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哭歸你哭,我抱算我輸!神育兒or真坑娃?

你是不是也看到網上很多育兒專家這樣說:“小孩子哭就是在“幹活”,你就讓他哭,千萬别抱他,抱起來就放不下了”。

來自美國的心理學家——約翰·華生曾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理論就是“哭聲免疫療法”。

他的理論就是:孩子哭也不抱,不哭才能抱他。而且他為了證明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性格、智力成長都是有好處的,用自己年幼的孩子做親身實驗。

“哭聲免疫療法”的主張改變了美國兒童的養育實踐,整整一代兒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也确實訓練出了一大批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嬰兒。

但是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約翰·華生的兒子經曆了多次輕生,最終年紀輕輕就離開了這個世界。女兒常年酗酒,也英年早逝,這真是對父親教育理念最真實的打臉。

然而如今“哭聲免疫療法”卻披着獨立育兒的外衣,在中國媽媽圈重新風靡。

哭泣免疫法的危害

哭泣是不會說話的寶寶與外界最直接的互動管道,寶寶往往用哭來提醒我們他現在需要幫助,想要引起父母的關注。然而,“哭泣免疫法”其實是在變相忽視寶寶的情緒和需要!

1:如果互動結果總是被拒絕,很容易導緻寶寶減少甚至停止與外界的交流;

2:總是處于不被了解的情況下,寶寶會極度缺乏安全感,心理也可能會受到創傷;

3:長時間哭泣可能損害寶寶的認知發育甚至身體發育;

4:對于完全沒有自理自救能力的嬰兒來說,長期處于忽視狀态可能還會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哭泣免疫法看似讓寶媽寶爸操心的更少了,但從長遠看,未來寶媽寶爸要操的心更多。長期堅持哭泣免疫法,會讓身心尚未成熟的寶寶形成刻闆印象,父母不關心自己、不愛自己了。甚至,已經有不少因使用哭聲免疫法帶孩子,因為這種情感忽視,進而導緻孩子患上“兒童精神分裂”、“自閉症”等不可逆的精神疾病的案例。

寶寶哭鬧并非無緣故,想要了解寶寶的“特有語言”,清楚接收寶寶傳達的“信号”,找準哭鬧原因是關鍵!

寶寶為什麼要哭鬧?

1歲以内的孩子:通過哭表達自己的需要。每個孩子都是哭着來到這個世界的,在孩子沒能學會用語言表達需求之前,除了用哭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别無他法。是以,對于1對以内的小寶寶來說,哭是一種語言,是在告訴父母,我需要……

可能是孩子餓了?瞌睡了?拉了?尿了?肚子疼?等等!

1-2歲的孩子:通過哭來表達:我要被關注。1歲後的寶寶,哭聲的含義發生了變化,生理需要方面的哭聲逐漸減少,而社交需要的哭聲逐漸上升,孩子逐漸知道可以利用哭聲來召喚父母、獲得關注和陪伴。

2-3歲的孩子:通過哭來表達:我抗議。2-3歲是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這段時期,孩子會很反抗對外界強加給他的東西,如果你非要把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強加給孩子,希望孩子能夠按照大人給出的方向去成長,孩子一定會跟你對抗到底,如果孩子跟父母說“不”不管用,就隻能用哭鬧來表達抗議了。

3歲後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目的性。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會在遇到挫折事件或是通過努力仍無法解決的事情時,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求助或者不能表達他們需要幫助,是以隻能大哭大鬧來發洩了。

面對寶寶的哭鬧

家長如何應對?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哭鬧的時候,我也一直都在按照專家說的先共情,但是感覺說啥都是錯,孩子還是哭個不停?那是因為,你隻是允許了孩子哭這個行為,但是并沒有真的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被情緒支配時,很難聽進去任何話,是以最好的辦法是“先做後說”,把要說的話往後挪一挪,先陪着他冷靜下來。

注意這裡說的是“陪着孩子”,你不需要說任何哄他的話,但可以拍拍他的背、教他深呼吸控制情緒,也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出去散步、踢踢土,聽聽兒歌等等,而不是就坐在一旁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完全忽視他。

等到孩子冷靜下來了,你再給他明确原則邊界,或者提出解決辦法,他才能聽得進去。比如:積木倒了,沒關系,媽媽陪你一起再搭起來好不好?

當然每一次的情緒爆發都是引導孩子識别情緒的極佳好時機,情商高不是不發脾氣,而是合理發脾氣!

科學育兒

有3Q兒童商學院陪伴

養育孩子一門科學的學問,每周視訊号都定期更新科學育兒的知識。旨在讓每個父母都了解一點科學知識,對症下藥,才能收獲最大的成效。關注我們,一起守護寶貝快樂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