卷氣,來自于他博覽群書和廣博的知識。他家裡藏書擺滿書櫃,他家裡的書到處都是,書案上也堆着書。他讀書成瘾,古今中外名家雜家他都愛讀,愛不釋手,建坤繪畫有的千巧細膩,有的粗放着陸,但都有鮮明的文人氣質,美非美人,俗非俗雅。在筆墨之中,作品的意境美,既鮮明又巧妙,看似随意為之偶然得志,實則苦心經營,匠心獨具。建坤都是在閱讀了大量史料以及人物的作品之後,在腦子裡進行融會貫通,細細的揣摩把握作品的性格。一天天,一月月,甚至一年,他不急于動筆,終于有一天真正認識了解,了解了這幅作品的内容,有了溝通,甚至可以交談交往,與其說是寫出了藝術作品,不如說是自己跳到了紙面兒上來。透過所寫的書法作品,可以窺見到作品的個性、遭遇、才華等。是以,賞析建坤的書法繪畫作品,有些簡直是在讀詩或者讀曆史,他的任何一幅書法繪畫作品,都具有難以模拟或替代的鮮明個性,他的作品能讓人讀出感情來,他百無聊賴之時決不寫作,書法繪畫作品更不會去随便。畫上幾位應付朋友,真正有了情緒、情志、情調,他才去創作書法繪畫作品,而将筆墨摻和着感情去寫。
若有詩書藏于心,歲月從不敗美人。若有珠寶藏于身,氣質從不敗光陰。書法作品獲得2022“亞運杯”全國書法攝影大賽書法作品金獎;葡萄美酒夜光杯,與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作品參加“迎冬奧、展風采2022書畫展覽”并且發表在《書畫報》書畫作品被《書畫報》還做成台曆。
如何在困境中生存,怎樣對待書法繪畫作品,鮮明的主題和人工化作了有力的回答。建坤是藝術上的成功者,但更是一位孜孜以求、永不滿足的探索着。他不是幸運兒,他承受了許多的苦和難,然而他願意承受苦難,甚至在迎接苦難時去向苦難挑戰,他是在苦難中涅盤升華,再大苦難中創造大成功,這就是王建坤一個普通藝術家的追求。
在《書香汴梁》書畫攝影展覽中,開封市著名書法家韓偉業、董永剛等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數百人參觀。開封市吉炳偉、候紅、秦寶強、李兵紀、薛文法等上司參觀此次展出的130多幅作品。都是王建坤先生潛心創作取得的豐碩成果和集中展示。文化氛圍所感染熏陶,不惑之年步入書道,當年拜在當今書壇巨匠、全國著名書法大家牛光甫先生門下研習書法。
王建坤個人性格豪放,追求高古,灑脫自然。作品上承晉唐,旁及秦漢,文追王羲之、懷素、黃庭堅大草磅礴氣勢,是一位活躍在當今書壇的實力派書法家。欣賞王建坤的作品,感覺他研究書法的路子越來越寬,書藝越來越精湛,尤其是他鐘愛的王羲之的藝術風格,線條更富質感,筆墨語言更加豐富。他對筆墨賦予極強的時代氣息和豐富的個性語言,其筆墨蒼勁,節奏活躍,布勢連綿,變化彈出,骨力暢達,尤其運筆,墨色濃淡虛實變化多端,不見端倪。王建坤體會其中的風骨、韻味、逆境,并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耐住寂寞,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在臨摹中學習,在學習中創新,他的行書有個性,他長期遊戈于“王羲之十七帖、孫過庭書譜、懷素的自叙帖”之間,心摹手追,由生而熟,在由熟而生,追求草書的大氣和拙樸氣象,他對草書的認識接受和感悟,也在他近年來的作品中得到良好的表達和诠釋。
他學書法确也有所收獲,:一幅26米草書“千字文”條幅,居然"逃"過了評委的挑剔,入選了全國書畫大賽“春之聲”書畫作品展覽。在衆多作品中,大有"蠢蠢然,躍如也"的勢頭!獲得金獎,作品被蘭亭書畫院收藏。伏久者飛必高,在多年的書法創作中,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藝術語言。他潛心研究書法藝術理論和古今名帖,在確定其書風飄逸、灑脫、俊秀、穆靜的基礎上追求創新。同時,他也在追求書法造詣和個人修養的完美結合,在藝術上的不斷追求和探索。
從作品可以看出他的行書和草書多取法王羲之和孫過庭、懷素。行書則是學米芾、蘇轼、趙玉亭。有作品讀者自會品評,不拟妄評了。隻說一點,王建坤學名人生活不同别人處,在于用筆沉穩,不是華靡,在結體和章法上減少了倚側和擺動,因而多了一些堂堂正正和恢弘,顯得端莊,大度,樸厚和蘊籍,沒有矯情和浮飾。這和他的性格是相一緻的。"書如其人",大概意出于此吧,因為他書畫作品中把中國書法的民族文化内涵給抓住了。
王建坤還沒有明确個人風格。他知道曆史上站得住的個人風格,不外"原創"和在大的流派中"旁出一枝"兩類。憑他的資質,"原創"絕不可能,"一枝旁出"也恐力有不足,但也隻能選擇後者了,勉力為之吧。他還懂得 ,一個時代書法水準的高低-絕不取決于“書法家”"隊伍的大小,而是取決于這個時代出現的最傑出的,振古铄今的作品。人數再多,而作品碌碌,也隻能做藝術金字塔的鋪墊。沒有可與曆史上經典作品相媲美的東西,金字塔隻能是沒有光耀的頂兒的半截子!是以,王建坤深知:所謂個人風格求不與人同易,出類拔萃難。因為曆史隻承認後者。他隻是踏踏實實打基礎,循序漸進努力進取,試圖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書法創作者。可以肯定,他不會成為因勢逐利的投機者和"好風借力"而聲譽鵲起的所謂書畫家。他隻能是極平常的人,寫極平常的字,但這平常的字又确實是中國傳統文化培育出來的真真切切的東西。至于以後能否"海納百川",融中西文化之菁華,創"絕代風騷"之珍品,則另當别論了,畢竟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