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量閱讀有什麼好處
開門見山地說吧,大量閱讀有以下四個好處,并且是顯而易見的。
1)可以很快地看懂文章,抓住重點
這一點,在做英語卷子的《閱讀了解》時,最深有體會了。如果詞彙量不夠的話,做《閱讀了解》的時候注定蒙圈。相反,詞彙量足夠的話,就能很快地在短文中找出問題的答案。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沒有大量閱讀的話,怎麼可能看懂一篇文章,又抓住它的重點呢?
2)可以正确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很長一段時間内,我都害怕與人交流,因為我不知道應該和别人說什麼。起初,我把這種原因歸咎于自卑。但漸漸地我發現,壓根就不是因為我的自卑,而是我無法正确地表達自己。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情不自禁地感慨到:“哦,原來是這樣啊!”這就是因為書中表達了我們想要表達卻沒有表達清楚的觀點。
讀的書多了以後,自然而然地就學會了書裡面人說話的方式。如果你身邊有小朋友的話,這一點的感受會非常的深:他們經常會表達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觀點,而這些觀點大多數來自于她讀過的那些繪本。
3)可以寫出合乎邏輯、不自相沖突的文章
如果你考究過那些作家、那些能寫的作者的話,你一定能夠得出一條明确的結論:他們無一例外地都讀了大量的書籍。
在讀《明朝的那些事兒》的時候,我經常被作者震撼到:當年明月怎麼會知道那麼多事、那麼多人物呢?并且能夠把這些人和事有條不紊地聯系起來?翻看這本書的引子就知道了。
要說明的是,這本書是描寫正史的,資料來源包括《明實錄》、《明通鑒》、《明史》、《明史紀事本末》等二十餘種明代史料和筆記雜談。
4)能夠在思考中得出獨到的見解
大量閱讀并不等同于“走馬觀花”,我們要在閱讀中學會思考。什麼叫思考,就是蘋果砸你腦袋上了,你得明白它為什麼會砸你頭上,而不是往太空飛去。
經常聽到一些名人說自己每年至少會讀幾百本書,幾一般大于一。這聽起來非常的誇張,誇張到讓我懷疑他們說話的真實性。
拿我自己來做對比吧,我每個月最多能夠讀完半本書——像《Java 程式設計思想》、《Java 核心技術卷》這種大部頭的技術書,每周讀完一章都略顯吃力。這麼算下來的話,我每個月連半本書都讀不完,因為這種大部頭的書動辄就十好幾章,滿打滿算的話,每年十本技術書的量,已經不算少的了。
那麼這也叫思考。不要輕信别人的觀點,要有自己的主見。
02、為什麼需要大量閱讀
再來說說為什麼需要大量閱讀,我的觀點有兩個。
1)讀書越少,常識就越不足
我之前向大家推薦了一本書,叫《沉默的大多數》,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留意觀察的話,我的筆名“沉默王二”就佐證了這本書對我的影響深遠。
我一個朋友非要說我用錯了一個詞——“佐證”,她認為“佐證”是個名詞,不能作為一個動詞來使用。但其實“佐證”這個詞既可以做名詞,又可以做動詞——我朋友的常識不足。
像這種常識,隻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獲得。有人會說,常識可以維基百科啊!我朋友就沒有維基百科,呵呵。
2)讀書越少,閱讀能力越差
作為一個程式員,我是不稱職的,因為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沒有勇氣去檢視
String
的源碼,因為我了解不了
hashcode
等這類源碼要表達的意思。
但在我讀完了《Java 程式設計思想》和《Java 核心技術卷》後,奇迹竟然發生了,我竟然能看懂
hashcode
的源碼了,并且明白
equals
和
hashcode
的關聯。
道理很簡單,看得多了,也就懂了。
03、應該讀什麼類型的書
既然決定要大量閱讀,總得知道該讀什麼類型的書吧。
1)經典名著
經典名著之是以能夠留存下來,除了有人刻意想要它留下來的原因之外,就隻能是因為經典的原因了。
《三國演義》是必須要讀的,至于《紅樓夢》嘛,可以不讀。反正我這麼覺得的。
外國的經典名著,比如說《了不起的蓋茨比》是應該讀的,但《百年孤獨》就算了。我是這麼覺得的。
總之,經典名著有很多,你得學會挑着讀。
2)優質的論述性文章
這一點,作為程式員的我們就不需要刻意去找了,幾乎所有的技術書都是論述性(不抒情,隻說幹貨)的文章。
至于哪些是優質的,在“沉默王二”公衆号背景回複「Java」、「Python」、和「2048」就知道了。
3)偵探性質的小說
在我印象中,最喜歡的偵探小說就是《福爾摩斯探案集》,其次就是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比如說《解憂雜貨店》。
讀偵探性質的小說,可以極大程度上提升我們的“邏輯思維”,比聽羅胖子的“邏輯思維”要有用得多。
4)國際新聞
有很多人喜歡看新聞,但隻喜歡關注身邊的、國内的,對國際上的新聞漠不關心。這樣的做法不太可取。
我之前一直号召,不要隻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或者周圍,而應該站在一個可以“鳥瞰”的高度上。
比如,提個醒啊,GitHub 上這幾天非常火的一個消息是:微軟終于要更新它的終端(terminal)了!如果你知道了這個消息,在微軟更新終端的第一時間寫出來一篇介紹的文章,我相信一定會大火!
04、一邊閱讀,一邊思考
在我看來,閱讀的最大樂趣在于思考,而不是咬文嚼字。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階段,讀小說會上瘾,我之前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就讀完了九本《明朝的那些事兒》,但讀完了也就完了,什麼也沒記住(隻記住了書名和作者當年明月)。
但當我後來再讀的時候,我刻意把節奏停了下來。在讀的時候去思考,思考為什麼魏忠賢會“一步一個腳印”地爬上權力的最頂層,思考為什麼崇祯會選擇上吊自盡而不是決一死戰。
我認為,魏忠賢的“上進心”源自于他的無知、“太監”的了無牽挂;而崇祯的自盡源自于他的“崇高”,他本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奈何被出身于草根農民的李自成毀了江山。
最後,不得不感慨一下,這也是我在“大量”閱讀後得出來的:在我已經走過的生命裡,最遺憾的就是沒有用心地去讀理财、股票、産品、營銷方面的書籍(或者資料),以至于我在三十歲的時候還沒有實作财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