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基本排序(一)交換排序(冒泡、快速)

  算法和資料結構是每個進階程式員必須掌握的。常用的内部排序包括選擇排序、交換排序、插入排序、歸并排序、桶式排序和基數排序。本篇将詳細講述常用的内部排序中的交換排序。之是以稱為交換排序,是因為這些算法的主體是資料組中的資料不斷交換。交換排序包括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cnblogs.com/zrtqsk/p/3802583.html,謝謝!

一、工具類

  為了友善研究排序,這裡,我建立了一個簡單的工具類,用于生成排序資料,以及輸出排序内容。研究排序,當然,所有資料設定為int類型就可以了。如下:

package sort;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Random;

/**
 @ClassName: SortUtil 
* @Description: 排序工具類
* @author qsk
* @date 2014年6月21日 下午8:14:55
 */
public class SortUtil {
    /**
     * @Title: outputArray
     * @Description: 輸出int類型數組
     * @param @param array
     * @return void
     * @throws
     */
    public static void outputArray(int[] array)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
    }

    /**
     * @Title: getRandomArray
     * @Description: 得到100範圍内的随機數組
     * @param @param size
     * @param @return
     * @return int[]
     * @throws
     */
    public static int[] getRandomArray(int size) {
        Random rd = new Random(System.currentTimeMillis());
        int[] array = new int[size];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array[i] = rd.nextInt(100);
        }
        return array;
    }

    /**
    * @Title: getRandomArray 
    * @Description: 得到100範圍内的長度為10的随即數組
    * @param @return    
    * @return int[]     
    * @throws
     */
    public static int[] getRandomArray() {
        return getRandomArray(10);
    }
}      

二、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大名,可謂無人不知。它的原理也是非常簡單。

  1、原理

  對于n個資料的記錄。

  第1趟  :  依次比較0和1、1和2、2和3...n-2和n-1索引處的元素,發現前面的大于後面的,就交換它們,這樣一趟下來,最大的元素排到了最後面。

  第2趟  :  繼續按照第1趟的做法再做一遍,一趟下來,第二大的元素排到了最後面。

  ......

  這樣經過n-1趟比較、交換,n個資料排序完畢。如果某一趟沒有交換,表明已經排序完畢,可提前結束排序。

  2、Java實作

package sort;

/**
 * 
 @ClassName: BubbleSort
 * @Description: 冒泡排序
 * @author qsk
 * @date 2014年6月21日 下午4:45:57
 */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source) {
        // 排序前先輸出
        SortUtil.outputArray(source);
        int size = source.length;
        for (int i = 0; i < size - 1; i++) {
            boolean isSwap = false;
            // 每次排序都從0開始,size-i-1結束,因為每一趟排序結束,都将排序隊列中最大的那個移到最右邊
            for (int j = 0; j < size - i - 1; j++) {
                //
                if (source[j] > source[j + 1]) {
                    int temp = source[j];
                    source[j] = source[j + 1];
                    source[j + 1] = temp;
                    isSwap = true;
                }
            }
            // 如果沒有換,代表排序已經結束
            if (!isSwap) {
                break;
            }
            // 每一次交換結束時輸出
            SortUtil.outputArray(sourc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rt(SortUtil.getRandomArray());
    }
}      

如上,注釋已經非常清楚了,結果如下:

[35, 63, 63, 24, 21, 40, 26, 22, 2, 41]
[35, 63, 24, 21, 40, 26, 22, 2, 41, 63]
[35, 24, 21, 40, 26, 22, 2, 41, 63, 63]
[24, 21, 35, 26, 22, 2, 40, 41, 63, 63]
[21, 24, 26, 22, 2, 35, 40, 41, 63, 63]
[21, 24, 22, 2, 26, 35, 40, 41, 63, 63]
[21, 22, 2, 24, 26, 35, 40, 41, 63, 63]
[21, 2, 22, 24, 26, 35, 40, 41, 63, 63]
[2, 21, 22, 24, 26, 35, 40, 41, 63, 63]      

  3、時間複雜度和穩定性

  冒泡排序的時間複雜度是O(N2)。

  假設被排序的數列中有N個數。周遊一趟的時間複雜度是O(N),需要周遊多少次呢?N-1次!是以,冒泡排序的時間複雜度是O(N2)。

  冒泡排序是穩定的算法,它滿足穩定算法的定義。

  算法穩定性 -- 假設在數列中存在a[i]=a[j],若在排序之前,a[i]在a[j]前面;并且排序之後,a[i]仍然在a[j]前面。則這個排序算法是穩定的!

