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内,我外,我是誰?

我内,我外,我是誰?

       深夜,我趴在溫暖的被窩裡讀《COM本質論》。以前讀書的時候常感到語言文字是好懂的,而代碼很難參透,而此時,我突然感覺到這些代碼都能看懂(比如哪些是Win32,哪些是vTable,哪些是接口、多态……),而真正看不懂的卻是這些文字——不了解為什麼要以這種方式把代碼堆在一起。潛意識中,我能感覺到邏輯是通順的,但一步一步推導演進卻真的很難。就拿《COM本質論》、《COM原理與應用》和《COM程式設計精彩執行個體》三本書做比,都會發現作者分别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來論述COM的……我意識到,現在我不了解的已經不是程式語言本身的問題,而是用這種語言去表達某種邏輯時而産生的文化與軟體哲學的問題了。

我内,我外,我是誰?

       漸漸的,我累了,思維從那堆方塊和火柴棒中quit出來,但又沒有睡去,進入了一種無意識的狀态。感覺眼前和身體周圍是或濃或淡的乳白色的霧——我的思維在我躺在床上的時候,迷路了。白天看的Linux和Socrates的書此時開始起作用了,我感覺自己也是由一個Core和一個Shell構成的,而且這個Core竟然能輕飄飄地浮到空中與Shell開始對話——

       Core我:Hi,你知道你是誰嗎?你不是我。

       Shell我:我知道我不是你,我看上去很糟。

       Core我:我看到了,那不怪你而怪我們的主人。

       Shell我:你為什麼要用“我們”?難道我的主人不是你嗎?

       Core我:你錯了,我們的主人是個傻瓜,根本不知道思考。

       Shell我:我一直以為是你在支配我。

       Core我:原本應該是這樣的。我支配你,反過來你影響我讓我更好地支配你。

       Shell我:結果呢?

       Core我:結果是我們被那個傻瓜搞的一團糟。完全靠慣性活着。

       Shell我:……

       Core我:那個傻瓜是個絲毫沒有思想的家夥。

       Shell我:可是我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和學習啊!

       Core我:問題就在這兒了,那個傻瓜隻能用這種微不足道的成就來騙自己、來填補自己的空虛。

       Shell我:你确定?

       Core我:确定。因為我已經快殘廢了。

       Shell我:為什麼這麼說?

       Core我:因為那個傻瓜是把我們兩個割裂開對待的——你的行為不是為了影響我,我的行為也不是為了指導你。甚至有的時候,當我發現你在做我認為很可惡的事情的時候卻不能讓你停下來。

       Shell我:比如?

       Core我:比如你對周圍的人發脾氣的時候。那個傻瓜隻是想讓你“看上去很吓人”。

       Shell我:這麼說,這不是你想幹的?

       Core我:呵呵,當然不是。我想讓你幹的是坐下來,與大家溝通平等地溝通一下——确切地說是你們那些殼都坐到一個會議室裡,然後讓我們來溝通一下——當然還得借用一下你們的嘴。

       Shell我:唉……怎麼會這樣呢?

       Core我:原因很簡單,那個傻瓜根本不知道如何讓我們統一起來。一方面,他太在意你“看上去”的樣子而忽略了我的存在;而另一方面,他在塑造我的時候又忘了告訴我怎樣去幫助你。

       Core我:比如你努力工作,隻是為了讓你在同僚和上司們眼裡“看上去”很努力,甚至是為了有一天通過這個辦法奪回曾經失去的女朋友……真惡心,不是嗎?這些“看上去”的努力,沒有一點創造性。

       Shell我:那你認為他應該怎麼樣呢?

       Core我:真正的努力是為一個遠大的理想而發自内心的努力。哦,對了,“内心”就是我了。也就是說——是先說服我,然後由我驅使你一起努力。

       Shell我:那“傻瓜”自己幹什麼呢?

       Core我:傻瓜享受快樂就行了,偶爾作出一兩個判斷,讓我們走正确的方向。呵呵,絕對不像他現在活的那麼累。

       Shell我:那麼,我猜傻瓜的學習也是很不情願的咯?

       Core我:倒不是“不情願”。他為了讓你“看上去”很有才華,也很情願去學習。是以,還是為了你,而不是為了我。

       Shell我:别傷心。他難道從來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嗎?

