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期間,看看紀錄片充個電吧!
2020年,紀錄片《中國》第一季帶着“何以華夏,何以中國”的文化叩問橫空出世,用獨特的美學風格驚豔了觀衆,豆瓣評分高達8.3。最近,延續第一季創作思路的第二季在湖南衛視、芒果TV收官,再一次用新穎的視角為觀衆開啟更廣闊深邃的中國曆史時空。
紀錄片還原了一個個具有開創性、轉折性或标志性的重要曆史節點,生動追溯了今日中國如何一路走來,包括莫言、李敬澤、易中天、陸天明等近40位文化名家、跨界學者紛紛推薦《中國》。作家莫言評價該片“建構了影像通史的文本結構,讓我們可以從中窺探到中國的過去,并且思考未來。”作家、編劇陸天明則驚歎于《中國》的宏大厚重與深邃輝煌,“我不敢想象用電視專題片的形式來呈現一個千年跨越的中國。但是,它出現了。它就是《中國》。”
為什麼文化名家對《中國》贊不絕口?
不斷打破美學桎梏,突破思想邊界,是兩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從文化内涵的互為印證、影像處理上的不斷突破,到戲影化表達的持續創新,《中國》用了22集的篇幅向觀衆呈現了一個鮮活的“中國”。正如制作人李東珅所言,紀錄片将中國按照人的成長軌迹描畫:他在春秋戰國時期樹立了三觀,在秦漢時期逐漸完善了體魄,形成了大一統的軍銜制的國家管理體系;而在紛亂的魏晉南北朝,他開始成長;再後來,他融合了外人的思想,成為了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當然,在客觀的曆史周期中,他也經曆不同的變化。
而在視覺呈現上,《中國》被認為是“一部從紙上文字升騰而成的紀錄片,一場聲畫交融的視覺視聽盛宴,千年詩意流淌而成的文字,融彙成對稱飽滿的構圖,含蓄留白的意境,處處力求彰顯純正的中國古典美學。”
與此同時,解說是《中國》第二季的點睛之筆,不徐不疾的講述方式恬淡沉靜,以曆史旁觀者的視角用聲音牽引當代人走進中國曆史。講述人周濤的解讀深情飽滿,讓紀錄片更有溫度;講述人何炅的聲音渾厚親切,充分拉近與觀衆的距離。兩位講述人僅憑聲音完成了對曆史的再了解、再創作,以聲色情感走進觀衆内心,梳理脈絡起伏,傳遞曆史情懷。
在兩季22集的叙事空間裡,《中國》進行了一次紀錄片影像化、戲劇化表達的全新嘗試,用鮮活翔實的曆史資料建構起宏大的曆史命題,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為嚴謹的紀錄片插上想象的翅膀,讓呈現在影像中的曆史有溫度、有态度、有深度,引導觀衆以曆史的寬闊視角思考當下,感悟具有積極現實意義的“中國精神”。
目前,紀錄片《中國》第一、二季可在芒果TV完整觀看。