三、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是一種速度非常快的交換排序方法,不過實作起來比較複雜。

  從資料中取出第一個元素作為分界值、放在中間,所有比分界值小的元素放在左邊,所有比分界值大的元素放在右邊。然後對左右兩個序列進行遞歸,重新選擇分界值并進行移動。這樣層層遞歸下去,直到每個子序列的元素隻剩下一個。

  這幾天看到一副完全描述了快速排序的圖檔:

  

(圖檔出處:http://cricode.com/2001.html)

 

package sort;

/**
 * @ClassName: QuickSort
 * @Description: 快速排序
 * @author qsk
 * @date 2014年6月21日 下午8:15:27
 */
public class QuickSort {

    /**
    * @Title: sort 
    * @Description: 用來調用疊代的子排序算法
    * @param @param source    
    * @return void     
    * @throws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source) {
        SortUtil.outputArray(source);
        subSort(source, 0, source.length - 1);
    }

    /**
    * @Title: subSort 
    * @Description: 子排序算法,可以繼續疊代
    * @param @param source
    * @param @param begin
    * @param @param end    
    * @return void     
    * @throws
     */
    public static void subSort(int[] source, int begin, int end) {

        if (begin < end) {
            // 标記1從開始起,因為不包括base,而且使用前要++,是以為這個數
            int sign1 = begin;
            // 标記2從結束起,使用前要--,是以為這個數
            int sign2 = end + 1;
            // 假設第一個為base
            int base = source[begin];
            while (true) {
                // 從左向右找第一個比base大的數,用sign1标記索引
                while (source[++sign1] < base && sign1 < end) {
                    ;
                }
                // 從右到左找第一個比base小的數,用sign2标記索引
                while (source[--sign2] > base && sign2 > begin) {
                    ;
                }
                // 若此時sign1和sign2沒有碰頭,就交換它們
                if (sign1 < sign2) {
                    swap(source, sign1, sign2);
                    SortUtil.outputArray(source);
                    // 若已經碰頭,就結束循環
                } else {
                    break;
                }
            }
            
            //将base和sign2換一下,這樣,已經将原數組分成2部分,中間的那個為base
            swap(source, begin, sign2);
            SortUtil.outputArray(source);
            subSort(source, begin, sign2 - 1);
            subSort(source, sign2 + 1, end);
        }
    }

    /**
    * @Title: swap 
    * @Description: 交換數組中索引i和j處的值
    * @param @param source
    * @param @param i
    * @param @param j    
    * @return void     
    * @throws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source, int i, int j) {
        int temp = source[i];
        source[i] = source[j];
        source[j] = tem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rt(SortUtil.getRandomArray());
    }
}      
[83, 7, 11, 47, 66, 26, 85, 79, 44, 14]
[83, 7, 11, 47, 66, 26, 14, 79, 44, 85]
[44, 7, 11, 47, 66, 26, 14, 79, 83, 85]
[44, 7, 11, 14, 66, 26, 47, 79, 83, 85]
[44, 7, 11, 14, 26, 66, 47, 79, 83, 85]
[26, 7, 11, 14, 44, 66, 47, 79, 83, 85]
[14, 7, 11, 26, 44, 66, 47, 79, 83, 85]
[11, 7, 14, 26, 44, 66, 47, 79, 83, 85]
[7, 11, 14, 26, 44, 66, 47, 79, 83, 85]
[7, 11, 14, 26, 44, 47, 66, 79, 83, 85]      

   3、時間複雜度和穩定性

  快速排序的時間複雜度在最壞情況下是O(N2),平均的時間複雜度是O(N*lgN)。

  這句話很好了解:假設被排序的數列中有N個數。周遊一次的時間複雜度是O(N),需要周遊多少次呢?至少lg(N+1)次,最多N次。

  (01) 為什麼最少是lg(N+1)次?快速排序是采用的分治法進行周遊的,我們将它看作一棵二叉樹,它需要周遊的次數就是二叉樹的深度,而根據完全二叉樹的定義,它的深度至少是lg(N+1)。因  此,快速排序的周遊次數最少是lg(N+1)次。

  (02) 為什麼最多是N次?這個應該非常簡單,還是将快速排序看作一棵二叉樹,它的深度最大是N。是以,快讀排序的周遊次數最多是N次。

  快速排序是不穩定的算法,它不滿足穩定算法的定義。

  算法穩定性 -- 假設在數列中存在a[i]=a[j],若在排序之前,a[i]在a[j]前面;并且排序之後,a[i]仍然在a[j]前面。則這個排序算法是穩定的!   

參考:《Java程式員的基本修養》

   http://www.cnblogs.com/skywang12345/p/3596746.html

   http://www.cnblogs.com/skywang12345/p/3596232.html

/**

*   ————————如果覺得本博文還行,别忘了推薦一下哦,謝謝!

*   作者:錢書康

*   歡迎轉載,請保留此段聲明。

*   出處:http://www.cnblogs.com/zrtqs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