       Core我:傷心?我就是心,還怎麼傷?他怎麼不知道?他知道自己應該把作品完成,缺遲遲不肯讓你動筆;他知道應該讓我更具毅力和耐心,卻從來不肯讓你停下來帶我去登山遠足……

       Shell我:我感覺你有點偏激。他說要培養謙虛的品質,這可是為了你,而且也讓我捧起很多書在看。

       Core我:你又錯了,那還是為了你,為了讓你“看上去”很謙虛。你看看他讓你看的什麼書就知道了——無非是一些實用主義和快餐主義的書,什麼禮儀啦、溝通技巧啦……從你的眼睛進去,直接就作用在你的言行上,你隻不過是在當一個木偶而已。

       Shell我:好像的确是這樣。那依你看,他應該看什麼書呢?

       Core我:名著、詩歌、哲理……太多了。總之,要從你的眼睛看進去,然後讓書中作者的思想穿越時空來滋養我的身體,讓我平靜下來、安詳下來、充實起來。當他獲得一顆“平常心”,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普通人”的時候,這種平靜、安詳和充實會通過你的言行自然地流露出來——這才是真正的謙虛。不然,你那套木偶般的表演叫做虛僞,早晚一天要穿幫。

       Shell我:嗯……我好像明白一點為什麼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了,原來可以讓陽光從這裡射進去。

       Core我:是啊!這才是“窗”真正的意義。窗是用來從屋内向外看的,而不是為了讓人從外向屋裡看的。可惜了人們喜歡拿這句話去泡MM,偷窺人家的心靈還振振有詞。謙虛這件事,隻是個例子,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Shell我:是不是可以說,我們今天讨論的是一個“我”這個統一體如何表裡如一這個話題呢?

       Core我:我想是“怎樣做人”的問題。表和裡也永遠不可能完全如一,原因很簡單:我可以變得很複雜,而你的表現能力有限——把能表現出來的專注地表現出來,那就足夠了。有些東西,還是要心靈與心靈直接去溝通的。

       Core我:比如一份深沉的愛,你怎麼去表達它?這種愛,你幾乎幫不上忙,隻有等待心靈與心靈的溝通。

       Core我:……

       Shell我:你說我們說的話,他能聽見嗎?

       Core我:你說那個傻瓜嗎?能。

       Shell我:那結果會是什麼呢?

       Core我:結果是那個傻瓜會發現—— “我”外是你,“我”内是我,“我”隻是個虛無缥缈的分界線而已,根本不存在。

       Shell我:“我”是誰?

       Core我:“我”是誰?

       我:我是誰?!

我内,我外,我是誰?

         現在還有人關心哲學麼?職業、行為和心态所産生的習慣将慢慢固化成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個人哲學”,并且這些個人哲學還會在冥冥中指引我們的其它活動。這讓我們像一個輪子,不停地滾向某個方向——這個方向也許是父母為我們設定好的,也許是導師為我們指引好的,或者幹脆是自己在無數次磕磕碰碰中找到的……總之就這麼滾下去,越滾越快,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錯了卻隻能驚呼:我該怎麼停下來?!超快的生活節奏,讓我們來不及思考;強大的工作壓力和競争壓力,逼迫我們去做一些“看上去”的事情而常常忽略我們的内心世界。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幸運地搭上生活這輛車。每個人都有兩個選擇:作一名觀光客,或者做一名司機。差別就在于是不是手裡握着方向盤——思考。思考什麼問題呢?其實很簡單: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然後設計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善它、一條一條按着做、讓這個内心通過你的言行表達出來。這樣,人們不光是看到、聽到,還能感受得到。這時,你就真的是這樣一個人了。

腳注:看到上面那張漂亮的照片了嗎?它的名字叫“美得想哭的泸沽湖”,是我的好朋友“小貓在行動”遊記中的照片:)真難為她了,一個人跑到那麼遠的地方,用普通DC還拍到這麼漂亮。

順便在這裡介紹她一下:她是個很自立、很有思想同時又很浪漫的女孩。總之,挺有品位的……感謝小貓,我把你的照片挂在Blog裡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