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道: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精神的修煉。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
我們總是把幸福歸結于“有”——有車、有房、有錢、有權;但其實,真正的幸福應該是“無”——無病、無災、無憂、無慮。
深以為然。
我們如今所生活的時代,已經不愁吃穿,人的欲望卻是個無底洞,無限制地追求車、房、錢、權導緻人們變得越來越焦慮,越來越迷茫,離幸福越來越遠。
日本作家本田直至曾前往那些幸福指數排在世界前列的國家,例如丹麥、瑞典、荷蘭等,通路了當地各行各業人士,寫出了《少即是多》一書。
在書中,本田直至告訴我們,現如今,從物質中擷取幸福感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如果我們想在這個時代擷取幸福,就要關注自己的内心與身邊的人或物。
01、真正的幸福,是用心發現生活中的“小确幸”
“小确幸”這個詞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創造的。
意思是說,生活中一些發生在自己身上微小而确實的小事,往往會讓我們感到驚喜和幸福。
本田直至認為,比起來人們常常以為的大幸福,持久的小确幸更令人感動。
有人說:如果我中了彩票,那我就會很幸福。
有人說:如果老闆給我升職加薪,我一定會感到很幸福。
有人說:如果我買到了自己夢想中的房和車,那我一定會感到幸福。
這些都屬于“大幸福”,它們固然會讓人興奮和快樂,但太罕見了,并不常有,把幸福寄托在它們身上,那感到幸福就太難了。
更重要的是,這些大幸福就算真的實作,也會歸于平淡,并不會帶給我們持久的幸福。
小确幸就不同了。
上班的路上,欣賞着路旁美麗的花兒在風中飄揚,會心生歡喜;
吃早餐的時候,剛好有自己最喜歡的小籠包與八寶粥,會讓人開心;
去站牌等候公共汽車,想坐的那班車剛好停在我面前,會讓人感覺幸運;
去圖書館,想看的書還在書架上,沒被别人借走,會覺得高興;
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隻要用心,這樣的小事會經常發生,它們會帶給我們很多平凡和真實的快樂。
讓自己長出一雙善于發現它們的眼睛,長出一顆為它們雀躍的心,幸福就會一直在。
02、真正的幸福,是不與别人比較
楊绛先生說:
“無論人生走到哪一個台階,階上有人俯視你,階下有人仰望你。你擡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
人,最怕的就是和别人比較。
丈夫給妻子倒了一杯水,妻子感覺滿滿的幸福。
若是此時她和别人對比,發現對方收到了一束花、一套化妝品,幸福感可能頓時就消失了。
但妻子忘記了,天天給你倒水的人,才是真愛。東西有貴賤,感情卻沒有高低之分。
一項調查顯示,很多人的不幸福感受都源于對比:
做着自己的工作,同時又羨慕别人待遇更好的工作;
住着自己的房子,同時又羨慕着别人更大的房子。
擁有着自己的汽車,卻羨慕别人更加高檔的名牌汽車。
可見,不在乎自己擁有的,仰望着别人的,是他們感覺“不幸福”的根源。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說道: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和别人作比較吧。
是以,與其和别人比,羨慕别人的生活,還不如和自己的過去比,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快樂。
朋友L的孩子上國中,他再班級的英語成績一直不太理想。
一次考試,孩子隻考了56分,非常失落地回到家裡。
L了解情況後跟他說:“寶貝,還記得你上次英語成績隻考了50分嗎?你已經比上一次的自己棒了,爸爸相信你下次會比這次更好的,加油!”
朋友很清楚,鼓勵孩子超越自己,遠比讓他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陰影下更有效。
正如海明威所說:優于别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是優于過去的自己。
往後餘生,願我們都能與過去的自己做縱向比較,不與别人橫向比較,如此,我們才能離幸福越來越近。
03、真正的幸福,是内在的富足
丹麥是世界上的童話王國,童話大王安徒生的故鄉。
這個國家的幸福指數曾多次位于全世界第一。
在丹麥的街頭,有人惬意地騎着自行車,有人不慌不忙地行走,還有人席地而坐,聆聽歌者演繹。他們臉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
當本田直至采訪那裡的人們,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東西時。
他們回答:
“我想要家人身體健康”;
“我想要陪伴在家人的身邊”;
“我希望孩子們擁有一個安靜美好的未來”;
“我希望我的家人和朋友取得成功。”
沒人提到任何和“車、房”等具象物質有關的東西。
對他們而言,能夠帶來幸福的,不是豐厚的物質,而是内在的滿足。
複旦大學講師于娟,因得絕症而被人們所熟知。在得病時期,她還是一名風華正茂的32歲少婦,同時擁有着留洋經曆與博士學位。
在與疾病抗争一年零四個月後,終究還是撒手人寰。
在這之前,她和别的青年教師一樣,面臨着雙重壓力,生活内的買房買車,體制内的職業升遷。
她在《此生未完成》中寫道:“我曾經的目标是在兩三年内搞個副教授做做,于是拼命的發文章,搞課題,在升職到副教授職位後該做什麼,我非常茫然。”
她說: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熬夜,給自己太多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
如果有時間,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着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于娟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過多的物質追求并不能讓我們擁有長久的幸福,真正的幸福來源于真實而确定的生活。
例如按時吃飯、不熬夜,多花時間陪伴自己的父母子女,和夫妻牽着手在月光下散步,一家人圍在一桌吃頓飯。
人這一輩子,内心的歡喜很重要,要勇于做有意思的事,更要做有意義的事。
04、真正的幸福,其實是一場斷舍離
人生就是一場斷舍離。
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放下應該放下的,拿起應該拿起的。
對物質的追求常常讓我們忽視了自己的内心,而真正的幸福從來至于我們内心的需求相關。
生活中,事業有成,卻身患抑郁症的人,不在少數;物質匮乏,仍然感覺開心幸福的人,也有許多。
于丹說:“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幸福隻是一種感覺,它與貧富無關,與内心相連。”
正如錢鐘書先生所說:“一切幸福的享受都屬于精神。”
心能将地獄變天堂,也能将天堂變地獄。幸福與物質無關,與每個人的心态有關。點亮内心的那束光,你會發現當下更多的美好。
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關注我們的家人以及親密的朋友,專注那些能夠呈現人生價值與使命的東西,身心合一,才能找到生命真正的幸福感。
茨威格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減法生活深以為然:
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他還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
有舍才有得,真正地善待自己,其實是用積極光明的意念充滿自己,用與生俱來的使命占領自己。
真正的幸福,其實是回到你自己。無論你身處何地,都要眼裡有光,心中有海,愛你所愛,行你所行,無問西東!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喜歡減法生活,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分享給更多有緣人,同頻共振,當下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